YEXP

YEXP

探访北海救助局:负责26万平方公里海域 已助8千多人脱险

来源:互联网

2015年6月29日下午,辽东湾突发8级大风,5艘船舶在鲅鱼圈、京唐港附近海域进水,其中2艘相继沉没。北海救助局、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迅速展开救援,经过5个小时的生死大营救,26名遇险者全部获救。

2016年1月1日,元旦深夜,渤海深处,“辽大中渔25040”突起大火,9名船员被逼到船的边缘。“北海救113”轮迅速出击,抓住两船落差最小的瞬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船员们全部救离难船。不久,爆炸的火光冲天而起,死神与船员们擦肩而过。

2016年12月14日,30万吨级油轮“德斯蒂尼”在大连东16海里处失去动力,请求救援。“北海救119”轮火速前往,冒着零下十摄氏度的严寒和甲板不断上浪的危险,奋战3天,成功使遇险船舶转危为安。

像这类救助的案例,在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还有很多。

“北海救助局主要负责我国连云港以北26万平方公里海域及相关水域的人命救助,也承担着国家指定的远洋深海应急救助、保障海上战略通道和战略物资运输安全的任务。”6月27日晚,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党组书记但乃越对前来采访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口行的记者们说。

统计数据显示,北海救助局建局14年来,共实施救助4000多次,在生死线上挽救了8557多名遇险人员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使520多艘中外船舶转危为安,获救财产价值180.98多亿元。

就近、快速、科学施救

在北海救助局管辖的区域,“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中韩自由贸易区、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一系列国家、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正在实施。

这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增长极之一,港口密布,年均商船流量高达20万艘次,年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沿海港口50%以上;海域内有钻井平台和人工岛近140座,渔业和养殖业船舶约16万艘,各类船舶穿梭如织。

在这一海域内有干支线及深水航路22条;长山水道,老铁山水道,成山角等水域,是海上交通流汇聚区,仅成山角水域,年船舶通过量就达13万艘次。中韩、烟大、蓬长等客滚航线年客运量上千万人次,其他涉海人员高达1000多万人。

但同时,北部海域寒潮大风频袭,沿岸冰区频现,常年水温低,水浅浪急。落水遇难者的生理极限,决定了有效救助时间的紧迫性。

“这一海域海水温度是南部海区、东部海区、北部海区三个海区中最低的,年平均表层水温为11.5-12.4摄氏度。”北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处处长赵学成介绍,在这一水温环境中,人落水后只能存活6小时,而在冬季平均水温0.16-4.4摄氏度的水温环境中,人落水后仅能存活1.5小时,待救时间极短。

赵学成说,在黄渤海域,一旦起风,浪涌形成快,留给船舶采取防抗和规避时间极少,易发生事故,这对救助船的救助响应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每年冬季,渤海湾和黄海北部都会有大量海冰生成,辽东湾、莱州湾海域尤其严重,盛冰期冰厚达到60厘米,冰区救助危险性极大,对救助船舶性能和人员救助技能要求极高。

赵学成介绍,针对责任地域特点,北海救助局在烟台、大连、秦皇岛、天津、荣成、青岛建立了6个救助基地,常年在客滚航线区、事故高发区等重点水域设置动态待命点;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山东蓬莱、辽宁大连设立2个飞行基地,确保就近、快速、科学施救。

2014年,在入冬最强寒潮肆虐渤海湾之际,渔船“辽大金渔85080”“辽大普渔11017”等船舶相继遇险。“北海救101”“北海救116”“北海救117”临危受命,连续出击,成功救起18名遇险者。

北海救助局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北海救助局共拥有救助船艇17艘,其中专业海洋救助船10艘、近海快速救助船2艘,沿海救助艇5艘,总功率达到106662千瓦;5架专业救助直升机包括2架EC225大型救助直升机和3架S-76C+中型救助直升机。

此外,北海救助局还引进配备了防污染潜水系统等一批新型的潜水设备,对机动式综合式潜水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形成了较完备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

“我们的风险比他们还大”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中国救捞队伍多年来一直倡导的救助精神。27日晚,“北海救118”轮船长邹本波对记者说,“记得有一次救助了11位渔民,其中一位是才上船两天的小伙子,被救上来后就大哭,说以后再也不上船了,承受不了这种风险。”

“其实,我们的风险比他们还大。”邹本波说,每一次救助现场环境、海况等都不同,“但职责所在,再大的风险都不允许我们有半点疏忽。”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除了生命救助,近年来,北海救助局还承担了多项重大保障任务。

2016年4月,40万吨级矿砂船“S1707”的拖带任务下达,但“S1701”干舷高、受风面积大、无动力且建造未完成,拖带难度极大。“北海救117”轮经过24小时连续奋战,成功将“S1707”从大连拖带至山海关锚地。为今后海上超大型船舶的险情处置提供了经验,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5月18日,大国重器“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首次成功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为确保“蓝鲸1号”在海试期间的安全作业,北海救助局派遣最先进的救助船舶和精干船员,制定了缜密的护航方案和应急预案,圆满完成了护航任务,得到了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及“蓝鲸一号”船东的高度称赞。

“中国救捞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27日晚,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救助管理处副处长杜海鹏对记者说,这是一支我国唯一的海上专业救捞队伍,是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海上维权的主要力量,也是国防战备的重要力量。

杜海鹏介绍,目前全国救捞力量包括救助船艇74艘、打捞船舶120艘、救助直升机20架、应急反应救助队19支。“我们已经建立了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做到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

统计数据显示,1951年至2017年5月,这支海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共救助遇险人员73538人,救助遇险船舶4980艘,抢险打捞沉船1769艘。

“救助打捞的建设发展永远在路上。要做到人才强救、科技强救、管理强救、文化强救;高效救捞、智慧救捞、平安救捞、文明救捞。”杜海鹏介绍,到2020年,我国将在管辖海域建立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救助打捞体系,全面实现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救捞体系。

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党组书记但乃越(右3)向记者们介绍有关情况。摄影/章轲

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18”轮。摄影/章轲

“北海救118”安全员正在给记者们讲解安全知识。摄影/章轲

“北海救118”船长、政委、轮机长、大副等向记者介绍情况。摄影/章轲

“北海救118”船长邹本波向记者们介绍船舶情况。摄影/章轲

“北海救118”轮机长孙凤军正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摄影/章轲

“北海救118”上的救生设备。摄影/章轲

27日晚10时许,“北海救118”船长邹本波亲自驾驶船舶离岸。摄影/章轲

28日晨4时20分许,“北海救118”轮驾驶舱。摄影/章轲

28日晨4时30分许,“北海救118”轮驾驶舱外,一轮红日正从海面升起。摄影/章轲

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18”轮的水手们。摄影/章轲

北海救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