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人才发展步入新阶段。日前,上海印发《上海金融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上海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总量较大、结构合理、类型全面、素质优良,国际化人才占比较高、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人才队伍。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也是唯一总部设在上海的中管金融企业,一直以来交通银行大力实施人才强行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建设具有财富管理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银行,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谈及对“十四五”时期人才工作的规划,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德奇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大的工作力度,全力吸引和留住海内外各类优质人才,真正实现人才引领发展,更好地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和“五型经济”建设,努力打造上海地区的“金融旗舰”。
“上海金才”成果斐然
作为上海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上海金才”被予以诸多关注。2016年,上海宣布实施海外金才、领军金才、青年金才开发计划,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被视为上海金融行业最具权威的人才开发计划,也是上海金融人才展示才能、加深交流的重要平台。
交通银行一直是“上海金才”评选的积极参与者。自“上海金才”评选工作启动以来,交银集团大力推荐总行、上海市分行以及在沪子公司申报评选。截至2021年,已有38名优秀人才入选名单,入选人数在上海市名列前茅,覆盖“上海金才”全部类别,涉及金融科技、金融市场、国际业务等众多领域。
在任德奇看来,“上海金才”开发计划极大拓宽了该行融入上海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渠道,既提升了入选金才用人单位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又促进了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结合历年参与评选的经历,任德奇表示,“上海金才”评选工作体现出三大特点。首先是,分类明确、科学实用的评选标准。“上海金才”构建了海外金才、领军金才、青年金才各有侧重的评价体系,从品德、能力、贡献、岗位行业紧缺度、市场价值因素等多个维度,对参评人选进行全面考察,切实体现了选拔标准的分类性、科学性、市场性。
其次是,权威严谨、公信可靠的评选流程。“上海金才”邀请了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重点金融机构专家、高校教授、知名财经媒体人等不同领域专家参与评审,历经资格审核、网上评审、现场评审、征求意见、名单公示等一系列严格的选拔程序,切实体现了选拔流程的权威性、严谨性、公正性。
再者是,视野开放、兼容并包的入选名单。在入选金才名单中,既有来自金融要素市场,又有来自中央国资、本市国资控股的金融单位,也有来自民营、外资的金融机构,涵盖了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等各个业务板块,切实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开放性、代表性、广泛性。
据悉,为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交通银行还进一步加大对入选金才的培养力度。比如,注重“搭平台”,积极支持课题资助、研讨交流、研修培训等,协助金才进行前沿课题研究,并搭建相关领域交流平台;注重“压担子”,对入选金才赋予更重要的工作职责,让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成长,截至目前,有6名得到了职位晋升,有13名参与了重大项目、交流轮岗等重点工作;注重“建氛围”,在集团范围内,公示表彰入选金才,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在行内形成了爱才、惜才、敬才、育才的积极导向。
除了加大对“上海金才”的培养力度外,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任德奇称,交通银行在人才培养上还开展了其他诸多工作。主要包括,明确方向,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始终把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作为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着重抓好优秀中青年干部、各级经营机构负责人、党支部书记与党务干部、金融科技人才、国际业务人才等重点培训班次和项目。
拓宽渠道,加大人才招引工作力度。突出重点精准引才,今年共拿出高级经理层级以上岗位52个,其中总行部门副总经理层级岗位12个,全球招聘金融科技、风险合规、投资交易、跨境服务等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依托交行博士后工作站设置研究选题,精准引入高层次人才。持续大力推进校招、社招、行内选聘“三位一体”的全渠道引才模式。
完善制度,提升人才管理工作质效。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构建专家型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完善分层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聚焦关键族群,完善二次分配,并优化人才公寓、补充医疗、企业年金、人才落户等福利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问题导向,深化以用为本的人才理念。强化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总分行优秀年轻骨干,到艰苦困难地区、脱贫攻坚一线和国家重点发展区域、重大项目专班中交流任职。创新人才使用方式,探索科技人员总分行双重管理模式,加大对经营单位的人才使用授权。
聚才引智发挥“头雁效应”
步入“十四五”,上海金融人才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任德奇认为,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正在加快构筑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全球人才高地,打造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筑梦之地、逐梦之都、圆梦之城,力争在人才强国雁阵格局中发挥“头雁效应”。
在此过程中,交通银行将疾步前行。任德奇称,“十四五”时期,交通银行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也是唯一总部设在上海的中管金融企业,将聚焦金融工作三项任务,履行国有大行政治担当,全力发挥总部在上海的主场优势,对标党中央对上海人才发展的战略定位,深度融入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工作。
“谁能拥有高素质金融人才,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他进一步强调称,交通银行将紧密对接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形成人才高峰,探索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育引并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方面,坚持自主培养。交行现已发展成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一级资本规模在全球排名第10位的大型金融集团,能够源源不断自主培养造就高素质金融人才。比如,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给予领军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实施领军人才专项培育计划,组织领军人才到国内知名大学、培训机构或先进企业接受专题强化培训。
另一方面,坚持按需引进。依托上海“海聚英才”人才品牌、“高峰人才”引领工程、“新金融”青年论坛等创新平台,探索引入“单位推荐”“以才荐才”“人才自荐”等领军人才推荐新机制,诚邀金融科技、国际化、风险合规等急需紧缺领域领军人才加盟。
任德奇表示,对于特别顶尖人才,将探索“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甚至可以引进整个团队,实行人才梯队配套、工作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激励保障配套等特殊政策;探索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实行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等,形成一揽子市场化、定制化、精细化的资源政策保障体系。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金融科技人才和国际化人才被视为当前人才培养的一大重心。一方面,目前数字经济发展正在引领生产要素、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全方位变革,倒逼金融行业从顶层设计到底层架构、从表现形式到服务效率发生重大改革;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正以提升能级为目标,不断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对此,交通银行也积极布局。任德奇称,要推进和实现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人才是关键。下一步,将大力推动实现全集团金融科技人才有关培养计划,着力建设一支布局前瞻、敏捷高效、价值创造的科技人才生力军;要发挥交行总部地处上海的优势,积极融入上海金融科技生态圈,提升金融科技人才集智倍增效应。
具体举措有:持续吸纳海内外优秀金融科技应届生,高潜质人才将优先推荐进入金融科技管培生队伍;依托金融科技项目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突出在重大项目中成长、在创新应用中体现技术价值的评价导向;探索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科技人员派驻业务条线、科技人员总分行双重管理等一系列金融科技人才管理创新机制;进一步倾斜编制、职位、薪酬、考核激励等资源。
另外,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在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23家,覆盖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任德奇表示,未来交行将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交行业务全牌照、布局国际化优势,大力引进既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又了解行业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比如,建设香港境外人才培养基地,兼顾短期使用和中长期培养目标,分期分批选派优质人才,到港行进行交流任职、研修培训;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人才项目,遴选优秀人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完善国际化人才激励保障政策。针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探索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岗位职级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等。
目前,上海正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任德奇建议称,为进一步加强上海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可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在上海市层面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明确引进目标、搭建引进平台、形成引进名单;同时,为金融机构引才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保障,如对上海金融机构的领军人才、重点人才,提供更优惠的工作、居住、生活等一揽子政策保障支持,助力金融机构吸引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