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在悬疑暗黑的音乐剧《变身怪医》中,反思人性善与恶

来源:互联网

美国作曲家弗兰克•怀德霍恩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作曲家像弗兰克•怀德霍恩一样痴迷暗黑、恐怖的哥特文学题材。

1979年,20岁的弗兰克在百老汇看了一部话剧《德古拉》,嗜血的德古拉伯爵古典而忧郁、布满蛛网的城堡充满英伦风情。从吸血鬼的故事里走出来,回到现实,年轻弗兰克念念不忘,似乎就此奠定了自己的审美趣味。那时的他,已经写出了第一部作品《克里斯托弗》。

“我喜欢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文学,那个时代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故事。”在接受邮件采访时,弗兰克说,他迷恋哥特文学中那些神秘、恐怖、超自然的元素。一开始创作音乐时,他就在想,是否有机会把音乐创作与他热爱的文学嫁接在一起。

在百老汇风靡20年热演不衰的音乐剧《变身怪医》,就是弗兰克最非凡的成果。

巡演版音乐剧《变身怪医》

《变身怪医》改编自19世纪英国小说家史蒂文森的恐怖小说《杰克和海德奇案》,小说主人公杰克医生是典型的双重人格,白天他是德高望重的医学博士,夜晚,当他服下自己研制的药水,则变成邪恶的海德博士。这个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诞生之日起,就被改编为120多部影视剧、话剧和音乐剧。

弗兰克1997年创作的音乐剧《变身怪医》,一出炉就横扫托尼奖,并被《英国电讯报》赞誉为“比《哈利波特》的奇幻魔法更有《福尔摩斯》悬疑意味的音乐剧”。

“音乐剧《变身怪医》巡演过全球28个国家,全世界目前有9种录音、7种不同的语言在发行。”弗兰克谦逊地说,他是自学成才的音乐剧作曲家,“每天一醒来,想到世界各地至少有30个剧场都在上演《变身怪医》,还是会觉得不可思议。”

7月28日,音乐剧《变身怪医》在上海大剧院迎来中文版首演,口碑与票房在几天内迅速累积,形成爆棚效应。“风格复古”、“台词汉化接地气”、“舞美效果炫酷”、“演技炸裂”是豆瓣上许多观众对中文版的评价。

9月8日至29日,该剧将转战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最终完成北上广的90场巡演。对弗兰克而言,《变身怪医》中文版的成功似乎势在必得。

中文版音乐剧《变身怪医》采用双卡司模式,男主角刘令飞和郑云龙以对擂之势亮出各自王牌

中文版《变身怪医》将于9月8日至29日上演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我的创作是为了剧场

弗兰克在美国媒体眼中有个显著的标签:“剧场流行音乐家”。为流行音乐作曲似乎才是他最显眼的身份。

事实也是如此,弗兰克多次获得格莱美奖,又为惠特妮•休斯顿等乐坛大腕谱曲,但他并不愿把领域局限于流行音乐界。

他始终想尝试,用流行音乐的方式创作一部音乐剧。

在加尼福尼亚大学念书时,弗兰克的专业是爵士乐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我是写流行音乐出身的,所以我把经验用在音乐剧上,看看是否可行。”他强调自己“自学成才”,“我的创作是为了剧场,而不是为了百老汇”。

1997年,《变身怪医》首演是在洛杉矶,之后前往休斯顿演出。尽管弗兰克没有与百老汇争锋的意味,但音乐剧的爆红还是让百老汇亲自找上门,一演就是20年。

《变身怪医》让弗兰克在音乐剧领域声名远扬,也开启了他剧场创作中一致的趣味与偏好。他的音乐剧代表作中还有《死亡笔记》、《德古拉》等,几乎都带有暗黑、邪恶、悬疑的元素。“酷,现代,时髦”,是他选择文本时最看重的。

就算你没有完整听过《变身怪医》,也会对这部音乐剧中的曲目耳熟能详。最著名的一首《就在这瞬间》,曾无数次在美国最大型的重要场合登台。“就在这瞬间,回想从前/曾经的痛苦挣扎和梦想就在眼前/就在今天,一切如我所愿,胜利的光芒似火焰。”这句歌词,在奥运会、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以及几乎所有重要的运动赛事现场,都被无数歌手演唱过。

《变身怪医》开场合唱《假象》,“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摘下面具,藏在恐惧背后,才是真的自己,都是伪装,一切都是假象”

回忆创作这首歌曲的过程,弗兰克记得十分顺畅。音乐剧的编剧莱斯列•布里克斯是英国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专家,当编剧把剧本交到弗兰克手中,他坐在钢琴前,旋律自然而然就流淌在琴键上。“那是一个完美的瞬间,一直存在于我想象中的人物忽然就具象了,我用他的方式去思考,韵律就在脑海中响起。”

弗兰克用钓鱼来形容灵感迸发的瞬间。他只是一位坐在岸边垂钓的人,只需等待灵感像鱼儿一般游过来,“有时来条大鱼,有时是小鱼,有时又会一无所获。”

写作流行音乐与音乐剧,在弗兰克眼里有很大不同。“为歌手创作,你必须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关系什么,喜欢什么音乐类型,喜欢什么节奏。你要去强调歌手的内心。但创作音乐剧,你需要用音乐来讲述故事,不同角色和情节会给你不同灵感,每一首歌都要服务于故事本身。”

人性的高尚与卑微,善与恶

在创作《变身怪医》时,弗兰克读小说家史蒂文森的传记,看各个时代的电影导演对原著的改编,每一步详细的功课,都让他用音乐阐释人性时有着更深的解构能力。

“1931年版的电影《变身怪医》(又名《化身博士》)给了我很大影响。”弗兰克说。

1931年,美国导演鲁本·马莫利安(左)首次将《化身博士》拍摄为电影

1941年版的电影《化身博士》(左)和2015年版英剧《化身博士》(右)

美国导演鲁本•马莫利安是第一个把原著搬上大银幕的,这位影坛奇才在当年条件极为局限的情况下,以超前的一镜到底手法拍摄杰克医生服药后变身全过程,这个丝毫未曾剪辑的面部特写,令影评界数十年都解不开这个谜,导演究竟用了什么办法,才让这个惊骇的变脸过程如此自然流畅。

男主角弗雷德里克•马奇凭这部电影拿到奥斯卡影帝,他对角色绅士的、福尔摩斯式的诠释方法,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弗兰克的创作。

史蒂文森是弗兰克心中伟大的悬疑恐怖小说大师,他在传记中读到,史蒂文森第一次写完《变身怪医》,第一位读者就是史蒂文森太太,她读完后惊恐万分,直接将书稿扔进火炉焚烧。现在流传于世的小说,乃是史蒂文森写的第二个版本。

人性的脆弱与复杂,并非单一的善或者恶所能解读。身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史蒂文森,因道德话语过度压抑,创作出杰克医生这个压抑虚伪的人物,他身上的“恶之花”与“社会精英”矛盾共存。面对巨大诱惑时,杰克内心的黑暗欲望涌动,以海德的身份行恶,最终走向堕落,用自杀的方式毁灭自我。

高尚与卑微,善与恶,在弗兰克笔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杰克的善是“英雄主义式”的,旋律大气而浪漫,邪恶的海德则是野性和爆发力十足的旋律。

“每个人可能每天都会追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弗兰克说,沉迷于这部小说时,他总会想,如果释放出自己被压抑的天性会是什么样?善与恶之间有怎样的分界,是否自由是不受束缚的?这个追问,也是他希望观众看完音乐剧《变身怪医》之后思索的。

高尚与卑微,善与恶,在弗兰克笔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

中文版《变身怪医》延续世界巡演版的复古舞台效果

变身怪医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