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造中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信部部长苗圩7月5日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表示,要坚持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持之以恒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苗圩强调,要加强高质量标准的有效供给,加速中国方案的国际化推广,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会上,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并审议通过了《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审议稿)。
据介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工作实现了突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累计完成9项国家标准立项,4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3项国家标准分别在ISO和ITU成功立项。参照国际标准ISO的成功做法,用贯标来推动两化融合工作成效显著。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殷明汉表示,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满足新产业、新动能迈上中高端对标准化国际需求,有利于打造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新优势,通过推动标准国际化,加强标准体系对接,提升标准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助推中国产品、中国装备、中国品牌走出去。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两化融合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前沿领域关键标准建设有待加强,需要加快开展标准化工作。二是贯标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加强,贯标的企业数量仍很少,需要加快进度。同时,要持续提高贯标的能量。三是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夯实,贯标单位和咨询机构需要加强扩大,专业技术队伍素质需要提高。
李颖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开展区域行业贯标,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的应用全覆盖,深化标准在制造业全流程,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实施,引导企业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不断发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成效。
在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方面,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表示,将结合钢铁、数字化等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重点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充实和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拓展标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实施标准的内生动力。
目前,协同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市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出台支持政策300余项,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率先启动企业上云计划,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据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廉凯介绍,地方上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涌现。比如,个性化定制加快推广,青岛红领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传输、梳理,整体存货数量减少60%,服务型制造不断壮大,一批制造业企业实现了向产品+服务转变,工业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1.5万家企业实现了网上交易,智能化生产效益显著,研发效果提升25%。
在企业上云计划方面,廉凯透露,今年山东省批财政5000万,全面推动企业上云发展。健全服务体系,组建联合办公室,成立了上云服务联盟,完善市场推广体系,启动了系列活动,统一标识,统一组织,举办30场大型活动和近百场对接活动,预计上半年上云企业超过3.5万。
为进一步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李颖表示,将继续培育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支持联盟制定制造业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实施指南,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强化软件定义,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量子加密、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完善新型信用基础设施,助力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