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天津公司因帮助哈尔滨区域的钢贸商融资托盘,导致大量资金去向不明的消息,近日在业界传开。中国铁物董事会办公室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天津公司在哈尔滨的业务量只有几千万,不是传说中的几亿,而在上海公司和哈尔滨物流公司出问题后,公司也已经要求避免托盘业务。
据记者了解,去年,中国铁物上海和哈尔滨物流公司因钢贸融资托盘和钢材重复质押出现问题,相关公司的管理层已被撤换。 而在此之前,因钢贸商资金链断裂和重复质押而“受伤”的不仅仅是银行,多家央企和上市公司已经“中枪”。
介入钢贸“托盘”
中国铁物是专注于铁路物资和钢铁、矿产品的特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集团,在钢铁领域,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供应链集成服务提供商之一,主要开展包括钢铁、铁矿石、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贸易、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监管、信息管理等供应链集成服务,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和主要钢材市场设立了130多个销售网点,同时还在20多个城市设立了近30家物流基地。
根据中国铁物去年下半年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国铁物的铁路物资供应和钢铁供应链服务的收入,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2.41%和65.42%,但两部分业务的利润占比却倒置,分别占50.52%和49.71%。
由于业务范围与钢材贸易和物流密切相关,中国铁物旗下的一些公司,也在近年来通过“托盘”的模式,在钢贸圈内担任着“影子银行”的角色。
所谓“托盘”的模式,是指拥有资金优势的企业先帮助缺乏资金的钢贸商订货,并且支付货款,钢材放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监管,货权暂时属于上述企业,一段时间后钢贸商再通过加付一定的佣金费用或者利息费用偿还资金后,以拿回钢材货权。
“将资金借给需要资金的钢贸商,一方面可以要求借款方的采购交易通过自己,实现贸易规模的膨胀,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贸易价差,将利息收入转为合法的价差收入。”一位钢铁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一般情况下,以‘托盘’形式进行的资金利息,年化达到12%~18%,折合月息1分到1分半。因此,如中国铁物等拥有融资成本和渠道优势的大型贸易央企,就纷纷涉足‘托盘’融资,既可以做大销售规模,又可以赚取利息和价差。不过,这其中也蕴含着不小的风险。”
“在钢贸商没有偿还资金时,货权应该是在这些‘托盘’企业的手中,但如果钢贸商与作为第三方的仓储公司相互勾结,一起制造假仓单,就可能出现钢贸商用此货权进行重复质押、多方融资的情况,而一旦贷款资金还不上,抵押货物只有一批,要‘讨债’的融资方却有好几个。”上述行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像已经爆出问题的中钢天源 (002057.SZ)、中材国际(600970.SH),此前都在从事“托盘”业务,而有此隐患的托盘企业,绝不只有已经公告的这几家。
托盘风险浮现
中国铁物也同样是上述“托盘”融资业务的受益方和受害者。与中国铁物合作的一家公司管理层就告诉本报记者,在过去几年,中国铁物一直扩张速度很快,对下属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也很繁重,比如天津公司去年的钢材库存量就一度特别大,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托盘”质押的货物。
根据中国铁物的招股说明书,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104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068.2亿元,增长97.72%,复合年均增长40.61%;2011年公司也终于如愿首次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位列第430位。不过,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在逐渐显现。
去年,中国铁物上海公司就被曝出仓库内寄存的钢材不翼而飞,而中国铁物另一家子公司哈尔滨公司也同样卷入了钢铁贸易圈重复质押、骗取资金的尴尬。包括“中国铁物宝杨路库”在内的多家仓储公司通过与多家钢贸公司联手,以仓库名义开具虚假仓单的方式,将明知并不属于后者的钢材资源,对金融机构和民间托盘公司向外进行重复抵押。
而记者昨天查阅上海法院网发现,今年5月,一起关于“仓储合同纠纷”的案件在上海奉贤第二法庭开庭,上诉人为中国铁路物资哈尔滨物流有限公司,被告为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和上海宁港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也是中国铁物旗下公司与日本企业组建的合资公司。
“自去年仓库重复质押窝案发生以后,中国铁物几大子公司甚至有同时在各地仓库抢货的情况,因为各子公司之前彼此没有沟通,有的是被同一家钢贸公司欺骗。”与中国铁物合作的上述公司管理层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除了中国铁物,包括五矿、中钢等拥有融资成本和渠道优势的企业,都有从事类似托盘融资的业务,而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银行信贷收紧、地方融资平台调控后,许多在建项目开始断粮,终端用户拖欠钢贸商货款,钢贸商进而拖欠担保公司、银行等的贷款,最终导致各环节资金链断裂,做融资托盘的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