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了解到,作为官方认定的新冠抗原检测数字化服务平台,“疫测达”数据已接入了上海“随申办”系统,其社区版本将最快于今日上线,该版本将涵盖抗原检测试剂的统一登记、发放、管理,以及检测结果的扫码、上传等功能。
上海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在今日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3日)上海全市范围内将进行抗原检测。
当前,新冠抗原检测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初筛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这一检测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能否形成大数据闭环?
力争一人一测一码
“我们正在加紧推出‘疫测达’平台的社区版、单位版,以实现新冠抗原检测的一个闭环管理。”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数字健康事业部主任、“疫测达”项目负责人方金武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方金武告诉记者,截至4月2日19时,“疫测达”在上海近日这一轮新冠疫情筛查中已服务市民超过450万余人次,累计点击量9000多万次。
记者了解到,在3月30日“疫测达”上线之初,已有不少居民陆续将抗原检测结果以拍照形式上传至平台,平台会记录下检测结果的上传时间、试剂编码等信息。
下一步,如何将居民抗原检测从试剂登记、发放环节,再到结果上传、确认等整个流程形成可追溯、可查询、可证明的闭环,是其中的关键。
方金武告诉记者,“当下,团队正与公卫系统对接,以实现抗原检测数据的信息、身份校准,并能在之后将这一数据和支付宝、微信进行绑定。同时,对于抗原检测的结果,我们也正在对手动上传的图片做进一步优化识别和处理。此外,我们也和抗原检测试剂的厂商沟通,确保抗原检测的结果(数据)不重复上传,真正实现‘一人一测一码’。”
社区版与此前的普通版有何区别?方金武表示,社区版给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类似SaaS的管理中台,每个社区也有相关的社区编码,社区工作人员可在“疫测达”平台注册,并对辖区内居民的抗原检测试剂的领用、发放等进行统计与管理。
事实上,“疫测达”上的抗原检测结果已与“随申码”有了一定程度的联动。比如,针对自4月2日零时起的离沪人员,除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还须提供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而该离沪人员可在“随申码”上查询核酸和抗原相关检测结果,机场、码头、火车站以及高速公路等都将进行查验。
也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抗原检测结果还可在更多地方发挥作用,比如,因为急危重症需要外出就医的血透、放化疗等患者,在核酸48小时阴性的基础上,也可以主动进行抗原检测并出具实时结果,来降低人员流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的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4月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来说,确实存在发现难的挑战。为此吴尊友称,可以将监测防线再前移一步,通过“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尽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切断传播链条。
检测如何实现闭环管理
“目前,由于一些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厂商还不具备医疗器械唯一表示(UDI)等条件,相关检测结果的扫描上传就存在一些困难。”中国信通院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华东)主任张宇鸣告诉第一财经,手动上传和登记照片目前还没有办法保证唯一性,也会存在同一张照片多次上传的可能。记者还了解到,“疫测达”团队正与试剂厂商进行沟通,以期逐步实现一版(试剂板)一码(唯一码)。
张宇鸣表示,当抗原检测实现闭环后,居民的新冠阳性和阴性结果不能是手填,而是要系统来识别。从领用开始扫码到自测完毕扫码,这时的数据对于今后的疫情预判才会更有价值,“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以看到的是,尽管抗原自测起到的作用是“初筛”,但这一“初筛” 工作意义重大。
有业内专家认为,核酸检测是新冠确诊金标准,但从试剂取管、现场采样、样本运输,再到最后的送去实验室检测、出具报告,整个链条很长;链条拉长意味着其中就会存在一定的二次感染的风险和误差。
“社区应该发挥主动检测的功能,这是起自下而上的作用。”张宇鸣说,由社区来进行抗原检测的初筛有一定必要性,如果居民检测出阳性,平台会第一时间推送给社区,提醒社区做好下一步复核工作,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居民隐私。
那么,遇到抗原检测阳性结果后,社区该如何处理?吴乾渝表示,居民要第一时间向村居委报告并居家等待,工作人员会安排该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复核,吴乾渝说,在第二批浦西地区抗原检测共计筛查超过1000万人,在发现了一些检测异常人员后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复核,有效阻断病毒扩散蔓延。
方金武则告诉记者,目前,“疫测达”平台也在和公共卫生、疾控相关机构沟通中,检测结果异常报送的机制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