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喊了几次寒冬,但从数据上看,今年才是寒冬。”一位投资人在公开演讲中曾如此感慨。不少投资人感同身受,“从我有印象的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为止,我感觉到今年是最难的,募投管退都很难。”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章苏阳对第一财经表示。
12月7日,在第十六届外滩金融·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发布了《2023年上海市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报告》,其中一份数据显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从2022年9月的14630家下降到了2023年9月的12972家,近一年减少了1600余家。
就在12月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存续数为21730家,与之相比较,截至2022年末,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今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经减少了近2000家。
在解读报告时,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表示,基金管理人家数有所下降,但是基金数量和规模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我相信这个是整个行业往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谈及数量下滑背后的原因,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理事长黄岩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前两年机构的淘汰更多是因为国家的强监管,而今年则是因为各种综合环境,募资难、退出难导致一定比例的下降,他表示,在这种环境下自然地优胜劣汰是正常的。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健钧认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股权投资行业已经快速起来了,但是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截至今年10月,全国股权与创投基金管理数量仍然接近1.5万个,和最高时的1.8万个相比显著减少,但美国整个行业的机构数量长期保持在4000个左右,国内仍是美国的4倍左右。
“我们现在规模已经足够大了,但是距离高质量发展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刘健钧表示。
尽管面临寒冬,投资人这一年也并没有停下脚步。“我们今年看的项目数量其实不少,前两年因为疫情影响了我们看项目,今年看得更多了。”黄岩表示,自己所在的机构一年看项目的数量多则七八百个,少则四五百个,今年比以往都更多。
“我们投资人现在一个是保持好心态,第二就是积极看项目。”但黄岩提到,所有的机构出资都更谨慎了。
“悠着点,募资的时候不要做出更多的承诺,同时投资上需要有大量的计算,包括对宏观以及对行业本身的理解,”章苏阳表示,现在的投资要比原来做得要更“细”,在这样的环境下,投后管理的事情也会更多,“由于企业所承受的压力以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可能会更密切参与进去,经济总是有高有低,只要能够扛很长时间总会扛出来的,这个时候要看你怎么帮助企业扛起来。”
此次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报告》重点提到了上海市的情况,作为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上海市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全国每五位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就有一位注册在上海市,而这些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规模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市处于存续状态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一共1887家,管理基金8750只,管理规模2.32万亿元,上述数据均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在浦东新区的存续管理人数量最多,占比超过35%。
谈及上海的投资人有什么特点时,黄岩认为,这个群体的国际视野会更强,也更愿意冒风险去看一些项目,“很多从上海出去的投资人,他们的前瞻性、国际化视野方面个人认为都是比较好的。”
基于CVSource投中数据统计,2022至2023年三季度,在上海市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基金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和传统制造领域的投资数量和规模分列前三。退出方面,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市获投企业IPO以医疗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退出市场最为活跃,分别占比29%和26%,其中的细分赛道生物医药、半导体行业IPO数量最多。
对于2024年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展望,这份报告指出,中长期私募股权、创投行业进入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的新常态,投资机构将更加关注前沿科学、未来产业领域,如大模型、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