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可以被购买么?连客的创始人刘丹尼认为经历带来价值,并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豆瓣标记了周六下午的讲座,但真正到了周末,你甚至都懒得换上出门的衣服;或者更糟糕的,除了看电影和睡觉都想不出别的消遣……那么“连客”或许能帮你找到些有趣的事情。
“连客”被创始人刘丹尼定义为一个发起并获得经历的平台,并且这些经历得足够与众不同,比如加入山村代课计划、上10次竖琴课或者来一场真人魁地奇:去年10月,一群《哈利·波特》的爱好者在连客的帮助下制作了器材,包括球门和金色飞贼,14个人在朝阳公园的场地里夹着扫帚跑得欢天喜地。
在大部分情况下,连客经历发起者是提供特定服务的商家。他们在连客上为每个项目申请主页,用户则挑选想要参与的活动,直接报名并支付费用。每笔支付抽取12%的佣金,这就是连客目前的盈利方式。
每一个活动都是线下完成的,听起来与豆瓣同城活动有点相似。但刘丹尼的坚持是用户必须为活动付费,哪怕只有一元钱,这样至少可以保证用户的参与度,而不只是点击了“喜欢”或者“感兴趣”,却在当天还是睡到下午两点。一篇1.7万字的文章成为连客为人所知的起点,尽管那时候连客离开放还有一年的时间。
这篇标题就长达40个字符的文章—《给明年依然年轻的我们: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人生目标、现实、后悔、和经历》来自于刘丹尼。目前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已有超过20万次点击,并为他尚未开放的连客获取到6万封申请信以及几个工作伙伴。绝大部分人在还不知道连客是什么的情况下,递送了注册申请。
后来大部分人都把这件事忘了。10个月之后,这些人的邮箱中才接收到一封“加入连客行动”的邀请函。目前连客还没有开放注册,近2万的用户来自于最早的申请和他们邀请的朋友。
对第一批种子用户刘丹尼花了心思,连客团队挑选了100个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申请者,并发送了手写的邀请信。他们把手写信塞进牛皮纸信封,为封口盖上深红色的手工火漆印章,并将制作过程发布到了微博上—这简直太符合文艺青年们的心头好了。后来这批人成为了连客最忠实的用户,也是连客每次改版重要的意见来源。在刘丹尼的设想中,社交是连客的产品本质。但这个网站并没有任何的“关注”或者“加好友”的功能,只有当用户参与并完成了同一个活动,他们才会自动成为好友。“这是一个把弱关系转为强关系的过程,线下的认识才是社交核心”,刘丹尼说。
让刘丹尼骄傲的是连客没有Copy to China的痕迹。一年的时间,连客的团队在各个大城市中逐一挑选项目,他们甚至因此体验了一次从悬崖蹦下去的滑翔伞。这些商家将服务以相对的低价挂到连客上,刘丹尼说服他们的理由是,“它不是团购,而是一个社交平台”。但不到10人的团队无力负担长期地推的任务,更何况这种传统的方式不轻也不酷,刘丹尼期望通过社区氛围拉动更多的项目进驻,这更像是豆瓣的发展路径,而不是赶集网或者大众点评。启动资金则是刘丹尼通过银行贷来了50多万,用以负担租来的服务器、房租和员工工资。他在上个月撤掉了北京的办公室,想模仿37 Signals一样分散的异地办公模式,也更像一家互联网公司。
最重要的是项目,也就是连客所强调的“经历”。因为尚未完全开放,项目也只是以每月三四十个的速度缓慢增加。这个增速并不让人满意。因为城市和类别的分散,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并且希望参与音乐类的活动,你会发现两个月可能都没有增加新东西。
何况那些阳春白雪的项目听起来有点不接地气,但刘丹尼并不打算在将第一批社区用户培养好之前进行更大的改变。他不看好目前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活动的创业,虽然参与人数不错,但在他看来“可复制性太强,也没有太大的用户忠诚度。”今年还不到25岁的刘丹尼曾有一系列被称为“牛人”的标签:上海中学、沃顿商学院、黑石全职Offer—它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以及150万年薪。
毕业几个月之后,他撕下这些标签,辞职回到上海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跟大部分毕业就创业的年轻人一样,这个产品源于刘丹尼对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判断。
在沃顿的最后一年,刘丹尼接到黑石的Offer,然后生活变得很糟糕。他清楚地在前辈身上看到未来几年的生活轨迹,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太残酷了。他用了四个月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最后总结成了那篇1.7万字的文章和一个有点形而上的句子,关于成长、体验和经历。创业成为了实现目标的解决方案。“我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要创业’,只是碰巧创造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而这件事碰巧叫做创业”,刘丹尼说。
然后刘丹尼开始了不紧不慢的创业。从2011年着手准备直到现在仍未完全开放,连客的推进速度只能以“不紧不慢”来形容。刘丹尼坚持每周迭代,在邀请的用户进驻以后,他发现了一些原先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比如发起经历太过复杂,即使是商家也很难有耐心等待审核再逐一填写申请,但这只是连客产品闭环中致命的第一步。连客简化了发布流程,推出了“经历策划室”。不再需要资质审核,任何人都可以发起经历,只要这个项目看起来有步骤和计划,足够靠谱,而且有商业价值,那么它将出现在所有用户的搜索页面。
为了解决活动过少的问题,连客还发起了“大使计划”。通过鼓励用户参与三个月的志愿活动,在所在城市中搜索经历的发起者。这有点像视频网站或者知乎的“用户生成内容”。但它的麻烦在于,用户得花费每周15个小时的时间去实地搜寻活动。
从发布到参与再到建立用户黏性,连客产品的整个流程还没有被疏通。与刘丹尼最初设想不同,连客的大部分用户并不是学生,更多的是上班族。他原以为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实际上对弱关系社交抱有期望的群体显然不在学校。他打算以此进行调整,比如上线私信功能,并鼓励更多的经历被发起,保证每个进入的用户至少都有事可做—即使找不到合适的活动,也能有兴趣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即使创业只是件“碰巧的事”,刘丹尼也意识到自己必须遵循商业的规律。他希望连客提供多元价值观,让潜水、滑板、非洲鼓这些小众项目得以为继,并成为主流选择之一。问题是现在的连客看起来还有点冷清,经历不够多,用户也是。
今年上半年是最后的时间,他要赶在这个时候将连客开放,但保持原有的调性,然后拿到融资。但刘丹尼不是很着急,“在拿到投资之前,要做钱不能做到的事,比如黏性。”要将小众变为主流,刘丹尼要做的,是先让自己的产品成为主流。对于一个新的创业者来说,可能还需要足够的运营技巧和一点运气。
如果不想错过一财网的独家报道和独到分析,您可以在微信上加一财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