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踏上山东故土,孔垂长仍表现得有些拘谨。记者 吉祥 摄
38岁的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
孔子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走到哪里,孔垂长都被称为“最尊贵的客人”。他受到的礼遇包括:每次活动开始前第一个被献花,合影时站最中间的位置,即使旁边有他的母亲,或者比他名气更大的教授。
人们将对他的尊重赋予了内涵:这也是对孔子的尊重,对孔子学说的尊重。
这位孔子第79代嫡长孙,并不愿意凸显自己的身份。
在山大教授面前,他是“山东大学一员”;走到学生中间,他自谦为一名入门未深的学子;来到济南市民身边,他主动“向父老乡亲问好”,因为祖宗的根在山东,自己也算是山东人。
孔垂长彬彬有礼,慢声细语,他柔和的神情,总让人想起在山大别人介绍他时的开场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身份的困惑
11月16日,听说孔子第79代嫡长孙来了,山东大学邵逸夫馆报告厅早早坐满了人。38岁的孔垂长西装笔挺地坐在第一排中间位子上,按照见面会活动议程,他将第一个走上讲台致辞。报告还未开始,主持人请孔垂长起立,“让同学和老师一瞻风采。”孔垂长立即转身、弯腰,面向学生深鞠一躬。
他不止一次对大家的礼遇回应“愧不敢当”。孔垂长的致辞都很简短,每每说完必加一句:“以上只是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师长。”
很多时候,孔垂长甚至表现得有点拘谨。
在山东省图书馆“大众讲坛”活动后,几个头发花白的“粉丝”聚集在孔垂长身边,希望求得“奉祀官”的签名。孔垂长客气地婉拒——双手抱拳成作揖状,一一回礼,然后快步走进休息室。
这位2009年履新的“奉祀官”,一直希望人们改变对此职位的认识。
孔垂长承认,在祖父孔德成那个时代,“奉祀官”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以致2009年他继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主持台湾祭孔大典时,人们对他的年轻大感惊讶,很多人猜测他应该是位老先生,行动不便。“我不比别人厉害,我只是刚好有这个身份。”
然而,身份的困惑始终伴随着他。
在台湾,他经常被认为生于豪门,“养尊处优”。实际上,孔子嫡孙、包括“奉祀官”一职并未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好处,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在大学任职,“家里最多算小康”。
一直以来,他的生活悠游自在而平凡。父亲早逝,祖父对孔垂长的教育并无特别要求。孔垂长的母亲于曰洁回忆,“公公(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编者注)是谦谦君子,连对自己孙子讲话都很客气,什么事都不明着讲。”
谦谦君子般的孔德成,回到家便看书,从不要求长孙孔垂长背四书五经,每年在台北的祭孔大典,孔垂长也很少参与。幼年的孔垂长对祭孔有自己的判断,“我知道这是我们家的事情,但不是我孔垂长的事情,是你们大人的事情。”
特殊血脉赋予他们家族的文化意义,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体现。这一天,孔家会摆上孔子像,全家轮流给孔子像鞠躬磕头。
孔垂长的成长经历印刻着这个时代发展的痕迹。比起祖父、父亲及叔叔精研国学,他高中毕业后选择到澳大利亚学市场营销,之后跟着舅舅经商。他曾对此解释为:“我之所以会从商,是因为祖父那一代和我们这一代的环境及想法都有落差,我学商的想法是因为以后处社会会比较实用。”
与生俱来的使命
只是,孔垂长的使命在出生时便已赋予。他无法选择命运,只能由命运来选择他。
孔德成晚年身体不好,数年没有代表孔家参与孔子诞辰释奠大典。孔庙崇圣祠的家祭起初由次子孔维宁主祭,2004年后,孔德成指示改为孔垂长主祭,同时代替他参加释奠祭典。“什么事都不明着讲”的孔德成,事后暗示:“我这是有用意的。”
在和叔叔推辞一番后,孔垂长自感嫡长孙身份不能回避,从此有意识地涉猎儒家学说。
压力也随之而来,不断有人提醒他,“奉祀官”责任很重,“位子很重要,你得好好努力。”
此时,孔垂长正为如何改变内向的性格而苦恼。一想到日后要接触一大堆记者、面对很多人讲话,他“有点慌了”。
遵循着先祖们多年来的既有程序,在主持祭孔大典的第二年,孔垂长已能从容应对。
每年祭孔大典这天,台湾地区领导人都到孔庙上香,他鼓励孔垂长,多学一些、多看一些,在这方面能有所发挥。
孔垂长也自感需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毕竟,孔家的男丁到他这一辈只他一人。在家人的规划下,他退出从商之路,专职担任“奉祀官”。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发现,中国台湾、大陆以及日本、韩国等地,有很多人对儒家文化非常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推崇备至,“他们非常认真地学习这些东西,并运用到生活中。”
2011年5月,孔垂长在台湾发起成立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并出任会长,台湾多位著名学者担任协会理事或顾问。这个旨在将孔子仁道思想发扬光大的协会,希望能把儒家伦理推广到世界各地,进而达到世界大同的最终目标。
儒家思想走进生活
在孔垂长的设想里,儒家文化除了要在大陆、台湾以至亚洲扎根,还要推广到欧美国家,“如果他们感兴趣,我们何乐而不为?”
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中,孔垂长引经据典。当被问及西方留学背景是否与现在的身份相冲突时,他立即纠正:“不会,我不是从小就出去的小留学生,我大学才出去。”
在一场以“儒学复兴”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后,孔垂长好奇地问:“现在大陆高中有儒学经典的内容吗?高考会考吗?”
当被告知大陆现在有很多读经班、私塾班之后,这位不喜欢埋首故纸堆的孔子后人提醒:“前提是他们要接受这个东西,而不是赶流行。”
一路上,他一直强调,他从不认为儒学是宗教,“而是一门学问”。
实际上,他这个嫡长孙做的不仅是推广先祖孔子思想的活儿,按照孔垂长设定的宗旨,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除了推广儒学,“只要是跟文化交流有益的事情,我们都会积极推动。”
这个自认腹中墨水没有祖父、父亲多的“海归”,一直以“垂长”自称,他希望社会不再仰视“奉祀官”这一身份。他喜欢讲浅显的道理,用故事表达他的思想:韩寒到台湾在出租车上丢了东西,出租车司机如数归还。他以此证明被儒家思想内化的人,非常注重品德修为。
他的态度异常包容,“你喜欢就来,但如果你觉得对你不重要,我不强迫你接受。”这也可以对应他归纳的儒家思想核心:和谐、和平。
“和谐、和平,自然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了自然纷争就少了。”
人物简介
孔垂长,1974年出生在台湾,孔子第79代嫡孙,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之长孙。
2008年孔德成去世后,孔垂长于2009年9月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接替孔德成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主持台湾每年的祭孔大典。现任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2010年11月受聘担任山东大学名誉教授。
孔垂长目前从商,妻子2006年元旦在台湾产下一子,为孔子第80代嫡长孙,名为孔佑仁。孔垂长与妻子吴硕茵还育有一女孔佑心。(齐鲁晚报 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