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泛亚所”)资产兑付风波正在向全国蔓延,不断升级。继泛亚所昆明总部与投资者交涉未果之后,16日下午,泛亚再就兑付问题在上海浦东某大型酒店,再次与300多名投资者进行长达数小时的沟通交涉。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场了解到,泛亚所“以一敌百”,总部仅派出一代表就如何解决目前的兑付困境与投资者进行交涉,而泛亚所虽拿出多项兑付方案,并希望获得投资者支持共度难关,但最终,诸多投资者在兑付以及维权问题上并未与泛亚所达成和解。
此外,本报记者从多位投资者处获悉,除昆明、上海外,泛亚此次兑付风波仍涉及全国20余省份的22万多名投资者,总金额也近400亿元,而多数投资者对目前泛亚所拿出的解决方案仍存疑虑,难以认同,至今兑付方案仍落实未果。
交涉现场:冲突不断 投资者不满兑付方案
当日下午四点左右,《第一财经记者》赶到沟通现场之时,会场内多名投资者正与泛亚总部一代表人员僵持不下,争吵不断,场面一度极为混乱。
记者发现,会议的现场一眼望去约有300多人,多名略显激动的投资者站起来冲着泛亚代表高喊。一位投资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该江姓投资代表系泛亚电商部总经理,专程从北京泛亚飞来上海。
“什么是刚性兑付,我们不懂。”记者到达现场不到五分钟,一投资者直接打断江姓代表的讲话,随后多名投资者群起而上,围绕该代表开始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争执。
不过,也有理性投资者现场发话。“我们不能搞垮泛亚,泛亚垮了,我们也完了。”一位女性投资人在争执中拿着话筒,高声冲着台下的投资人表达着自己的意见,而这一意见在记者的采访中获得了多数受访者的支持。
随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现场从一投资者李明(化名)处获悉,就投资者未兑付资金,泛亚所提供给投资者泛亚交易所及泛融网两个平台,多种选择。其中包括,24个月生产商刚兑,日金年付,年化收益14.2%;若不签刚兑,180天后交割;此外,投资者还可选择15、18个月生产商刚兑;以及将投资者转为新三板上市公司股权等多种兑付形式。
但无论哪种方式,企业均不能立即向投资者兑付投资资金。“我们最初看上的就是泛亚的投资资金可以随时兑付,方便、收益也不错。”李明对记者称。而这,或许是多数投资者无法认同泛亚所兑付方案,并恐慌资金无法收回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明告诉记者,自己于2013年开始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相关投资,前后共投入600余万元,而如今300万元面临兑付难题。“我当初是直接在泛亚所官网开户,投的是他们的资金受托业务,一开始收益不错,产品也很火爆。但到今年4月想兑现打新股,就开始出现短暂兑付困难了,之后情况越来越恶化,后来就完全无法兑付了。”李明回忆称。
而另一投资者王浩(化名)告诉本报记者,不同于李明,自己是在2012年,当投资理财刚刚处于火爆苗头之时,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理财产品,泛亚作为弹窗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随后开启了这位老人的“泛亚之旅”得,而谨慎的他,是在2012年开设的账户,直到2014年才终于开始了真金白银的投入。
“那时候公司还经营良好,资金流动性充足。”王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忆到,最初投资时,产品并不充裕,要靠“抢”的,投出的资金并非全能中标,例如投资10万中标仅仅2万元,因此在接下来的半年中,王浩每天都坐在电脑前面投标,并每天提取利息,在6个月的“抢标”过程中,王浩总共投入了70万的资金。
但是当受贵金属市场震荡,泛亚资金面出现逐渐趋坏,投资者所投资标的似乎也越来越不那么抢手了。“最开始资金充裕,投资金额还要靠配额,但是后期,无论投入多少全部中标,同时为提现设定了标准,再后来提现干脆关掉了,资金彻底出现了问题。”王浩说。
王浩表示,问题出现之初,泛亚曾经表示,等2015年4、5月份互联网金融平台泛融网上线之后即能解决3个亿的流动资金。“但是,没想到4月份碰到了股市行业大涨,结果泛融上线并未解决实质性问题。”王浩表示,泛亚称,泛融成立后将主打融资业务,泛亚仅做现货交易。
“现在要面对现实,泛亚同我们签订两年或者一年的保证合同,我可以接受,泛亚对此也提出了方案。”王浩冷静地表示,泛亚的确需要时间进行资金周转,但是对于泛亚做法之一,王浩提出了异议,即在合同上留了“尾巴”。
“产品两年后到期,万一发生违约时间,泛亚给到投资者的依旧是电子货单。”王浩表示,这是不对的,投资者和泛亚签署的是一个融资合同,并非买卖合同。“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再销售产品,向所有人明确你购买的都是电子货单,可以,但是对于老投资者,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在之前的所有宣传材料中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电子货单的相关内容。”王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有云南投资者也向记者表示,此前根据签订的合同,投入泛亚交易所的款项可以机动赎回。但是从今年5月起却不可再赎,泛亚所称赎回压力大,强行要求投资者更改合同(改为定期赎回,至少一年后才可以开始赎。)
该投资者表示已经咨询过相关律师,走法律途径也难以要回钱。就看下一步有关部门是否会采取保全措施或者建立资金造血机制。“我们的赎回只能先等着了”。
风波回溯:流动性资金引发的踩踏事件
泛亚风波如何而来?在投资者看来问题又出在哪里?最终又将如何解决?
王浩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简要梳理了他的观点,他认为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源自国际贵金价下跌,贵金属市场持续萎靡的,带来无成交量的交易市场。
而另一方面,王浩表达了市场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即源于4月份股指飞速上涨带来的投资者对于现金流动性的大量需求,大量流向股市的频繁提现同一时间段集中出现。正是两种因素叠加导致流动性枯竭,进而带来平台资金困难,投资者为保全本金,采取了踩踏式体提现,泛亚黑洞正式生成。
“股市飞涨,多数人眼红,今天把钱拿出去打新,明天再拿回来,后天再拿出去。”王浩表示,在泛亚的投资群体中,并非他一个人炒股,大批量的投资群体涉足股市。对此,李明也表示认同。
根据对投资者的采访,本报记者发现,泛亚有色出现兑付危机的是其此前推出的资金受托业务理财产品“日金宝”有关。
官网资料显示,日金宝的业务原理是:购货方预定货物,支付货物押金。但是交易所实行全款全货制度,购货方在预定货物时,需要委托资金受托方垫付全部货款,并为委托方代持货物。并且,购货委托方需要给资金受托方支付受托日金进行资金垫付补偿,因此将资金受托业务称作为“日金宝”。通过“日金宝”用户只需要把资金配比到受托资金里不仅能拿到“投资收益”。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相比“日金宝”利息收益更高,由此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此外,本报记者了解到,泛亚官网公告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也给予了简要的说明,公告称,2014年底,泛亚落实T+5和彻底实名制整改。T+1整改为T+5后,直接抑制了市场发挥功能,也使交易额大幅下降,有的品种交易量不及原来的1/10。
泛亚于2015年1月正式取消了卖出申报的交易模式。原本400多亿客户资产中,50%是具有180天封闭期的结构化资产,另外50%为流动资产,其中还有20%以上的风险处置金。卖出申报取消后,400多亿客户资产变为100%可流动资产,流动性风险难以管理。今年4月以后,股市火爆,投资者跑步进入股市,触发了踩踏。
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泛亚则在15号的相关公告中称,投资人资金转入泛融网,通过100%货物资产质押,在供应链直接融资市场实现结构化,进而可以降低原来发生在交易所贸易项下供应链金融而产生的多项费用,降低行业企业融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泛亚所对兑付风波最新处置进展是:泛亚所正在与相关金融机构洽谈,希望吸引新的金融机构入驻,帮助化解危机。而对于具体的洽谈机构,泛亚所上述代表则拒绝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