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记下这个日子。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此语一出,旋即传遍世界各地。不仅外媒大加赞赏,国人更是以“惊艳”来赞叹,并推崇为“2010年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话”。而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国将从优秀走向卓越(from good to great)的一声号角。30年增长的奇迹让中国实现了“好”的奋斗目标,而今迈步从头跃,是要让中国走向“伟大”。
当“幸福”、“尊严”、“公正”、“和谐”四个关键词齐齐崭新地从政府领导人口中道出,其产生出的巨大能量足以安慰几千年奋受各种折磨与伤害的中华民族之心、振奋每一个深爱这个国家并天天都在为国家辛苦劳作的今日建设者们的心,并让普天下的人们重新审视未来中国发展新道,并对中国的未来抱以无限希望。
经济学实际上要面对的真正问题是社会福利也就是全体人民幸福的最大化,而经济增长不过是通向幸福的一个手段而已。但长久以来,不少人已经忘记了真正的目标,而误将手段当成了追求的目标。然而,人民的幸福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目标,增长从来不是为增长而增长,更不能因为增长而损害生态、损害社会、损害人伦、损害人民的幸福。经过三十年疯狂地奔跑,如今中国人是到了彻底清醒并抛弃落后的生产方式的时候了,人的幸福而不是GDP的增长才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追求的目标。
尊严,是人民的幸福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人民幸福的重要表现。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的名著中杜鹃泣血般的呼吁以及深邃冷静的阐述,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在四个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中,“尊严”一词无疑更加引人关注。这是“尊严”一词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早在2010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温总理便首提“尊严”二字,引起海内外热议。他指出,“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第二,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如今,“尊严”一词再次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维护人民尊严,正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
公正与和谐,是人的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分界线。人非动物,不是光吃饱或者光以物质打发就行的。人追求幸福与尊严,就必然要求更多的公正与和谐。同时,也只有建立公正与和谐的社会秩序,中国才有可能告别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治乱循环,真正实现执政党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千秋万代中国人的永远幸福与尊严的美好理想。而如果只追求经济增长或物质富足,却忽略公正与和谐的文明建构,则一切的繁荣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尊严也就没有坚实的根基。
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其他语言如此言简意赅而又鞭辟入里地能够描绘出未来中国新的发展道路——在公正与和谐的社会秩序中,实现让中国人民幸福、尊严生活的伟大目标。
新发展目标:物质基础与非物质基础的支撑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并不完全,因为物质的繁荣并不等同于精神的繁荣。但物质文明的确可能成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建的一个基础。尊严与幸福如果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民物质的匮乏使得小康、温饱等物质化目标成为现代化的实实在在的目标,当时政府也曾经提出过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得更多的实惠之类。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本届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推动更全面的改革、提升精神层面上的目标显得愈发重要。由物质到非物质目标与基础的跨越和构建,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尊严与幸福”,势必将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如温家宝总理所语,首先,公正是让人民能够有尊严的前提。判定一个人是否有尊严,首先要看其是否有公民权,即是否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没有自由就毫无尊严可言。而自由和权利的保证来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要保证尊严,先要保证公正。
其次,幸福与尊严也是紧密相关。没有尊严,何来幸福?没有尊严的保障,幸福感也不会有所提升。其实,老百姓所谓的幸福很简单,居有所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有所教,如是而已,而这些无不是要建立在尊严之上的。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尊严”的提法上是以个人为单位,即尊严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幸福感。只有每一个人的尊严都得到了保证,整个国家的尊严才能保证,整体国民的幸福感才会提升。
最后,“和谐”的理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人都有尊严基础上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丝丝入扣、息息相关。到2020年,我们要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医疗将覆盖城乡等艰巨的任务。“尊严”一词在此时此刻,恰到好处地为我们指出了过去发展的不足,理清了未来发展的思路。
民生问题依然严峻、幸福尊严面临挑战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总理列举的这一串串展示巨大成就的数据并不意味着幸福尊严之路已成现实,也不意味着未来之路将是坦途。
例如,2009年的“国进民退”将本已严重的民生问题再次放大。我们看到,“尊严”在这里已经亮起红灯:
而高房价不仅压弯了老百姓的腰,也将他们脆弱的尊严踩在脚下。大量社会问题伴随房价催生,“蜗居”、“蚁族”、“剩男剩女”、“啃老”……
就业则难让无数大学生失意。当就业难难于上青天时,当无数人从考研、公务员的独木桥上跌落水中时,还有多少人认为尊严比生存还重要呢?
教育资源的失衡、受教育权利的不公,让农民工的子弟从进入城市开始就被打上与父辈一样被歧视的烙印。在冬天还有那么一群孩子,正在漏风的教室里烧着木柴取暖,刻苦读书。
看病贵看病难,社会保障不完善。“有什么别有病”这样一句老话现在应验在了百姓身上,也许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就会花光一辈子积蓄。当草根阶层的生存都受到威胁时,尊严也势必将大打折扣。
面对成就,更应头脑清醒。光鲜的数据无法揭示出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改善民生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温总理语),人民的幸福与尊严,在很大程度上与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坏相关。遗憾的是,中国过去30余年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民并没有普遍地分享到中国经济的繁荣。而2009年虽然经济再度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民生却未见得到同等显著的改善。
当前,政府已开始矫正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也开始在社会保障上提速。但国进民退同样甚至更值得重视,因为它涉及到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一直警告,中国要避免陷入“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如果中国要想让国民同享经济繁荣,则国进民退决不能继续,也要坚决避免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让中国人民活得更有幸福和尊严可谓“虎年最强音”。政府对民众尊严的庄重承诺,相信将会带给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即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同时将重心逐渐转移到更加注重人民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上来。也许政府可以借鉴“人类发展指数”,设计“中国国民幸福指数”和“中国国民尊严指数”,而且让它们和“GDP”指数平起平坐。如此,将会对政府工作、对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指数也将成为评判人民生活满意度、衡量政府政绩的最好指标。
2020及更长远的未来:更幸福更尊严的期待
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还有十年的时间。本届两会已经为这个十年开了一个好头,会上许多消息令人振奋,值得品味。
第一,“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政府主动放慢经济增速,把质量放在首位,这很好!将来会不会提出追求“更有尊严”的8%的增长呢?值得期待。
第二,民生政策亮点频出,从中体现出政府“安民生”的决心,同时,这也是对“尊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最好的回应。就业方面,“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社会保障方面,“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针对残疾人,“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各项政策切实体现了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所付出的努力,还是那句话,缓病用不得急药,民生问题在“尊严”论的指引下,仍将任重而道远。
第三,“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中“创造”一词不禁令人欣喜,政府的亲民态度一览无余。这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又一次体现。
第四,坚持改革路线,以改革求未来长期活力。总理在报告中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笔者特别喜欢全面改革的提法,虽然17大事实上已吹响全面改革的号角,并并未明确全面改革的提法。而政策上小的修修补补只会伤及皮毛,只有体制的改革才会出现脱胎换骨的面貌。可以说,到2020,中国的这个十年,将会是全面改革的十年。放弃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果断地拿起手术刀,虽经阵痛,但相信“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的社会就在不远的前方。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更加看到执政党“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如上所述,今后中国发展的新趋势,相信会更加深化“以人为本”。并且,这里的“人”将会细化到个人,而不是群体,这将是政府在发展中又一个与时俱进的体现。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本届政府在2010年提出的这个目标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呢?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也许要经历更长的路程,但正如圣经所记录的上帝是用话语创世一样,这些已经发出并注定将深入人心的话语也必定会成为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奋斗下去的伟大力量,而中国终将成为一个社会公正、和谐,人民幸福、尊严的伟大国家。(文章合作者岳安时,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