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5元到73元,短短两个月时间,重庆啤酒(600132.SH)的股价已经翻番。主导飙涨的,则是重庆啤酒正在研究的、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乙肝疫苗。而早于2009年年初便潜伏该股的大成基金,到现在已经获得350%的账面收益。即使这样,市场各方对此仍有分歧。
重庆啤酒对乙肝疫苗的研究始于1998年。不过,新药的研发从来不是一帆风顺。2003年,治疗性乙肝疫苗进入I期临床,结果证明其安全性符合要求;2006年进入II期A阶段临床,但在方案设定的48周观察期内,受试者不仅没有出现病毒DNA数量下降情况,就连免疫水平都处在低位,似乎疫苗对慢性乙肝病人没有功效。
这个结果远低于市场预期,对重庆啤酒的股价更是严重的打击。2007年6月,公司股价在连创新高后开始回落,从2007年6月13日的41元高点,一直调整到2008年10月,最低探至8元以下,跌幅达80%。
基金也在这个时候陆续抛弃了重庆啤酒。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中报,持有重庆啤酒的基金共有15只,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为9.2%;而到2007年底,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已经锐减至不到5%。
但是,就在市场冷看乙肝疫苗时,大成基金却在2009年一季度大举进驻该股。资料显示,2008年年底时,大成旗下仅有一只大成沪深300指数基金持有重庆啤酒0.14%流通股,而到2009年一季末,大成创新成长、大成财富管理2020、大成价值增长、大成优选、基金景福、大成景阳领先、大成积极成长等7只基金齐齐现身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到12%,占总股本比例也超过8%。
此时,市场上同样看好重庆啤酒的还有平安证券。2009年2月26日,平安证券医药业研究员廖万国等发布报告称,重庆啤酒研制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是乙型肝炎治疗领域的历史突破的治疗药物,该产品极有可能3年后上市销售,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保守测算其上市后第一年可以实现近5亿元销售收入和2亿元净利润,上市后10年内每年将可能有30%的增长率,产生数百亿元的销售收入。”
但市场并不配合。2009年全年,上证指数大涨80%,重庆啤酒股价却只小涨了27%;进入2010年以后,又继续在22元到23元位置盘整了几个月。
转折点出现在今年9月份。9月2日,重庆啤酒发布“关于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度公告”,这是其进入II期临床试验后的第四份研究进度公告。兴业证券研究员王晞发布报告点评,提示市场注意,“北大组进展顺利,浙大组入组病人速度加快,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其优于现有药物的可能性很大,未来非常有希望成为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未来随着临床试验进展,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市场价值会被市场所充分理解。”在这份报告里,王晞维持了对公司“强烈推荐”的评级。事实上,自2009年8月起至今,王晞已连续发布了21篇针对重庆啤酒的研究报告,篇篇评级都是“强烈推荐”。
9月以后,重庆啤酒终于开始爆发,不到三个月时间里,股价已经飙涨至72元,涨幅已经接近100%。在守候一年半时间以后,大成基金终于等来了重庆啤酒的反转。按照其16元左右的平均持股成本计算,大成基金在该股投资上已经获得350%的账面收益。
其他基金也从今年起开始介入该股。2009年年末,基金对重庆啤酒的持股数占流通股比例约为15%,而到2010年中报,基金持股比例已经超过25%。
但仍有机构对乙肝疫苗心存疑虑。宏源证券分析师苏静然在点评重庆啤酒2009年年报时认为,疫苗或可成为公司业绩爆发点和股价催化剂,但预计要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并正式上市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近期对公司业绩贡献不大,且对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可能形成干扰。深圳一位基金经理也担心,依靠非主业概念拉升起来的股价可能不会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