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新世纪版《阿信的故事》的得与失

来源:互联网

当传出《阿信的故事》的电影版会在2013年上映的消息后,我相信不少海外的观众不期然都会感到惊讶。事实上,作为于1983年至1984年在日本NHK连续播放的电视剧,约三百集的内容早已成为日本国内外观众的经典回忆。当然,其平均收视率高达52.6%,最高一回更高达62.8%,今天回看属不可能的奇迹。当年的演员不少仍活跃于目前的影视圈中,以当年饰演少女时期阿信的小林绫子为例,在新作电影版中仍然有担演角色,她成了八代家的媳妇美乃,在电影中更有一幕与新版饰演少女阿信的滨田兹音同时出现,可谓一时佳话。

《阿信的故事》改编为电影版并非始于当下,早在1984年已出现电影动画版。可是当年却遭遇挫败,三亿日元的制作费只得仅二亿左右的票房成绩。“死因”被推定为,电影动画版一般而言票房均由成人携子女入场为主导,但1984年的小孩对阿信的故事仍抱持多大兴趣,也很成疑问,结果动画版便在观众群体不对应的情况下黯然下档,令《阿信的故事》添上污名。

强化催泪版

2013年的《阿信的故事》,相对而言焦点便清晰许多。我认为,导演富樫森从一开始便没有作非分之想,简言之就是以紧守原著精神面貌为原则,尽量满足电视剧原粉丝的需要。

他在接受《电影旬报》访问时指出,自己原先并非《阿信的故事》的观众,电视剧版在1983年播放时,也不过偶尔看过数集而已。但在2012及2013年拍摄《伤迹》及《夏天开始了》期间,身旁出现《阿信的故事》将会制作电影版的消息。而因为他是在山形出生,正好是阿信故事的故乡所在地,于是便有人提出应该由当地导演执导才能指出山形风貌云云的说法,结果终于决定落实由他执导。与此同时,他与编剧山田耕大在讨论的过程中,认为只能以阿信的少女时代为焦点,同时均认为先要决定保留电视剧哪一著名场面,然而再确认其他枝节,目前就是进一步强化母女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女性一生均为人而活的纵线主题。

我认为这一点在市场策略上是成功的修正构思,过去不少创作人在重铸经典时,往往有太强的主观植入新见色彩,很多时候反而因此失去了原来的粉丝支持者。事实上,《阿信的故事》的主题以及原先所带出透过女性经历漫长的苦难从而展示光辉一面,基本上已属上世纪的内容,勉强更新反而不伦不类。更重要的考虑,是潜在观众的主要族群,其实并非“新观众”,正如动画版的失利因由就是内容早已与时代脱节,难以吸引新世代的小孩子,反而应集中火力尝试呼唤1983年的阿信粉丝悉数入场支持,这才是聪明合适的策略,在这方面我认为富?偕?娜钒焉桃档某砂苈呒?吹猛ㄍ浮?#60;/P>

选角的变化

对富樫森来说,我想他也同意,最大的植入挪移肯定在角色人选的更易上,而个人认为这也是他的败笔。首先,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少女阿信,现在的滨田兹音是从全国2500名选拔者中挑选出来的,她充满活力的身体能量以及满脸笑容的贯彻演绎,大抵观众均不会有反感之情。

但作为一个经历多重人生起伏经验变化的少女,滨田兹音显然就是阳气充沛、内心贫乏的典型选择。简言之,以她来演绎阿信的“未练期”还可说得通,一旦经历被误会偷窃,又或是经历与逃兵的生死体验,便明显表现出力有不逮。

富樫森的解释是,当年的少女阿信小林绫子,正好是较为阴柔且惹人怜爱的少女形象。那属于日本处于经济飞扬的高峰期,再回望昭和苦难期的怀伤态度映照,可 是今时今日的日本光景已然不同。他认为大家需要一名充满活力的阿信,才可以积极抵抗逆境的磨练,从而带出女性积极自励的精神来。我认为这是一种以外缘环境 来理解选角差异的决定,反过来忽略了电影作为艺术表现的内部表现关系。

另一缺失在阿信母亲藤的选角,现在由因《半泽直树》而炙手可热的上户彩出演。她的存在简单地以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她的美艳与整个苦寒的山形冰天雪地可谓完全格格不入。讽刺的是,讽刺的是,富樫森完全明白这方面的问题,而他更表示是刻意为之的策略。他认为母亲藤在阿信心目中,是女性典范的光辉象征,所以必须把上户彩的美态予以保留呈现。

这一点我认为更属肤浅不过的理解,因为导演显然把女性光辉的象征,单纯地诠释为外在视觉上的表现,而非内地精神上的探究。当然,目前的处理是最方便轻省的方法,也是最表面肤浅的经营手法。

不过从结果来推论,富樫森应该已求仁得仁。《阿信的故事》作为2013年的催泪焦点作,的确收到功效。我在香港观赏的场次,从一开场饮泣声便此起彼落,终场不止。事实上,电影在日本于10月上映后,好一段时期票房均处于前十位置之内,证明创作团队的设计得到观众的认同接受。我认为电影在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在经济全面高扬起飞的中国内地,借日本的昭和作为回望过去苦难日子的挪移对象,正好可以提供一次约两小时以泪洗脸的效果,从而在出场后可以继续感觉良好迎接明天。

阿信的故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