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问新股发行可不可以不审核,提出了很多人想问但一直没敢问的问题。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IPO过程中并没有证监会审核这一关,公司能否成功上市,是由投资者说了算,股票能够卖出去,IPO就能成功。
A股的新股发行制度,从额度制向核准制的转变,也经历了相当痛苦的过程。1997年牛市过程,最终由新增300亿元新股发行额度而终结。那时候,新股发行是有额度限制的。因为每个省分得的额度由地方政府控制,于是优质企业上市前,往往要被迫收编当地诸多亏损企业,最终导致再好的公司上市后业绩都要有相当长的阵痛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证监会为了让上市公司摆脱地方政府的胁迫,于是取消新股发行额度,实行核准制。
从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核准制就一直存在,从老八股到刚刚上市的华录百纳,每一家上市公司都经过了证监会的审批,即使是借壳上市,也需要并购重组委的批准。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仅仅体现在了价格上,骨子里仍然是审批制。
郭主席突然问新股不审核行不行,本栏以为,完全可行。从近期的新股审批过程来看,真正因为证监会把关没能上市的公司并不多,部分一次没有过会的公司,一般第二次上会也能通过。事实上新股IPO,一旦上会,就已经走完了上市过程的99%,最后只要不出大问题,都能成功招股。
如果取消证监会审核环节,那么现在的新股发行与上市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很多复杂的问题也能变得简单。如归真堂活熊取胆到底能不能上市,可以由投资者说了算,如果投资者全都拒绝认购其股票,那么其上市自然难以成功,但如果投资者能够足额认购其新股,其上市之路也就能够走通。至于活熊取胆这事,还是应该留给法律来解决。
如果现在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取消证监会审核这一关,并不是说上市公司就可以随意造假,如果证监会发现有公司造假上市,仍然可以通过法律渠道加以制裁,不审核不意味着不把关。
本栏认为不审核代表着A股IPO正在向成熟资本市场的备案制迈进,但这一过程可能会相当复杂。如果证监会真有心取消核准制,不妨循序渐进,先准许央企免于核准,逐步根据纳税额制定免核准标准,如最近10年累计纳税达到10亿元的企业可免核准,然后逐步降低,最终实现真正的备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