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小种子,大能量

来源:互联网

当主持人把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介绍给大家的时候,这位37岁的艺术家边漫无目的地摸着卷曲的棕色乱发,边低眉顺眼地小步移到正中的位置。

赫斯维克没有快速跑到台前,因为他脚上穿的那双露趾沙滩凉鞋,妨碍了前进的速度。他套着的那件深色衬衣,长到可以包住他的屁股。

沉默不语的时候,留着连鬓胡须的赫斯维克看上去像一个被老师罚站的学生,有点木讷,有点手足无措。等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赫斯维克会做出各种手势,辅以整个身体的动作,加上圆睁的双目和其他夸张的表情,完全神采飞扬起来。

赫斯维克设计的英国馆 “种子圣殿”,在世博会上大受欢迎,被认为是可以与中国馆一起代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但在赫斯维克看来,这座建筑最大的闪光点,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建筑给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的机会:“到了傍晚,夕阳西下,游客不再急着赶来赶去,来到馆前的斜坡广场上放松,有的小朋友高兴地滚来滚去。看到这个场景,我觉得这就是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所在。”

深层关注环境、地球与人的关系,长期思索人类的未来,正是赫斯维克一切创意的源泉。

种子包含着对新生命的渴望

英国馆的核心建筑“种子圣殿”,唯一的主题就是种子。不足100平方米的不规则空间内,除了环绕一周的狭窄通道,其余空间全部被装有种子的亚克力管填满。杏仁、稻种、玫瑰花,还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种子……这些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种子库”的成果,在封闭的空间里蓬勃生长。

最初想到以种子作为展示主题,打动赫斯维克的,是小小一粒种子体内蕴蓄的巨大能量。“每个人都知道花朵很美,树木很美,但我们应该清楚,在谈到植物的时候,究竟是鸡重要还是蛋重要。种子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你手掌里的种子,可能会让你的祖母再多活十年,成为她生命的动力。种子还能够解决全球几十亿人的粮食问题。”赫斯维克用大拇指和食指作出捏取种子的动作说,“在英国,只有当你要为新的庭院买东西的时候,才会在花卉商店里看见一包一包的种子。但其实,看上去毫不显眼的种子,却具有强大的力量。”

而之所以选择用亚克力管作为盛放种子的容器,是受到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的DNA被放在一个琥珀里的情节所启发:“我们可以用一个透明的东西来包裹种子,其中包含的,是一种对新生命的渴望。”

就这样,存放了900种、26万粒种子的6万多株亚克力“触须”,在英国馆的钢结构中顽强地生长了出来,就像某棵从石缝里倔强生长的狗尾巴草,或者在沙砾中歪歪扭扭的某些不知名植物。风吹草动的场景,会在英国馆真实上演。那些长度7.5米左右的“触须”,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大部分露在展馆外面,下端用铝管进行稳固,上端会在风儿吹过的时候翩翩起舞。

刻意营造一方幽静空间

似乎是一个有趣的悖论,世博会上,发达国家的展馆,都在尽力呈现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而发展中国家的展馆,则在竭力展示工业化的成果,如巴西馆的主题是 “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南非馆的主题则是“一个现代经济体的崛起——是时候了”。

赫斯维克对此有自己的解释:“我们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信息,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今,城市迅猛发展,人口急剧膨胀,怎样让自然融合到城市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的问题。很多地方喜欢建设高楼大厦,但必须在空间中考虑自然的一面。”

赫斯维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英国馆除了核心建筑“种子圣殿”,还有另外两个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和“绿化走廊”。“绿化走廊”由英国的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四座城市的“绿色地图”组成,“城市公园”则是被别出心裁地设计为“一张拆开的包装纸”样子的露天广场,“种子圣殿”与其周边区域将整个礼物呈现于一种打开包装的状态,包装纸的褶皱形成了走廊上方的顶棚,而游客将在那些走廊上踏上游览的旅程。赫斯维克认为英国馆的最大亮点就是开放的“城市公园”:“尤其是夕阳西下,小朋友高兴地滚来滚去。这是一天中最美丽的画面。”

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赫斯维克在设计中刻意凸显的效果。与很多展馆内安置大型LED显示屏、播放音响效果出色的影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种子圣殿” 内没有任何喧嚣。最多,你能从满眼的种子身上联想到植物拔节的声音。

“我们不想造一座足球场那么大的展馆,因为占地越大,就需要越多的空调制冷设备。我们也放弃了电视屏幕和喧嚣的音效系统,而是想为观众们提供一片安静的思考空间。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为了节省能耗,馆内采用了节能的LED 小灯,微弱光亮,营造出宁静之感。”赫斯维克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足够喧嚣,我们就是要为参观者营造一方幽静的空间。种子拥有无限可能,在这里,这一刻不要说话,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你可以找到脚踏大地的感觉。”

种子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