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长三角“超级店小二”的双城生活:一年坐100次高铁

来源:互联网

春节开工后第一天,江苏省发改委基础产业处副处长罗伟光又像往常一样从南京乘高铁回到了上海,在位于武康路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下称“长三角办”),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从2018年1月29日到长三角办任职算起,已有380余天。

若只以每周南京-上海往返一次的频率计算,罗伟光去年就坐了100余次高铁,加上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出差、调研和项目考察等,他在2018年的高铁里程已有几万公里。

和罗伟光一样来自南京的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规划科长孙华强,从南京住所到上海的办公室需要3个多小时。他既是长三角办交通组的一员,又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见证者。“现在沪宁线高铁非常便捷,有时回家路过苏州、常州等城市,也会顺便下车去调研一下正在进行的项目。”孙华强说。

交通的融合提速只是一个方面。去年6月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共细化了320项具体任务,而这些涵盖交通能源、科创产业、商务金融等方面的事项,正由来自包括罗伟光在内的三省一市19名工作人员合力推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19名长三角办“黄埔一期”工作人员的生活进度条也按下了快进键。

快速响应的“店小二”

长三角办成立时抽调了15名三省一市的人员在上海联合集中办公,主要负责组织研究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拟定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计划,提出区域合作的重大议题与相关政策措施建议等。

在2018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长三角一体化新趋势”专题研讨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就曾表示,由三省一市人员组成的“长三角办”的设立,虽说是三省一市新一轮合作机制建立进程中的一小步,但却应被看做是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迈出的一大步。

据罗伟光回忆道,长三角办是去年1月12日正式宣布成立的,1月24日上海的9位同志率先进驻;1月29日~31日,江苏、安徽和浙江的同志陆续抵达上海。从宣布成立至三省一市派驻人员全部到岗,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长三角办就完成了组建工作。

迅速的组建得益于长三角一直以来的长效沟通。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自发启动一体化进程。“十三五”(2016年~2020年)中期,中央决定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长三角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长三角区域合作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三个层级。决策层即主要领导座谈会。而第二层级的协调层则是常务副省市长牵头的区域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长三角办和三省一市组成的联席会议办公室以及专题合作组都属于第三层级的执行层。

该工作人员表示,长三角办一共有交通能源、科创产业、环保城市、信用信息、商务金融、人保食安等9个工作小组。而另外的专题合作组则是每个省份都有,同样也是按具体条线划分。长三角办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决策层的想法细化,并化解成可以操作的路径,形成行动方案。

尽管长三角办分为了9个专题工作小组,但是这19名工作人员也同时兼顾着同为执行层的长三角区域合作12个专题组的工作,以及自己省份的工作对接。在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的同时,还要参与配合国家规划的编制、来年重点工作的拟定等。

来自安徽的黄宇皎,在采访进行中的前半个小时就接了四通工作电话。目前,她既是安徽省发改委外资处主任科员,又是长三角办科创产业、商务金融小组的一员,同时也参与长三角办的宣传保障等工作。据黄宇皎介绍,去年一年来,已经接待了安徽6个地级市的代表团。

浙江省宁波市发改委叶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来长三角办之前,从来没想到各地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意愿如此迫切。“去年一年,仅浙江省就有8个地市党政代表团访沪,来长三角办对接工作的区县(市)、园区、机构、协会更是应接不暇,大家都想在国家战略中寻求自身发展的机遇。”

由于长三角办处理的事项都涉及省际合作,按以往的概念,多是难以啃下的“硬骨头”。而现在这个集中式的处理平台,却能短期内把各地相关的职能部门迅速联系起来处理诉求。按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地区处调研员江振林的话说,他们每位工作人员都只是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店小二”,长三角办则是一个“窗口”。办公室运转的基本模式是条块结合、统分结合,“前方(窗口)有专人,后方(各省市)有专班”。

同时,长三角办这个平台也让三省一市有了“一家人”的意识,推进具体事项效率提高不少。罗伟光举例,在协调G1501跨省高速公路项目时,需要协调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发改、交通、规划、环保等部门取得一致意见,才能顺利通过审批。而通过长三角办协调沟通后,2个月就全部拿到了回复意见,“这个速度在以前是没有的。”

各展所长

长三角涵盖综合实力强劲的上海、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制造业强省江苏以及劳动力与生态资源丰富的安徽。2017 年,三省一市生产总值达19.53万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3.6%,在国内主要城市群中位列第一。

由于各自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重点不一,苏浙皖在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据叶翔介绍,去年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确定了14项重点工作,三省一市各自牵头负责3~4项任务。其中,浙江省牵头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区域数据中心和智慧公路。浙江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2019年将坚持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共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牵头抓好数字长三角、世界级港口集群、油气贸易中心建设,推动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而江苏今年在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方面,提出围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路网体系,着力打通省际“断头路”。罗伟光告诉记者,江苏是中国经济体量第二的省份,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江苏关注的重点领域。交通网络的布局和构建是一项长期工作,让通行、通畅、通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长三角新一轮发展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除了基础交通的融合,如今科创要素也成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发力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安徽也在加快融入长三角。如今,对照“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安徽对涉及其中的246项重点任务进一步研究细化分工、组织落实。

“国家有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中有两个就在我们长三角地区。上海和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互动频繁。我们也调研了不少安徽和上海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希望充分利用科学中心建设与合作,对长三角科创领域产学研要素进行进一步整合。”黄宇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双城“迁徙”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就出现了“周末工程师”。每逢周末,这些“工程师”就从上海的单位出发,到苏州、无锡等地的乡镇企业进行指导。如今,苏浙皖三地的工作人员也过上了反向的“双城生活”。

谈及目前的生活轨迹,罗伟光笑称,他们一家人目前处在“两岸三地”生活的状态,“孩子在南京江北新区上大学,太太在南京市区,我在上海。不过因为交通方便三小时就可以见到他们。”

离家一年的孙华强,也开始给女儿做起了“云”辅导。他说,现在孩子的数学题越来越难,碰到不会的题目,她就先拍照片发过来,他再打电话过去一步步指导。如果遇上假期没人照管孩子,就带她来上海。

不过,新长三角人即使是回家,也经常是带着任务回去。孙华强说,面对公路铁路等比较复杂的具体事项,在上海有时电话里说不清,回南京了就带着这些问题和进展,实地调查继续面谈。

一年多来,长三角办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大院里进进出出忙碌着,但除了开大会一般很少能凑齐。“去年年底本想约一顿火锅,但由于每个人的时间安排始终凑不上,至今还未实现。” 叶翔告诉记者。

“很多工作领域和内容过去都没接触过,所以和同事们经常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继续加班充电。” 黄宇皎说。

2019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将由安徽轮值主办,安徽两位工作人员也变得更加忙碌。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吃过午饭后,黄宇皎又坐到了办公桌前,打通了一个外地工作电话,继续安排明天的工作对接。

超级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