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纸刊势弱后,林士平如何为“少年JUMP”挖掘新爆款

来源:互联网

对于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漫画杂志《周刊少年 JUMP》来说,杂志编辑是重要的幕后人物,他们要独具慧眼,挖掘那些潜力漫画家,然后在日本乃至全球粉丝当中掀起一轮又一轮新的 IP 浪潮。

即便如此,这本漫画杂志也迎来了新时代。它的重要受众的注意力正在往互联网与移动端迁移,2014 年,它也终于推出了线上网站“少年 JUMP+”。

△ 根据 2021 年的最新数据,少年 JUMP+ App 的下载数突破了 1800 万次。在这些广告中,平台卖点被重点强调:每天更新,一口气读完原创作品,以及原创作品每天免费看。原创作品指的是只在少年 JUMP+ 连载的独家漫画。

林士平,这个 39 岁的年轻人,正在尝试改变“少年 JUMP”这个品牌影响读者的方式。

如果你搜索这个名字,会发现他和人们印象里站在幕后的编辑角色不太一样。

这位集英社少年 JUMP+ 编辑部的副主编拥有自己的维基百科词条,接受过很多采访,如今在 Twitter 上拥有超过 14 万粉丝。他还经常在 Twitter 搜索自己负责的作品的关键词,看大家的反应。Twitter 用户一天最多能点 1000 个赞,而他常常因为给读者感想、同人作品点赞太多,导致当天无法“再赞”。

林士平自己就是块招牌。粉丝们视他为“爆款制造者”,相信他的眼光不会太差。

漫画《青之驱魔师》是林士平负责的第一部热卖大作。2012 年,他在日本漫画业界创造了一个算是惊人的业绩:仅花 3 年时间,《青之驱魔师》最新卷的单行本印量,就已经是第一卷单行本首刷印量的 7 倍。

根据日本娱乐资讯服务公司 Oricon 推出的漫画年度销量榜单,2011 年,《青之驱魔师》系列以 522 万册的总销量位列第三,仅次于超级人气漫画《海贼王》和《火影忍者》。此后,这部漫画还陆续被改编成动画、小说、游戏、舞台剧和动画电影——当时,林士平还只是集英社旗下漫画月刊《JUMP SQ》编辑部的初级编辑而已。

林士平最开始对漫画没什么兴趣,反倒爱看小说。2006 年,他从东京法政大学毕业,从收到的录取 offer 中选择了薪水最高的公司“集英社”——它也是日本最大的出版集团之一——由此成为《月刊少年 JUMP》漫画编辑。

一年后,这本杂志停刊。一个猜测是,杂志过于依赖招牌作品《冒险王比特》,但负责作画的漫画家稻田浩司生病,导致作品无法连载——在停刊前,《月刊少年 JUMP》的月发行量已经从 1989 年的 142 万册下降到 42 万册。

和所有在大公司里工作的螺丝钉一样,林士平紧接着被调去了刚成立不久的《JUMP SQ》编辑部。2012 年在接受日本票务娱乐信息集团 PIA 旗下网站 Medery. 采访时,林士平说:“如果做不到不断推出新作品,杂志就会渐渐消失。这是《JUMP SQ》从一开始就秉持的想法。”

在《JUMP SQ》工作一年后,林士平碰见了画《青之驱魔师》的漫画家加藤和惠。当时她还是个新人,却打电话给编辑部说要带“原作设定”给他们看。林士平还记得,时任杂志副主编的岛智之听后露出了微妙的表情——一般漫画家要拿给编辑看的都会是已经完成的“原稿”,只看原作设定,编辑可能难以判断漫画家的实力。后来他们调查发现,加藤和惠在另一家出版社已经发表过作品,林士平很想认识有能力连载的漫画家,于是立刻决定和对方见面。经过一年的磨合,《青之驱魔师》开始连载。

这套挖掘漫画家的流程,日本的漫画杂志编辑都会经历。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林士平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年轻人。当年 12 月,在审查为发掘新人举办的大赛的参赛作品时,林士平看中了《院子里曾有两只鸡》。在那部作品里,外星人占领地球,把人类当食物。其创作者是个住在秋田县,即将进入美术大学念书的 17 岁少年。

大赛有个编辑能“指名”漫画家的特殊制度,被指名的漫画家不能立刻出道,但能拥有自己的编辑,从此在作品上获得更多专业意见。林士平决定选择这名漫画家,“他只有 17 岁,正值可以跨越常识的年龄,我感觉到了渗出‘热量’的可能性。”在那之后,他们以漫画获奖为目标结伴工作,林士平会查看原稿,给出各种建议。

这个被“指名”的少年就是超人气漫画家藤本树,其代表作《炎拳》和《电锯人》都因无法预测的情节和电影大片一般的分镜,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在中国,他多了一个绰号,叫作“陆上最自由的漫画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有漫画家和读者称他是“天才”。

时任《周刊少年 JUMP》副主编的细野修平就对《炎拳》印象深刻,“我在集英社已经工作了大约 16 年,从来没有见过一部作品能在互联网获得这么大反响。”2016 年接受科技新闻网站 CNET Japan 采访时,细野修平举起手机,露出了笑容。

《炎拳》由林士平担任责编,原本计划在他所属的《JUMP SQ》杂志连载,但后来成了集英社漫画网站少年 JUMP+ 最早的原创作品之一。《炎拳》第一话讲述的是全身燃烧着火焰的男人在冰雪世界复仇的故事。读者们发现,这部作品的分镜就像电影大片,剧情也和普通的少年漫套路不太一样,没有多少宣传预算的《炎拳》就这样成功在少年 JUMP+ 引爆了讨论。

2018 年之后,林士平被调去少年 JUMP+ 编辑部。这个平台是集英社在 2014 年推出的,和纸刊不同,它能让成千上万部漫画同时连载、每天更新。

更重要的是,它不像杂志那样受到版面限制,使“连载”本身就成为门槛——新人想要在《周刊少年 JUMP》这种顶尖漫画杂志发表出道作品,需要经历层层竞争选拔。而在少年 JUMP+ 网站,任何人都可以投稿,对形式、页数完全不限制,只要作品足够有趣就能登上网站,浏览量、评论数也完全公开。另一方面,少年 JUMP+ 吸引的用户,很多都是习惯在手机上看漫画的新读者。

即便在漫画领域,网站也在成为传统杂志的挑战者。在林士平刚入职集英社的时代,《周刊少年 JUMP》每个月能卖出 200 多万册,现在的销量只有 10 年前的一半。

“早在 2012 年,我们就很担心错过数字化内容这门生意。”细野修平对日本商业杂志《President》回忆说。

细野修平是林士平的上司,比林士平早 6 年加入《月刊少年 JUMP》,以编辑身份参与了《JUMP SQ》的创刊。他在《周刊少年 JUMP》编辑部数字事业部负责过一段时间漫画数字化业务,之后主导了少年 JUMP+ 网站的立项,如今担任这个网站的主编。

在少年 JUMP+ 之前,细野修平尝试过两个和内容数字化有关的项目:电子书店 App “JUMP BOOK 商店!”,以及销售电子漫画、小说、动画的 App “JUMP LIVE”。细野修平回忆说,“JUMP BOOK 商店!”推出后,很快就实现了盈利。“事实证明,日本也有一个强大的电子漫画读者群。”“JUMP LIVE”则因开发成本过高而宣告失败。

少年 JUMP+ 是细野修平和团队针对前面两次尝试的反省之作。“我们把(杂志上)反响最好的漫画数字化,开发了‘少年 JUMP+’。当时商业化方面有三大支柱,首先是提供《周刊少年 JUMP》电子版的订阅服务,其次是漫画销售,接着是付费的原创作品。”

在细野修平的计划里,开发 App 和推出网络服务都是漫画数字化的一部分。林士平将这套做法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他心想,应该多用 Twitter 这类网络平台做宣传,直接在网上获得更多点击量。他还主导开发了一个“让任何人都能当上漫画家”的新工具 World Maker:用户只要输入文字脚本,World Maker 就能自动生成分镜,哪怕不会画画,也能靠拼贴免费素材完成作品。这个工具于 2021 年 9 月推出了 App 和网站,目前正在通过内测收集反馈。

细野修平和林士平撞上了日本内容产业数字化这股潮流。2015 年 8 月,美国流媒体公司 Netflix 设下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到 2016 年年底,要向全球 200 个国家提供网络电视节目订阅服务,日本是亚洲第一站。

Netflix 和少年 JUMP 系杂志更像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截至 2021 年 11 月,Netflix 已在日本投资了 77 部原创动画,包括各种经典 IP 改编成的动画和电影,比如漫画家永井豪在 1972 年创作的少年漫画《恶魔人》。

“市场玩家”们都清楚,漫画位于 IP 开发产业链的上游。最近几年,林士平察觉到,来编辑部找他们做动画的各种“玩家”越来越多了。日本动画业界的规则正在被 Netflix 这样的外来者改变。原先日本流行“制作委员会”制度,多个企业出资合作项目,分摊投资风险,但现在一些平台会直接谈下 IP,交给动画公司改编,然后像 Netflix 那样签订网络独家首播协议。2021 年 10 月动画新番《蓝色时期》就是 Netflix 先播,电视台后播。

日本的数字出版市场还在扩张。根据日本非营利组织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21 年上半年出版市场报告》,日本出版市场规模为 8632 亿日元(约合 507 亿元人民币),数字出版市场较上年同比增长 24.1%,目前占出版市场整体份额的 25.3%。

数字出版也抬高了出版商的销售额和利润。2021 年 8 月,集英社公布了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5 月的业绩,营收突破 2000 亿日元(约合 118 亿元人民币),创下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漫画《鬼灭之刃》为这个业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 936 亿日元(约合 55 亿元人民币)的“事业收入”中,“数字”版块以 449 亿日元(约合 26 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占据了半壁江山。根据日本商业杂志《President》分析,从 2018 年开始,集英社、讲谈社、小学馆这些大出版社的财报显示出一个共通点:收益因数字出版上涨。

在传播上,围绕“少年 JUMP”这个品牌,集英社也在尝试各种新做法,比如开设 YouTube 频道、发布有声漫画。就在 2021 年 7 月,少年 JUMP品牌的 YouTube 频道上线了漫画家选秀节目《MILLION TAG》。

在林士平的语境里,《MILLION TAG》中的“tag”指的是“搭档”。节目让 6 名漫画家和编辑分别结对,根据题目创作漫画作品,摄制组每天跟踪报道参与者的创作进展和编辑会议,评审委员会由少年 JUMP+ 的编辑、漫画家、知名 YouTuber 和 Netflix 的动画制作人等组成。

目前,这个系列在 YouTube 上的总播放量超过了 217 万。

节目里的漫画家脸上都糊了马赛克,但编辑会露脸,直接表达理念,展现履历。最终入选的一名漫画家可以获得 500 万日元(约合 28 万元人民币)赏金,他在节目里创作的作品会在 Netflix 独家动画化。

据林士平说,从预算到节目设计都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但这更像是将编辑与漫画家传统的协作工作和漫画家选拔比赛的审查搬到了屏幕前。

细野修平对媒体解释过他愿意推进这个综艺企划的理由:它可以激发少年 JUMP+ 的品牌效应,凸显帮助漫画家成长、推出有趣作品的“编辑力”,也可以发掘不同种类的人才。细野修平认为这个节目效果不错,也有业内人士告诉他:“能知道编辑会议上发生了什么,感觉很好。”

早在 2016 年,细野修平就考虑过寻找更多适应数字媒介与传播规律的新生代漫画家。他举过一个例子:在中国和韩国,条漫更流行。“今天的漫画家在作画时,既要考虑人们在手机上的阅读感受,还要考虑他们看单行本时的感受。”他说,“不用说,这是漫画家自己要决定的事,作为编辑,我们没有决定权,但漫画家和编辑一直在思考今天读者的阅读方式。”在《MILLION TAG》里,你能发现所有漫画家都是用数位板和软件作画,从生产力来说,效率比手绘模式高。

林士平大概就是细野修平口中“编辑力”的代表人物。他是那种会陪伴漫画家成长的编辑。2007 年,林士平认识了从高中时期就给《周刊少年 JUMP》投稿的漫画家远藤达哉,成了他的第三位责编——和藤本树一样,这也是一段长达 10 年的合作关系。

远藤达哉连载过两部漫画,但自 2012 年起,他一直在做漫画助手。直到 2019 年,远藤达哉开始在少年 JUMP+ 连载《间谍家家酒》(SPY×FAMILY),这本漫画讲述了间谍青年、女杀手和超能力孤儿三人假扮家庭的喜剧故事,是单行本销量突破 100 万册的热门作品,即将于 2022 年动画化。

在这轮连载开始之前,林士平就推荐远藤达哉运营 Twitter,用于作品宣传。最初,远藤达哉说自己是“被迫的”,但后来渐渐地,他也习惯了在漫画更新时上传图片。

林士平认为,社交媒体的宣传效果很好。“读者也很忙,会忘记漫画更新日,我一定会在更新日的凌晨 0 点发通知。其他的编辑也在给各自负责的漫画做宣传。”这么做的原因是,在少年 JUMP+ 网站上,更新当天点击数最高的漫画,能够获得每日排行榜最靠前、最容易被看见的展示位。

细野修平也从商业视角分析了《间谍家家酒》的走红。2019 年远藤达哉刚开始连载的时候,少年 JUMP+ 采取了新的付费政策:用户首次阅读少年 JUMP+ 的原创漫画时,所有章节都是免费的。但如果没有按顺序一口气看完,阅读中途关闭了软件、切换到其他章节,这个“初次免费”优惠就会中止。

“我们不期望人们(只)为最新情节付费。我们希望作品被尽可能多的人阅读。”细野修平说。比起“只有最新 3 话免费”“等待几天才会免费”,细野修平认为,“第一次看就全部免费”的做法对作品宣传的帮助更大,也更公平,不会出现来得晚就只能付费看的情况。

这个政策也会根据作品的连载情况和反响调整。热门人气作《炎拳》已经完结,第一话免费,后续章节需要付费看——而且是 48 小时租赁制。另一些连载中的热门作品,比如《怪兽 8 号》,则是最初 3 话和最新 3 话免费,中间的章节需要付费租赁,租期同样是 48 小时。

在少年 JUMP+,编辑们的“存在感”变强了,但也有了更多“数据导向”、不靠编辑经验的判断。和杂志时代的问卷调查不同,为了鼓励竞争,网站可以实时更新浏览量,随着漫画排名的变化,其缩略图大小、推荐位也会不一样。另外,少年 JUMP+ 有一个定期公布“连载争夺排行榜”的网站“JUMP ROOKIE!”,只要作品阅读量进入排行榜前列,就能直接获得 JUMP+ 平台的连载资格,这个过程没有编辑参与。

作为多部少年 JUMP+ 热门作的责编,林士平总被问到发掘热门作品的“诀窍”,有时他会干脆回答不知道,有时他会聊聊什么叫“有趣”——这是林士平口中的高频词。在他看来,比起辛苦地工作,能享受工作的人无疑更强,或者说,乐在其中的人更容易生存下去。

每个人都有一套定义“有趣”的标准。林士平的标准是:漫画需要触及读者内心,引发情感共鸣和代入感。“现在的人在因什么而愤怒,因什么而笑?他们觉得什么才是重要的问题?渴望得到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些非常重要。”林士平说。哪怕不是在自家平台上看到符合这些标准的有趣作品,他根本不在意什么艺术性或者大众性,直接就会“挖人”。

他一直觉得制作内容是“有趣的事”。日语有个词叫“重版出来”,指的是书籍颇受欢迎得以再版加印,同名电视剧讲述的也是日本出版行业的故事。遇到“重版出来”或者有特别多读者阅读作品时,林士平都会觉得“选择干这行真是太好了”。他的野心不仅仅局限在漫画领域,他也期待和制作动画、电影或者音乐的人合作。

随着职业生涯进入第 15 年,林士平现在也想看看不一样的东西。从他的经验来看,网络阅读量会明确地影响销量——编辑们认为,作品在网上阅读量越高,卖得就会越好,但目前他们还没有“多少阅读量能相应卖出多少册单行本”的数据——但能卖多少也取决于漫画的类型。

2021 年 9 月,藤本树短篇漫画新作《Lookback》在少年 JUMP+ 网站限时公开一个月,之后再出单行本。据林士平说,他仅仅觉得这是个接触读者的新尝试,电子版和单行本都会上架销售。接下来,藤本树的《电锯人》第二部也会从《周刊少年 JUMP》杂志转移到形式更自由的少年 JUMP+ 网站上连载。

“(我的)工作部门正好是 JUMP+,所以就先在网站上公开了,理由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更容易获得,也更方便阅读。”他解释说。

而在细野修平看来,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创造出超越《周刊少年 JUMP》连载作品的漫画。随着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以前的一些编辑经验可能不再派得上用场。在《MILLION TAG》里,林士平就送了一台 iPhone 给常年用翻盖手机的漫画家搭档,让对方想想读者如何用这种屏幕看漫画。

热门作品的生命周期也开始变得不太一样。细野修平口中的热门作品是曾在《周刊少年 JUMP》连载的《鬼灭之刃》和《海贼王》。《海贼王》堪称集英社的常青树,在文娱资讯服务公司 Oricon 发布的年度漫画销量榜上,《海贼王》无论是系列还是单册销量都稳居榜首,但在 2019 年,这种持续了 11 年的状态被《鬼灭之刃》以 1200 万册的系列销量打破。

“少年 JUMP+ 面对的挑战是制造数字形态的新 IP,”细野修平从《间谍家家酒》《怪兽 8 号》这样的作品中看到了成功的潜力,“我们想像《周刊少年 JUMP》那样,创造一个不断制造新 IP 的循环,接着建立一个系统机制。”他的意思是,要不断挖掘新作品,并且为这套做法塑造一个稳定的制度。

如今,在林士平这样新一代漫画编辑的运作之下,好的漫画会抵达更远的地方。2019 年 1 月,集英社公开了“MANGA Plus by SHUEISHA”项目——这是个由少年 JUMP 编辑部直接运营的漫画网站,除了中国、韩国和日本,全球都可以访问,漫画的更新和日本完全同步,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泰语 3 种版本的翻译。集英社并不打算放弃中国市场,2021 年 12 月 4 日,日本以外的全球首家少年 JUMP SHOP 于上海美罗城开业。

在少年 JUMP 的新版图里,林士平的各种尝试,可能都只是一个开端。

月刊少年j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