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中国票据市场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上)2023年回顾

来源:互联网

(本文作者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肖小和、李紫薇)

一、中国票据市场2023年回顾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在欧美国家高通胀以及中央银行持续加息影响下仍然延续复苏态势。受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事件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深化,经济增长持续分化。叠加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2023年是我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持续好转,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转,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为我国票据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23年是票据市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的第一年,受新规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呈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总体来看,2023年票据市场发展稳中有增,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力。

1. 票据市场总体适应新规变化

2023年1月1日,新规正式施行,新规将票据期限缩短为最长不超过6个月,并对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受新规影响,上半年票据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回落。1-6月,票据承兑发生额仅有12.43万亿,较2022年同期下降11.79%;贴现发生额8.94万亿,同比下降12.62%;转贴现交易量33.35万亿,同比下降10.63%;仅回购交易量呈现出正增长,达到32.71万亿,同比增长38.15%。在经历6个月的阵痛期后,票据市场逐渐适应新规变化,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在7月,单月票据交易量达到21.84亿的新高度,其中,承兑发生额3.02万亿,贴现发生额2.49万亿,转贴现交易量9.11万亿,回购7.21交易量万亿,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43.00%、59.28%、59.57%、15.34%。7-11月以来,票据承兑发生额达到14.89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5.63%;贴现发生额11.71万亿,同比上升63.99%;转贴现交易量36.31万亿,同比增长42.42%;回购交易量26.65万亿,同比下降4.83%。究其原因在于受票据期限影响,7月以来2022年签发票据与2023年签发票据陆续到期,导致企业票据需求量激增,推动票据承兑发生额达到历史高点。票据市场供给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票据贴现量与二级市场交易量的快速上涨。综合全年来看,2023年1-11月,全市场票据承兑发生额达到了27.32万亿,同比增长12.36%;贴现发生额达到20.65万亿,同比增长18.88%;转贴现交易量达到69.66万亿,同比增长10.91%;回购交易量达到59.36万亿,增速达到14.86%。11月末,票据融资余额达到13.00万亿元,占企(事)业单位贷款比重达8.32%,占企(事)业单位贷款比重短期贷款达31.80%。与我们去年年底“就2023年上半年而言,不排除票据承兑签发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业务量缓增或减少的可能性。步入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在完成相应的调整之后,票据将会有一个逐步加快发展的过程,会重新呈现出新一轮增长的态势。”的预测一致。

2. 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加大

从业务发生额来看,2023年1-10月,中小微企业累计签票金额15.50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16%;前10个月中小企业累计贴现为13.10万亿,同比增长13.91%。从业务占比来看,1-10月,中小企业签票金额占比稳定在60%以上,中小企业贴现金额占比维持在70%左右,7月以来这两个比例分别提高至65%和74%以上,尤其是2023年7月,中小企业签票金额以及贴现金额占比分别达到了69.10%和77.30%的较高水平,反映出票据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加大。

3. 供应链票据继续加快推动

从政策支持方面来看,2023年4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提出优化服务模式,综合供应链票据等服务方式,强化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票据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游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通过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为产业链下游中小微企业款提供信贷支持。11月27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明确提出,促进供应链票据规范发展,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更便利地使用票据进行融资,强化对民营企业使用票据的保护。从供应链票据平台发展来看,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引入供应链票据平台,拓宽了企业票据业务办理渠道,打通平台与金融机构间流转壁垒,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票据融资可得性。自业务开展以来,已有24家供应链平台获准接入上海票交所。从各地区供应链票据实践来看,2023年以来,多地人民银行如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等相继落地收单供应链再贴现业务。

4. 市场创新不断推进

在商业银行票据创新方面,多家金融机构有新动作,如农业银行采用“银行自建平台+集团模式+供应链票据”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动首笔“融通e票”业务落地,为核心企业及链上客户提供一站式、线上化、高效率的供应链票据全流程服务。如邮储银行打造全流程线上化票据承兑业务,提供在线协议签署、出票、承兑、签收、票据大管家等系列操作服务,此外,邮储银行还面向绿色产业客群推出“绿色票据+数字人民币”贴现产品“绿色G贴”,助力节省企业提额开支;如平安银行推出平安数字口袋银行票据贴现服务,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贴现困境。如兴业银行通过“兴享”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华能财司提供票据信息全面可视、在线融资及额度调配等服务,并成功落地央企首笔多层级集团票据池业务。在财务公司票据创新方面,多家财务公司如中建财务公司与数科公司共同搭建司库体系建设票据模块,为成员单位提供票据账户管理、票据使用、票据风险监控及票据全流程线上管理等司库体系管理功能,通过与票据交易所、商业银行等机构直联互通, 实现据信息的动态采集,以及可视监控和兑付预警。中小金融机构,如广州银行、九江银行、常熟农商行票据相关部门作为一级机构的定位,在推动票据市场发展及业务创新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广州银行全面理顺票据业务管理架构建立总分票据经营机构,形成“金字塔”形票据管理架构;九江银行致力于探索“票据+行业场景”运用模式,探索票据在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医药、家电、商超等五大类别十七个场景中的服务路径,助力产业链客户融资需求;常熟农商行,针对特色行业及重点客户定向发放贴现优惠券,为超千户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在企业创新方面,简单汇推出“银票通”产品,使得供应链票据平台银票签发成为可能,企业可在供应链平台向指定的任意合作银行发起票据承兑申请,降低了企业银票管理和操作成本。除此之外,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落地“票据融资”产品,为交易商提供包括票据流转、查验、托管、贴现、再开票、托收和质押融资在内的票据综合服务,通过与浦发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前先后成功为交易商发放两笔“票据融资”款项。

5. 票据利率总体下降

从票据融资利率角度看,2023年前三季度以来,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降。一季度末、二季度末,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67%和2.03%。三季度末,该利率降至1.80%,同比下降0.12%,低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1个百分点,低于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02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显著。从二级市场利率来看,2023年以来,6M国股银承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呈现出震荡下行趋势,利率中枢基本稳定在2022年相似水平,但关键时点利率震幅较2022年更为温和。前三季度全市场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19%、1.78%、1.43%。与货币市场其他利率对比分析来看,6M三季度国股银承转贴现收益率低于同期AAA级同业存单利率91个基点,该利差较上半年整体水平扩大0.56%。

6. 风险防控力度加大

2023年以来,票据市场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在制度规范方面,一是再次强调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关系,明确贴现业务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材料要求。二是规定承兑余额及保证金余额比例上限,提出了银票和财票最高承兑余额占比不得超过承兑人总资产的15%,以及保证金余额占比不得超过承兑人吸收存款规模的10%两项风控指标。三是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将信息披露主体从商票扩展至银票、财票,并提出失信惩戒措施。四是明确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在风控体系建设方面,上海票交所持续完善和优化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大数据智能化票据交易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功能,为票据市场交易监测、风险管理、经营分析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许多银行持续从定量和定性双维度优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流程管控,提升风险管理精准性和有效性。江南农商行数字化创新推出“E同赢”平台,通过票据预审查系统,防止“双买回行票”“买入代签票”等情况发生。上汽财务公司通过智能风控系统对电票业务流程风险点进行智能监控、提前预警。

7.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

上海票据交易所自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票据市场各类基础设施,为票据市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票据市场系统设施,经过多年不断的开发与迭代,已成为票据市场业务拓展、风险防控、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在系统建设方面,上海票交所持续推动票据业务系统升级优化工作,有序组织市场成员重点推进、有序实施新系统的建设、接入和推广工作。中国工商银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在上海举行“加快中国票据业务系统接入和推广的倡议仪式”,共同联署发起倡议,呼吁票据市场各金融机构和用票企业从2023年12月15日起将新增电票签发业务转移到中国票据业务系统办理。各市场参与主体一直以来积极响应上海票交所要求,完善自身票据系统,主动做好上海票交所票据业务系统对接相关工作。为保障ECDS系统切换及数据迁移工作的顺利完成,各金融机构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存量到期票据结清工作,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备案工作,加速推进引起直连改造,积极引导企业客户通过新系统办理业务。当前,票据市场系统设施已由1.0(“纸电融合”)发展到2.0(“电交融合”作者定位)。系统设施2.0与此前的1.0相比,具有实现了“票据拆分”,优化了票据托收与兑付,强化了风险防控三大特点。

8. 应用理论研究进一步繁荣

在市场热点研究方面,中国银行业协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以防风险、强合规为重点,组织开展业务调研、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报告编写、刊物出版及宣传等多项活动。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就票据市场风险、中国式现代化票据发展、票据新规的变化影响、票据法修改、票据服务民营经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业界部分专家学者就票据风险资产计提等展开探讨。在书籍著作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票据市场研究》《票据使用指南》等专业著作相继出版,为票据理论与实践提供指导。在研讨会议方面,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分别就“新规对票据市场影响与策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小银行票据发展”等主题开展学术研讨会议,探索新时代票据市场变化及发展方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票据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票据业务规范创新交流会”,会议审议通过《票据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2023年修订)》并发起成立政策建议、自律规范和研讨交流三个专项工作小组。江西省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也就“中国式现代化与票据发展”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在培训方面,上海票据交易所举办了“票据市场风险防控”“票据交易员专业能力培训”等专题线下培训班,并举办商业汇票信息披露、供应链票据业务、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等“票据云课堂”线上培训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票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