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新型举国体制的5点理解

来源:互联网

事件:2月21日,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核心结论:国家全力攻克科技的决心和力度进一步强化,“新型举国体制”有望出台实质性举措。

1、定位看,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往往是高层关注的热点,也是政策趋势的风向标,十九大以来共开了44次。本次专门讨论和学习加强基础研究,根本在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科技强国。

2、回顾看,2011年提出“新型举国体制”用于科技领域,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新型举国体制”,2022年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步伐逐步加快、框架图也更为清晰。本次则提出“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3、往后看,新形势下,从基础研究切入,“新型举国体制”攻克科技有4点不同:更为强调核心技术攻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支持与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并举;统筹国内外资源。

4、实际看,2023年地方“两会”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已部署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工作,抓手在于打造基础研究中心、专项资金支持等。

5、总体看,政策风向已定,预计3.5全国“两会”也会继续强调,新一轮“新型举国体制”攻克科技的政策和改革方案有望加快出台。

正文如下:

一、定位看,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往往是高层关注的热点,也是政策趋势的风向标,本次会议专门讨论和学习加强基础研究,根本在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科技强国。

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一般围绕政治、经济、民生、生态文明、法治、文化、安全七大领域,十九大以来44次(十九届41次+二十届3次)集体学习中,涉及经济15次、党建15次、文化4次、安全3次、民生2次、国防2次、法治2次、生态1次。

具体看,15次经济主题学习包括,十九届第1次(十九大精神)、十九届第2次(数字经济)、十九届第3次(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届第8次(乡村振兴)、十九届第9次(新一代人工智能)、十九届第13次(金融供给侧改革)、十九届第18次(区块链)、十九届第24次(量子科技)、十九届第27次(新发展理念)、十九届第34次(数字经济)、十九届第36次(双碳)、十九届第38次(资本)、二十届第1次(二十大精神)、二十届第2次(新发展格局)以及本次(科技自立自强)。

从学习内容看,均为高层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后续政策趋势的风向标和中长期经济工作重点。总体基调上,也均为“鼓励发展”、“加快推动”,以“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门学习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结合此前二十大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彰显了当下国家全力攻克科技的决心和力度,科技产业政策也有望成为我国中长期的政策主线。

二、回顾看,2011年起“新型举国体制”用于科技领域,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新型举国体制”,2022年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步伐逐步加快、框架图也更为清晰。

较早在我国官方文件中出现“举国体制”一词是在竞技体育领域,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新世纪我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此后,自2011年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起,“新型举国体制”用于科技领域,并逐步过渡到2021年《十四五规划》“建设新型举国体制”,2022年二十大“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科技政策重要性逐步提升,如何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攻克科技也更为清晰。

三、往后看,新形势下,从基础研究切入,“新型举国体制”攻克科技有4点不同:更为强调核心技术攻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支持与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并举;统筹国内外资源。

>更为强调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并非面向所有科技领域,而是更为强调关键核心科技攻关与创新原创性,当前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在于,实现生产环节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也包括“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

>更为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既要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也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结合基础研究分类来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更为强调政策支持与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并进。总体原则是,“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1)政策支持方面,应会延续并加大此前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税收优惠类政策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2)制度支撑方面,更为强调科技、人才等体制机制改变,如人才培养机制更为强调“揭榜挂帅”、发挥战略科学家作用,激励与薪酬等机制则需考虑基础研究转化周期仍较长的特点,“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

>更为强调统筹国内外资源。当下的“新型举国体制”着眼全球,在“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利益”前提下,破解人类共同难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外层空间利用等全球问题”,具体举措则包括,“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参加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等”。

四、实际看,2023年地方“两会”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已部署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工作,抓手在于打造基础研究中心、专项资金支持等。

1月地方“两会”,几乎所有省市都继续强调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17个省市在研发投入、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专新特精”企业数等方面明确量化目标,12个省市明确加大基础研究支持。手段上,上海、天津等省市注重以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支持基础研究,江苏强调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广东、四川等多省已制定系统性的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北京将制定行动方案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

总体看,政策风向已定,预计3.5全国“两会”也会继续强调,新一轮“新型举国体制”攻克科技的政策和改革方案有望加快出台。

维持我们年度报告《博弈新均衡-2023年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的判断,“既要发展又要安全”已成为产业政策的主线,除科技自立自强外,应也会继续就能源安全、粮食安全(2023年中央“1号”文件已有涉及)、军事安全等做部署、出实招。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变化超预期

(作者为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博士,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慧)

举国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