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互联网

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让全球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民生就业、经济增长,成为了现下最紧迫的需求。

受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守住“六保”底线,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用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在4月下旬召开的第十一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会视频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讲话称,此次疫情应对,凸显了各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挑战和重大风险,各国在恢复经济过程中应当坚持绿色低碳的大方向。发达国家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携手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复苏。

绿色发展

世界资源研究所执行副主席兼常务董事马尼希·巴布纳表示,疫后经济恢复应当坚持绿色低碳的大方向。回顾2008年至2009年经济复苏,证据表明,有针对性的绿色刺激措施能够产生更多就业、实现更好增长。

建立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上的经济复苏,成了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首选。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5月30日表示,无论是此次经济恢复还是以后的持续增长,都要依靠结构性潜能,这是一个基本的立足点。

他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还得依托结构性潜能,简单来说,就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所蕴含的发展动能。同时,还有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等新的潜力。在今后五至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蕴含的结构性潜能最大。关键是要要深化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5月15日表示,本轮宏观政策,应向更加可持续、更加包容、环境更加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刺激方案也应更加鼓励公共资金和民营的、私营的资金流向利润丰厚的、低碳的领域投资。在实现迅速减排、支持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今年3月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新基建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工信部今年将新建5G基站超过50万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未来5年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将达到3.1万亿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1%。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向集约型,离不开创新引领和高端产业的发展。

在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同时,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国际金融论坛联席秘书长兼全球绿色增长中心主任唐丁丁在5月15日表示,当前强力推动新基建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软基建”,即重点扶持医疗卫生、教育、养老以及环保等领域,增强社会软实力。

生态先行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润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服务好复工复产,支持好“六保”,生态环境部也出台了两个正面清单,一个是环评审批的正面清单,另外一个是监督执法的正面清单。

5月份开始,生态环境部已陆续派出一些指导帮扶工作组,深入到地方、市、县,深入到企业,帮助地方发现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另外,生态环境部也要送技术、送方案、送政策到企业,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下,中国十分重视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多年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践行。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群,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作为先行区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下称“示范区”),首要标签就是生态绿色,2019年11月揭牌,随后示范区围绕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公共信用等8个方面制度创新内容全面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表示:“示范区需要试验的,一是绿色生态如何与经济协调发展,真正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生态环境成为生产力;二是跨界地区协调机制如何创新。”

高端高新产业成为了示范区产业布局方向。今年5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试行)》正式发布,根据准入标准,先行启动区新引进及盘活存量用地引进的工业项目、研发总部项目,将重点聚焦产业契合度、环境友好度、创新浓度、经济密度“四个维度”。

在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等4类项目建设,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梳理了近100个项目,目前重点推进33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执委会已组织两区一县分两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中央预算内财力支持。目前已经下达了第一批6个项目,支持资金5.2亿元,正在梳理申报第二批中央预算财力支持项目。

不仅如此,在诸多国家发展战略中,包括在雄安新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生态发展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黄润秋表示,在“十三五”规划里所确定的生态环保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中,到2019年年底已经提前完成了7项,其中包括4项总量指标,也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另外4项环境质量指标,已经完成了3项,第一项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2019年年底已经降了23.1%,超额完成了5.1个百分点;两项水的质量指标也很好,一项是Ⅰ-Ⅲ类的优良水体,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74.9%;劣五类水体,去年已经降到了3.4%。今年要在单位GDP的碳排放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的两项指标上,继续努力。

对于接下来的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黄润秋表示,我们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还需要在“十四五”继续努力。除了抓污染物减排、环境治理、源头防控外,还要抓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等;同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综合而言,可持续发展内含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让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活动的长期效应和未来影响,让绿水青山的共同美丽家园,可以一代代的传承。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