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超千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为何有增有减?

来源:互联网

4月1日起,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情况被列入官方每日通报。不过,与确诊病例数据不同,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可能随时发生变化,且有增有减,这是为何?

国家卫健委2日通报显示,4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5例,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7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9例(境外输入转为确诊9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38例(境外输入解除医学观察1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75例(境外输入226例)。而截至3月31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为1367例。

对于增减的原因,简单来说,这是由“无症状感染者”本身的属性所确定的。

目前,国家对于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定义指的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简单表述即是:他们就是一个感染了病毒,目前还没有症状出现的群体,但是病毒在这个群体体内进行不断复制增多的进程中,在某个阶段具有传染性,而且这个传染性还不中断。

这种不断进展中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转归有几条路?从过往对其他病毒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方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在解读时表示,一般来讲,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以后,它有三个结局:一个是人体抵抗力非常强,把病原体干掉了,人体没有任何症状。第二种结局,病原体毒力比较强,而人体抵抗力比较弱的话,这种情况下,病原体在人体内大量的繁殖,那么人体就出现了病灶,就变成了病人。第三种结局,人体抵抗力和病原体之间动态平衡,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存在,这个时候病原体成为一种休眠状态,就跟睡着一样。这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的三种状态。

由此可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每天都可能发生变化:会有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数据,既有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会出现症状,就转为了确诊病例,另外一些既有的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14天后,两次转阴后可能结束隔离。因此,无症状感染者数据的增增减减将成为常态。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隔离14日后,如果连续两次核酸转阴后是否应该结束隔离,让其恢复日常的社交生活?

根据李亮的解释,其他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三种结局就是病毒与人体相安无事,处于长期睡眠状态。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也存在这种状态,仍然需要进一步科学层面的研究来给出答案。

对于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隔离14日后是否还存在隐患的问题,目前还缺乏无症状感染者大数据的研究。不过,根据已知的小范围研究发现,从核酸检测阳性第一天到连续阴性检测第一天的间隔,中位数为9.5天(在24例无症状病例中,最长为21天)。

这个研究来自南京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于2月25日刊发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的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4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with COVID-19 Screened among Close Contacts in Nanjing, China”,该论文研究了24例无症状新冠病毒病(COVID-19)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这项研究通过纵向观察已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史,追踪到了24例无临床症状患者,并揭示无症状COVID-19患者具有潜在传播能力。

研究发现,24例均未出现严重新冠病毒肺炎或死亡。交流中位数定义为从阳性核酸检测第一天到连续阴性检测第一天的间隔,为9.5天(在24例无症状病例中,最长为21天)。而且发现了无症状携带者具有强传染性,传染期可能长达3-4周。

由此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14日的隔离期是否需要延长到21日,仍然需要进行一些科学研判。

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康复后又复阳的问题出现,有专家认为最大的可能出现在康复后核酸检测的假阴性所导致。对此问题,地方上又采取了患者出院后送至指定医疗机构集中隔离至少14天的措施 。所以在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之前,也不能忽视核酸假阴性这个可能性。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宁波疾控中心最近在追踪调查了2147名密切接触者后,发现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为6.15%,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6.30%和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无症状患者增7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