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的钱包里有没有银联和VISA、万事达、JCB等境外卡组织合发的“双标”信用卡?
如果有的话,我得告诉您:准备好和它说再见吧。
为什么?咱们从最近的一则新闻说起。前几天,央行发布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里头说了,只要符合条件,境内外投资者都可以设立清算机构了,也会被同等对待了。这境外投资者当然就包括一批早就眼馋着中国清算市场的国际卡组织。以前我们知道,这境内,只有中国银联能做人民币清算。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这一张卡片上也是。倘若一卡携带两个清算通道,以后两家都能做清算了,您说这生意算谁家的呢?
大家可能会说,别这么咋咋呼呼,这双标卡能有几张?“愉见财经”私下从卡组织内部人士那里问到过一个可靠数据,最高峰时,双标卡活卡量有近2亿张,当然现在这个数据可能跌下去一些了。这是什么概念?一个对比数据是,截至去年末,国内商业银行总的信用卡发卡量,也就那么六七亿张。所以双标卡到底算谁的,还是有看头的。
PART 1:合作
看问题得追根溯源,首先我们来讲,为什么会有双标卡?
那是以前清算市场不开放时候的权宜之计,国外是没有双标卡。大约在2003年前后,境外卡组织开始和银联合作,大量发行双标卡。
这种“合作”的一头,是境外卡组织的诉求。他们不能在境内做人民币清算,如果想要开拓市场“笼络”境内持卡人,就必须借助银联的清算通道,要不然您申请了一张信用卡,只有出境旅行时带在身上用用,在境内基本上就是废卡一张,那谁高兴申请啊?
这种“合作”的另一头,是中国银联的诉求。这十来年前,银联的国际化只能算刚刚起步,持卡人出了境,能刷银联卡的地方就非常有限了。有国际卡组织张罗着发卡,到了境外,咱用银联VISA的双标卡就能刷VISA通道,用银联万事达的双标卡就能走万事达通道。
用卡方便了,全社会信用卡的推广普及也就更快了。双标卡的卡组织双方也各得其所,各自获得用户和利润。
但是,十多年过去了,眼下的情况大不一样。
这头,前面我们说了,境内清算市场开放了,VISA、万事达他们以后在境内也能自个儿做清算了;那头,银联国际干得那是真心不错,我之前跟着他们去东南亚、东北亚考察过境外网络铺设,能刷银联卡的地方比比皆是,购物街、免税店,连新加坡圣淘沙的水幕表演都有刷银联卡的优惠活动了。
一组数据是: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已延伸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超过2600万家商户及190万台ATM可以使用银联卡。
简而言之,就是双方翅膀都长硬了,当然不像过去那么彼此依赖了。甚至渐渐的,有境外卡组织和银联之间还开始了“暗战”。
PART 2:博弈
下面来说说,双标卡到底归属哪个卡组织。
颇为尴尬的一点是,银联直到2004年才申请到属于自己的62开头的BIN号,也就是“银行识别代码”,而那时双标卡已经发行。BIN号是银行卡的前6位,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配给各个卡组织,它代表了一张银行卡真正意义上的卡组织知识产权和归属权。
从银行卡BIN号分配来看,“4”开头的卡片属于VISA,“5”开头大部分属于万事达,“35”开头属于JCB,“37”开头属于运通,“62”开头属于银联。
曾有一名卡组织管理层人士跟“愉见财经”聊过,说,从BIN号来看双标卡的话,还真是归属境外卡组织的,可这么多年,活基本上都是银联干的。银联未来如果要主张权利,就会面临知识产权和法律主体认定的问题,有得好搞了。
在这么个格局下,卡组织明里暗里因双标卡发生的摩擦不断。
明里,我们也都看到了,早在2009年,VISA和银联就干了一架。VISA当年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凡在境外受理带有VISA标识的双标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银联清算通道,否则要重罚收单行。另一头,银联在次年5月请求中国境内各发卡行在银联和VISA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之前,不再审核批准双标卡。
VISA的道理很简单,“4”开头的双标卡属于他,在境外要确保自己的持卡人享受到自家提供的持卡体验。言犹未尽的或许还有,在中国境内受制于市场迟迟未放开,自己BIN号的卡让别人做生意。
银联的窝火也显而易见嘛,他们现在可以在境外拦住银联通道,接下来境内清算市场都开放了,境内银行也是他们的成员机构咯,他们不也可以要求双标卡在境内不走银联通道?
既然是这样,银联傻啊,还替人做嫁衣赏?既然市场是开放的,银联或许也有权站在商业利益角度自主决定是否为境外卡组织的发卡开放银联通道。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就是,不干了。
PART 3:分手
有一件事儿,客观上加速了双标卡退出历史舞台,那就是央行推进芯片卡发放。过往的双标卡都是磁条卡,上头没有芯片。当未来银行换发新卡要使用芯片卡时,卡片应用规范,就拦住了境外卡组织。
关于这事也有点罗生门,“愉见财经”采访到过两种说辞。一般的解读是,央行和银联卡用的PBOC规范与VISA、万事达使用的EMV技术标准不同,因此一张芯片只能采用一个规范。
但另一种说法是,EMV是一种芯片框架性标准,PBOC3.0规范是基于标准开发的一种芯片的应用,VISA和万事达采用的是另一种应用,比如万事达的叫做“M-CHIP”。事实上一张芯片上是有可能写上两种应用的,技术难度并不大,也就是说,单从技术而言芯片卡也可以有双标卡,这也是境外卡组织无处言说的郁闷之处。
如果这个“罗生门”里第二种说法为真,那么或许,拦住芯片双标卡的并不单纯是应用规范和介质升级问题,而是市场竞争下,不合时宜的双标卡的宿命淡出。
而对于双标卡持卡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卡片到期后是否还能沿用。在上述背景之下,沿用恐无望,双标卡的卡号也将不能保留。按照多家银行已逐渐出现的案例,银行将为持卡人换发两张卡:一张“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一张境外卡组织的外币卡。
分道扬镳,已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