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高原资本合伙人涂鸿川:替被投企业打工

来源:互联网

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执行主任李善友与高原资本合伙人涂鸿川是老友,他经常调侃涂鸿川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投资人都是老奸巨猾、满脸肥油的形象,但看到他就觉得像个乡下人,这么朴实的乡下人怎么会做投资呢?”

涂鸿川的投资事业却红红火火,“奇虎360、途牛网、六间房、网康科技……这些都是在企业仅一岁两岁的时候我们就跟他们一起合作了。他们是我的老板,我是替他们打工干活的。”涂鸿川向《第一财经日报》强调,“诸如Pre-IPO等PE项目的风险低且能够挣快钱,但那不叫创业风险投资,4倍~5倍的投资回报挣得没有什么感觉。相反,我更希望有机会能成为在企业创业初期、成长中做些贡献的合作伙伴。”

比起锦上添花,涂鸿川更爱做“雪中送炭的活”,当然,公司成功的话,投资回报会是50倍~100倍。

做创业者背后的人

2005年高原资本开拓亚太区的投资业务,将触角伸向中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原资本以及涂鸿川本人在国内的名气并不大,团队规模也小得可怜,直到现在在高原资本的上海办公室里仍然只有两名合伙人,涂鸿川和叶冠泰。

对此,涂鸿川给记者的解释是,基金规模不小(累计管理近40亿美元),并非没有预算来组建一支团队,相反是因为团队喜欢亲力亲为。

他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做了19年的VC,但最让自己耿耿于怀的就是从来没有创过业,没能有机会体验创业的挑战过程。为此,现在他70%的时间都是与被投企业“混”在一起,或多或少有点想弥补自己职业生涯缺憾的意味。而靠着这股亲和力和激情,涂鸿川也在圈内获得了不少创业者的信赖。

在创业圈内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2011年曾迎来一阵中概股上市高峰,创业者贾波(化名)所在的企业也在列席董事会的四位知名VC投资人的建议下准备上市事宜。然而,券商接手后却很快告知因为许多资料不够完善,肯定来不及赶上这一波,至此上市一事被搁置。

贾波与涂鸿川曾打过交道,苦闷的他找到了涂鸿川,想听听他的意见,涂鸿川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告诉贾波应该如何提前准备布局。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涂鸿川一年多次往返中美之间,为旗下被投企业赴美上市张罗相关事宜,并带着创业团队约见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

事情还没有完,没过多久,贾波与自己的另一位创业好友沈旭(化名)聊起自己的创业苦闷:“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年没有要涂鸿川的钱。”贾波的这句话让沈旭彻底郁闷了。因为不久前,沈旭在与涂鸿川谈融资估值时双方互不妥协,要强的沈旭表态说算了,不让他投了。

沈旭当天晚上打电话给涂鸿川说要约见一面,劈头第一句就是:“咱们别讨价也别争了,我今天说一个价格出来,就这么定下来了,价格一定会让你满意。”

沈旭开出了低价,要求只有一条:“你投了我之后,你必须花时间在我身上,跟我一起成长打天下。”

2012年涂鸿川投资了这家企业,也逐步地兑现了当初沈旭提出的要求。“最近这个公司做得非常好,成长和业绩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最终能有多少投资回报,现在还言之过早,但我们肯定是投对了人。”涂鸿川说,“许多创业家都是牺牲天伦之乐,倾家荡产地在奋斗创业。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们作为投资人,永远应该是站在这些人的后面,尽力给予支持,同舟共济。”

“川式风格”关注产品

熟悉涂鸿川的人都喜欢叫他“川”,在他们眼里涂鸿川有自己的川式投资风格,即每年就只投一两家,可是一旦投进去就会跟得非常多,几乎就是那个公司不花钱的高管的状态。“投资只是第一步,要把一家企业优化并养大才是件难事,一旦投多了势必精力分散。”

如果仔细分析涂鸿川投资的企业,不难发现,但凡他投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极度关注产品。

“他是一个投资人,但是像一个产品经理一样,哪个创始人跟他说要赚多少钱,他就会立刻不投了。而只要听到创始人聊起产品滔滔不绝时,他的眼睛就会发亮。”李善友说。

涂鸿川说自己特别喜欢玩产品,尤其是互联网领域,这在他看来是做投资最基本的。而为了能更接地气,他现在甚至改变了出行习惯,经常一个人乘坐地铁观察地铁上的人群都在玩什么产品。“我经常说,我们在乎的是,你的产品对用户来说有惊喜吗?是不是爱不释手呢?当用户喜欢你产品时你就会慢慢变得家喻户晓,家喻户晓之后才会有真正的品牌出来。”

涂鸿川说,他反感创业者一开始就跟他说自己怎么挣钱。“我不想听你告诉我怎么挣钱,如果产品都没做出来就说怎么挣钱,这是瞎弄。”说起产品,他立刻变得严肃起来,“我们很在乎产品,不在乎你的财报。我要找的是那些时刻明白自己最大的挑战在哪里,觉得哪些地方对不起目标用户,并借此不断改善、颠覆的团队项目。”

此外,他提到,一个产品往往有生命周期,一款产品走红后,企业需要很快有第二代的产品叠加,能否跟上这个速度,是企业是否能做成的重要DNA。而在这其中,抓住用户的反馈是关键,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世界里。

涂鸿川以高原资本进入中国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奇虎360举例。他向记者回忆,2006年11月3日其正式投资了奇虎360,当时项目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第一年亏损了900万美元,涂鸿川也遭到很多同行的讥笑。“当时有人说我们手头竟然没有好项目到这种地步了,连奇虎都投。”涂鸿川坦言当时顶着巨大的压力,甚至还跟基金内部的相关人士打了预防针,这个项目风险特别大,投了之后很可能成为零,可是如果做的话这是超过10亿美元估值的公司。但7年多后的今天,在纽交所上市的奇虎360的估值已超过了100亿美元。

让涂鸿川想搏一把的底气就是因为他看到,奇虎360的团队对产品的理解和激情,且产品大多都是从用户的投诉和反馈中获得的。

坚守TMT领域

TMT领域是涂鸿川唯一关注的投资领域,因为他19年来一直在跟这个行业打交道,他打趣地说如果离开这个领域,自己真不知道该干什么好。

但是,这个行业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因为每天都和这些有激情且好学愿冒险的创业家相伴,促使我必须每天优化自己,以赶上他们颠覆性的步伐。”在他看来,对于传统的行业而言,可能10年的时间都不足以动摇行业大佬的地位,但TMT领域可能3年就会有颠覆。在这过程中,他也一直在研究在这个领域创业的多种可能性,一旦确定方向就会锲而不舍地去寻求与之相匹配的创业团队。

涂鸿川提起自己3年多前开始关注餐饮连锁行业的电商化问题,他发现这个行业的交易量远远大于其他行业,虽然每家都有想把电商做好的意愿,但几乎没有一家能把互联网电商做起来。于是,他开始寻找与这个领域相关的创业项目。

直到去年3月他与易淘食的创始人张洋接触,这是一家一开始只做餐饮B2C配送的企业,起初涂鸿川的兴趣并不大。但他发现这个团队做产品的能力很强,在与团队的不断沟通与多种尝试后,易淘食确立了面向 B 端的电子商务建设体系和面向 C 端的在线订餐模式,而这个过程仅花了2个月的时间。

涂鸿川觉得这其中的突破在于不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的运营帮助传统的餐饮行业商家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体系,还能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餐厅数据管理系统协助传统餐饮连锁集团优化运营,增加收入。

在海底捞、金百万等早期用户的网上订单涌现后,其他的餐饮连锁集团纷至沓来,证明了他当初的判断。“目前团队还是在日以继夜地优化产品,希望能尽快提供超出用户期待的新产品。至于盈利模式,晚点再考虑吧。”说这话时,涂鸿川的口气俨然就是企业的一位产品经理。

“VC的工作很累、很紧张,风险又大,但如果有人愿意跟我一起做,一起去验证各种可能,这是件无比幸福的事情。”涂鸿川说他现在只要看到有人在使用被投企业的产品,哪怕只是在手机上下载了这家企业开发的APP,他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不久前,高原资本完成了第9只基金总额4亿美元的募集。对于涂鸿川来说,弹药充足的2014年他将更为忙碌。

涂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