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21日,林毅夫带领的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团队发布30多万字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为吉林转型升级开出新药方。林毅夫团队为吉林设计了三个初步方案,包括“吉林省轻纺工业提振计划”工程、“长春-天津电子信息产业联合转型升级计划”工程、“吉林-广东家电与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升级计划”工程。
报告发布后,引发了诸多讨论和争议,银河证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首先站出来批驳林毅夫观点,他认为,如果东北发展以此为样板,东北经济彻底休矣。吉林和东北三省的比较优势,绝不会是轻纺、家电和电子,发展这些产业,必然是死路一条。东北问题,不在产业结构,而在制度和文化。有了好的制度和文化,东北这片丰饶的土地,自然有企业家愿意来,不用林毅夫教授来规划三大产业集群。
以下为孙建波文章:
林毅夫正在用他的新结构经济学给“东北塌陷”开药方。这让我想起了萨克斯,兴冲冲地用他的休克疗法拯救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然而,当初在玻利维亚奏效的休克疗法,再也没有发挥过作用。
一、林毅夫建议东北发展轻纺、家电、电子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给吉林开出的药方是:遵循比较优势,轻工业短板必须补上。并进一步指出:短板怎么补?承接津浙粤产业转移,发展五大产业群。甚至很具体地提出:吉林省均可以在此窗口机遇期内与之合作创造条件大力承接这些省市的轻纺行业进行产业转移。
更有甚至,林毅夫团队为吉林设计了三个初步方案,包括“吉林省轻纺工业提振计划”工程、“长春-天津电子信息产业联合转型升级计划”工程、“吉林-广东家电与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升级计划”工程。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浙江、江苏、广东的优势产业,即便出现了产业转移,也是把其中劳动密集型的部分向外转移,核心供应链和上游高端研发基本都留在了本地。这些产业的低端劳动密集型部分,过去向中部地区,如重庆、四川、河南等地转移较多。试问,东北承接这些产业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是人工更廉价?产业工人更熟练?气候更适合?还是物流更便捷?
林毅夫团队缺少的不是理论,而是常识。
对于很多产业来说,光是一年那么多时间段冰天雪地不能开工生产,成本就不知道要比东南沿海地区高多少。所以,欧洲的北部国家在重工业和生物科技等方面发达,南部国家在轻工和艺术文化等方面更发达。
从林毅夫团队所描述的产业集群来看,广东、江苏、浙江一带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集群生态,从而使得产业内的运行效率非常之高。从这些产业的劳动密集型部分的产业转移来看,东北不具备承接这些劳动密集型制造的基本条件,没有厂商会选择东北来为其配套。从国家产业转移来看,东北拿什么和越南、马来西亚、中南美等地竞争这些产业的转移?
二、林毅夫是怎么调研的?
林毅夫说,希望该研究报告的发布,有利于吉林省各级政府与企业认清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作为,有利于全世界和全国各界准确认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形势,有利于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战略。
这段话,明明说的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可是,说好的比较优势呢?林毅夫团队怎么没指出来?
报道称:课题组在历时一年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各省直部门、地市州各级政府部门、吉林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师生、吉林省各行各业数百家企业负责人与员工的鼎力支持。
这一年的调研啊,不知道耗费了多少银子。花钱倒不打紧,如果东北的发展方向错了,东北在新一轮竞争中将错失一个时代。
研究(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是相当高规格的。“吉林省委省政府及各区市主要领导干部全部出席,负责执行操作的吉林省发改委系统干部也悉数参加,足以见得吉林省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和想要发展好吉林经济的决心。”林毅夫甚至发表致辞称:“希望新结构经济学在吉林省的应用不仅能为该省的转型升级树下一个里程碑,也可以成为东北经济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
打住,如果东北发展以此为样板,东北经济彻底休矣。
白山黑水之间,不仅仅有着共和国长子的优良工业传统,更蕴藏着中国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吉林和东北三省的比较优势,绝不会是轻纺、家电和电子,发展这些产业,必然是死路一条。
三、林毅夫的两个致命错误
林毅夫给东北开的药方,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完全不可理喻。不可想象这是一位大经济学家提出的。
试问,瑞士也没有轻纺、家电。你林毅夫为何不去瑞士搞个新结构经济学的建议啊?
即便是一个国家,也没有必要什么产业都发展,要发展最有优势的产业,其他靠国际贸易。更何况,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一个地区,需要把轻纺、家电、电子都发展了吗?如果中国每一个地区都要发展这些产业,都来与江苏、浙江、广东竞争这些产业,中国的省区之间,还需要产业分工吗?
林毅夫的第一个致命错误,是把吉林和东北当成一个国家,而且是大国经济来诊断了。一个大国,当然要产业机构健全。
其实,即便是一个“独立经济体”,在当今全球已经进入人工智能发展前夜,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铁时代”的今天,你叫东北从“承接轻纺、家电、电子”起步,你觉得尊重了经济发展的逻辑了吗?我怎么没有看到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实施经济追赶的时候搞轻纺呢?
四、为啥投资不出山海关?
投资圈有个共识,投资不出山海关。说的不是东北没有轻纺、家电和电子;而是说东北普遍存在着企业家忽悠,行政干扰企业等现象。这就必然产生普遍的业绩虚假和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针对东北振兴的补贴很多,但不改变本质。微信圈有人评论:一个靠大量、随意、潜规则补贴的经济体,竞争力逐步下降,是必然!
而从这次林毅夫做的历时一年的调研和如此高规格的发布会,有专家评论:振兴东北,出的那些政策、开的大小会议,简直是世间奇迹。
为啥投资不出山海关呢?我想,首先是政府的官场理念问题,当这些恶劣的官场理念渗入国有企业,就直接毁了国有企业。基于此,有人说:把东北的国营企业民营化,问题解决一大半。
总的来说,东北问题,不在产业结构,而在制度和文化。有了好的制度和文化,东北这片丰饶的土地,自然有企业家愿意来,不用林毅夫教授来规划三大产业集群。我相信,来的企业,也一定不会是这三大产业。
五、东北到底该发展哪些产业?
诚然,政府的产业引导也非常重要。政府构筑产业基础,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后发地区的常用手段。但这就要求定位要准,如果错了,政府引导的危害更大。这就是看到林毅夫的新闻发布之后,我等不得不拍案而起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看东北的发展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
当今中国,有两大关键词,一是“高铁革命”,而是“供给侧改革”。
高铁,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经济地理版图。东北的白山黑水,将在高铁的联通之下,走近全中国人民。东北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特色物产,将迅速走进全国市场。
正在实施的“供给侧改革”,简单地说,就是低端落后产能严重过剩,要去产能,发展高水平产能。在这个背景下,你让吉林去发展轻纺、家电、电子,这不是把吉林推进火坑?吉林要把自己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才是正道。
其次,我们要看看东北的比较优势到底是什么。
黑龙江、吉林都是生态粮仓;吉林还是中医药大省,长白山更是闻名遐迩;辽宁的工业基础雄厚,大连的软件产业基础扎实。不妨对比一下瑞士,机电金属、化工医药、钟表制造等工业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其医疗养老休闲、银行和保险业也享誉世界。足以构成一个发达的瑞士。
那么,东北该发展什么?一目了然:
第一,在高铁时代,充分发掘东北的自然旅游资源、健康疗养资源,把东北打造为中国夏季消暑和冬季滑雪的胜地。发扬东北抗联的革命精神,以靖宇县为核心,发展东北抗联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以长白山、大兴安岭为重要生态依托,发展旅游、养老、康复产业。
第二,在供给侧改革时代,打造东北农产品品牌,让东北的优质农产品以高端品牌的应有姿态走向全国市场。在主粮、非主粮、绿色养殖、山珍等土特产领域,构建东北食品品牌集群。
第三,整合东北生物医药和地道药材产业。以吉林为例,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参产自吉林省;长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资源宝库”之称,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今年6月,靖宇县主办的首届地道药材交易会,向世人展示了北药的风采。今后应进一步发挥北方地道药材交易市场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东北的生物医药产业和中药产业,形成地道药材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第四,尤其是吉林省,要依托全球人参主产地的优势,构建与韩国竞争的人参药材、人参食品、人参保健品、人参化妆品产业集群。培养壮大吉林省人参产业,在国际范围内全面竞争韩国人参制品。
第五,以大连为基础,面向东北亚,构筑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等为核心的区域金融中心。以大连软件产业为基础,在国际范围内与印度竞争,构建软件产业集群。
第六,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之际,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为契机,以国家产业布局为指导,发展精密仪器、精密机械产业。例如,新松机器人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哈飞、沈飞也是中国重要的军工制造基地。构筑人工智能、飞机制造、机车制造、精密仪器产业集群,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荣光再现的根本之道。这一条,更需要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引导。
自2011年以来,我们连续发布《高铁改变中国》系列研究,深入研究了高铁这一经济地理革命带来的深刻变化。我们多年来的经验是,要根据不同城市在高铁网中的地位,以及其自身比较优势,设计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给各城市的建议,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时代特征,结合地区比较优势来设计。
融入了高铁时代的每一个东北城市该如何定位?切不可从林毅夫的理论出发,林毅夫的理论,解释了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成就,但不能挽救高铁时代和供给改革时代的东北经济。相反,如果吉林真的去发展轻纺、家电、电子之类的产业,必将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
原标题:《机构人士批林毅夫要把吉林带到坑里 林毅夫弟子回应称那人不了解就批评》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经济学家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