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花钱”这件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丨来点财经范儿

来源:互联网

2023春节期间,居民消费强势反弹。无论是快递揽投量,春运客流量还是春节档电影票房,整体消费数据都出现了极其喜人、向好的态势。的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恢复和推动消费占据了重要篇幅。那消费究竟能恢复成什么样呢?最新一期《来点财经范儿》邀请了身居不同领域的三位嘉宾,一同观察中国经济在2023年整体韧性表现,探讨“消费”背后的学问。

本期对话嘉宾:

李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

张天兵 德勤亚太消费品及零售行业领导合伙人

Yaya “95后”自媒体博主

春节假期,你买买买了吗?市场回暖的好信号

对消费者和观察者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需求在春节期间得到了集中释放。当被问及是否在春节期间选择了“报复性消费”时,三位嘉宾纷纷谈到,尽管平时的消费相对稳定,但在过年气氛带动下,大家普遍都更愿意花钱、花更多的钱。张天兵指出,人们的出行意愿和活动比以往肯定是大幅增加了的,然而更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增长是否带来了可持续的消费信心?

而对商家而言,春节期间的消费复苏也给沉寂已久的市场注入了强心剂。辛一铜锣烧品牌创始人邓胥表示,商场的人流恢复程度比预估要好,业绩提升极为明显;高圈圈甜甜圈的创始人王志海也认为,春节期间市场回暖的迹象相当给力。不过,除了餐饮以外,文创、画廊等艺术类消费的恢复节奏却相对较慢。尽管如此,该行业的创始人和执行官们都纷纷表示,对尽快完全“重拾烟火气”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

在上海一个月只消费2000块?背后趋势是追求极致性价比

谈及年轻人的消费观,自媒体博主Yaya是一名“95后”。她已经在上海生活了七八年,并且已经独立买了房,付了首付。但这些都不是重点,Yaya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能够“只用2000块在上海生活一个月”,这句话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议。谈及这笔出人意料的精简预算,Yaya说,在没有意外支出的情况下,2000块基本用于全部的生活费,花销的比例排名分别为餐饮、服饰、交通。而房租房贷则不作为纯消费算在2000块的范畴中。值得一提的是,Yaya并没有让两三千块钱降低生活的品质。在她眼里,选择健康的餐食、淘舒适有质量的服饰,同样可以生活得很好。这也成为了Z世代普遍的消费理念。

对于Yaya的消费观,张天兵表示,她的经历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趋势 —— 理性消费,极简生活,不为花哨买单。

除去节流,Yaya在开源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当收入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随心所欲自由消费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只买必要且喜欢的东西,另一方面就是不断地去开源,发展增加收入的途径。”

“想买没钱买,有钱买不到”?

当有一天真的不需要再为钱考虑时,你会做什么?Yaya表示自己会第一时间去追求精神、体验层面的东西。这个回答的背后,涉及到了我国在消费市场里,是否依然存在着商品空白、即便有钱也买不到需求的错配问题。深耕社会研究的李伟将这个问题剖成三个层面来分析:

1、消费倾向高的人收入低;消费倾向低的人收入高。这种错配导致现阶段的收入增长不能有效地激发需求的增长。

2、生产端满足不了个性化的定制,导致即便有收入也买不到需求。

3、为了保障生活体系、确保稳定收入来源,增加预防性的储蓄,导致不敢消费。

因此,李伟提出,想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核心就是从以上三个根本性问题着手解决。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为何消费独挑大梁?

李伟指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所占的权重会逐渐提高。这种提升,实际上也是发展水平提升的一个标志。而在从生产到分配,再到流通和消费的这个循环中,消费作为归宿和目标,占据着重要的落脚地位。同时,张天兵也表示,消费相较于出口,更强的优势是自主可控。

那消费对老百姓而言,是否单单意味着把钱从兜里掏出来?张天兵补充道,消费本身是为了实现以最大的效率得到最佳的体验,而这些体验是否也是消费者真正有需要、有需求的,也是决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

让老百姓敢于、便于、乐于消费,政策工具要这样制定

怎样的政策工具,可以来应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李伟将这个问题一分为二,从提高收入,以及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两大维度深挖拉动消费的政策。

首先,从提高收入的角度出发,由于收入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同步,对于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优化收入结构。李伟表示,“我们现在的政策目标,一是通过转移支付这种手段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第二就是要扩大中间层次收入人群的比重,使中间层次收入人群的规模扩大,才会使消费带动作用更强。我们的政策工具就是如何通过转移支付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如何通过政策工具来扩大中间层次的规模”。而另一方面,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需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让大家能够有更大的消费需求。

消费显然不仅仅只包含吃穿住行。对于95后的Yaya而言,她有信心去消费大宗商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收入的提高。当我们想尽办法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的时候,政策层也在考虑一系列例如公平增收、减税降费的操作,使老百姓的收入和未来对收入的预期有实质性的提升。张天兵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可消费的能力前提约束下,最终决定买什么的,是一个人在收入范围之内的个人兴趣,这可以作为一个核心解释来理解消费的分化,以及消费跟收入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根据目前中国收入阶段的消费变化的特征,来制定政策工具,拉动消费。

一座城市的温度,允许了更多消费模式

“上海赚钱上海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是Yaya听到却十分反对的观点。在她眼里,上海拥有着太多作为大城市的优势:物流速度快,交通四通八达……这些便利才允许了自己一个月消费2000块钱也能在上海生活得很好。李伟补充道,上海“有温度”的层次,实际上就包含了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对便利环境的创造,侧面打消了百姓的消费顾虑。由小及大,当一个国家持续增加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觉得医疗、健康、子女教育、养老都是有保障的,那样人们便会减少预防性的储蓄来增加消费,从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作者:顾亦阳(实习生)

让老百姓有钱消费 乐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