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人民币中间价四连涨,需打破“7不可破”神话

来源:互联网

随着美元指数下跌,近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反弹态势。

8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271,上调89点,已经历“四连涨”。截至记者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小幅上涨。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8444,较21日上涨0.09%;离岸人民币报6.8415,较21日上涨0.19%。

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走出一轮上涨态势,但在多位大行交易员看来,考虑到目前外部环境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人民币仍然可能在“7”的关键点位上下双向波动,面临贬值压力。

“目前美元指数为95.58,美元指数回落的大背景下非美元货币上涨,从上周五美元指数接近97的点位,已经下跌1.7%;而人民币从上周五的6.93到6.84,只上涨了1.3%,不及非美元货币反弹幅度,说明人民币尚未企稳。”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

21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决定,不会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其次,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央行也坚持了底线思维,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最后,李波称,汇率最终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一阵子人民币汇率贬值较快,将贬值压力和预期释放掉了,因此在汇率预期上反映的未来进一步贬值空间并不大。

“六稳”助力改善预期

相比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人民币年初至今的跌幅并不惊人,只是人民币此轮贬值的开始时间晚于其他货币。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年初至今(截至8月21日19:55),在新兴市场货币中,土耳其里拉跌幅居首,跌幅高达37.78%,阿根廷比索排名第二,跌幅高达37.65%,巴西雷亚尔跌幅也高达16.56%。此后则依次为俄罗斯卢布(-14.45%)、南非兰特(-14.14%)、印度卢比(-8.53%)、匈牙利福林(-7.73%)、智利比索(-7.59%)。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资本市场外汇及贵金属业务总监林燕指出,外汇市场参与者在判断人民币的公允价值时也会注意外部因素的发展变化,包括广义美元的走势、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以及国内周期因素对中美息差的影响。

政策上的预调微调对下半年实体经济的作用也被市场敏锐察觉。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六稳”成为中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

此后,货币政策结构转向,7月新增贷款同比增75.5%,银保监会三次召开会议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要求银行加强对实体经济贷款力度,小微企业终于可以“喘口气”。

“7月中旬上半年宏观数据发布之后,市场恐慌情绪较为严重,加之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股市下跌,使得市场恐慌情绪升温。7月底‘六稳’提出后,近期监管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市场恐慌情绪得到缓解。”赵庆明说。

林燕认为,下半年政府将通过财政政策放松来提升国内需求,包括对企业减税以及推出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等,相信中国能够实现增长目标。

管涛称,在“六稳”的指导下,未来中国经济企稳后,会改变人们对人民币预期。他认为,前一阵子人民币汇率贬值较快,将贬值压力和预期释放掉了,因此在汇率预期上反映的未来进一步贬值空间并不大。

让市场吸纳贬值预期与波动风险

8月初,当人民币接近“7”的关键支撑点时,期间央行不断出手进行调节。8月3日,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并宣布将根据需要进行逆周期调节;随后,8月16日,央行上海总部限制自贸区FTU账户人民币外流,此举被视作释放信号加高防火墙。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工具只是央行工具包中的一部分,目前来看,央行已退出常态干预,让市场自己吸纳预期和短期风险,但如果有特别大的波动,央行也有足够工具应对。

管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一阵外汇掉期点值倒挂为负,说明境内美元流动性偏紧,美元利率超过人民币利率,所以出现倒挂现象。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掉期投放美元流动性,把掉期点值推为正值,鼓励远期多结汇,近端银行就会提前卖出外汇,增加外汇供给。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指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这一定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下行压力,而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会强化贬值预期,接下来或许应该为出现新一轮的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做好准备,虽然可能不会发生,但需防患于未然。对资本跨境流动管理不能放松,对外汇市场停止常态化干预的政策也应该继续坚持。

事实上,当前对于人民币后续汇率走势已经形成分化预期。例如,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孙炜表示,当前市场对后续汇率走势已产生分歧,一方面,担忧汇率进一步贬值程度;另一方面,现行汇率价格水平是市场供求形成的交易结果。

林燕指出,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以及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指数(CFETS指数)交易达到这几年的低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得到了合理释放。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开始分化。虽然短期内贬值压力还存在,但相信市场参与者已变得更加成熟,并意识到周期性因素和外部因素的重要性。数据显示,即便是在7月份人民币明显贬值的过程中,境外投资组合的流入还是比较稳定的。这些境外机构投资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将有助于部分抵消资本流出。

需打破“7不可破”神话

“7”这一关键支撑点位,向来是外汇市场关注的焦点,更被称为“关口”或“7不可破”预期。

近日,余永定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7与6.9没什么区别,央行应当做到没有任何一个汇率目标要保,中国基本不可能出现汇率大幅度的贬值。

2015年8月,人民币在“8·11”汇改后大幅下跌,央行曾出手在外汇市场净投放约2000亿美元,预守“7”的关键点位,导致外汇储备大幅消耗。

与之相比,8月7日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79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58亿美元。

余永定指出:“除非在极端情况下,央行没有必要干预外汇市场。即使人民币汇率破7,我也不认为央行非要干预外汇市场不可。”他认为,所谓不干预是指不逆势而动,即不要在人民币因为基本面的某种组合而处于升值或贬值通道之时,反其道而行之。

“央行没有也不会对汇率设置具体的价格底线。” 林燕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

林燕称,到目前为止,观察到的中间价和市场预期基本保持一致,中间价基本和一篮子货币的模型一致,反映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当前逆周期因子尚未重启,市场的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应该说主要是被市场的供求所主导。

回忆这一轮人民币贬值跌破6.8时的情境,孙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时还在市场的心理承受范围内,即便是破位当日,汇率波动也是此起彼伏、涨跌互现,并未出现单边持续上扬。

孙炜指出,本轮贬值期间我国参与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各方均一直保持了“探索性的定力”,市场化程度较上一轮贬值期间显著提升,并未出现更多的行政性管制。尽管汇率波动明显加大,但市场流动性平稳、汇率日间波动并未逼近波动上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基础未变和韧性增强。从汇率形成机制来看,央行基本已经退出常态化干预。

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总经理甄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过过去几年的市场培育,居民和企业主体更加理性认识汇率波动,不再轻易受诱导性舆论信息影响。

人民币未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