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经济转型之路的上海,是否正在遭遇增长动力“真空期”,服务业增长徘徊不定的“瓶颈”如何突破?
昨天,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蔡旭初在市府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了2010年上海经济运行情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实现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蔡旭初表示,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长15%,二季度增长10.7%,三季度增长9.2%,四季度增长5.9%。对于GDP增幅呈逐季下降的趋势,蔡旭初称:“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前低后高’的基数因素,特别是2009年第四季度第三产业增长基数相对较高。”
蔡旭初进一步表示:“从季度运行来说,2010年上半年GDP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在整个运行当中逐步趋稳,这个趋势是正常的。”
“后世博”如何发力?
在解释GDP逐季下降趋势时,蔡旭初还特别提及了世博会结束后消费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世博会后,第四季度消费需求有所减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对出口贸易也带来一定影响。因而形成了2010年第四季度GDP同比速度的减缓。”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世博会举办直接带动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快速增长。2010年,上海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5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7383.25亿元,增长24.2%,增幅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
然而,世博会巨大的拉动效应逐渐削弱之后,诸多人士也在担忧上海“后世博”时代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事实上,从连续16年GDP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并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到金融危机之后逐年落后于全国平均增速并几乎进入倒数之列,上海经济增长动力是否遭遇“真空期”也备受关注。
对此,上海市市长韩正在21日上海市“两会”落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直言不讳,称“这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考虑和关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韩正表示,上海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十二五”将是上海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韩正称,这两年上海服务业正在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但并不是很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55%到60%之间徘徊。
刚刚在上海市“两会”上审议通过的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十二五”期间,上海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
“过去上海总的发展中,投资的贡献率比较大,哪怕在‘十一五’,我们还有23000多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韩正说,如果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土地资源不允许。
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
针对上海经济增速放缓并低于全国的现象,蔡旭初也表示,上海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高增长期。
蔡旭初说:“上海近两年经济发展更加着重于运行质量,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促转型。”
蔡旭初进一步表示,上海整个经济运行在逐步回稳。“近两年上海经济增速的减缓趋势也得到了控制,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上海2008年增速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2009年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2010年增速比2009年回升1.7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我们的经济运行逐步走出了困境。”
然而,上海服务业增长波动较大的现象也颇为值得关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增幅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42.5亿元,比上年下降22.8%。
对此,蔡旭初分析指出,在国家及上海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相继出台后,上海房地产市场呈现“一快、一慢、一降”的趋势。蔡旭初进一步解释称,所谓“一快”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一慢”是指商品住房价格上涨的势头放慢;“一降”就是住房成交量下降。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685.35万平方米,下降42.4%;存量住宅交易面积1522.21万平方米,下降38.9%。2010年全年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8%。
“从新建住宅价格的月度同比涨幅来看,年初都是两位数上涨,到下半年逐步回落至一位数,接近于零增长,所以从同比上涨趋势可以看出价格上涨是逐步减缓的。”蔡旭初表示,今年房地产市场也将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