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 liu“梅”黄钻套饰:项链、耳环、手链(私人收藏)
Centauri Lucy银杏交响曲耳环
Zen D'eau“佛罗伦萨的璀璨”,材质:18K金、摩根石、红宝、钻石、沙佛莱
Fei liu绽放系列具有典型的东方式柔美线条
12月21日,北京城笼罩在能见度极低的重度雾霾中。走进国贸三期宴会厅,视线却忽然清晰,一派璀璨夺目。这里是“2016芭莎珠宝国际设计师沙龙”现场,年轻设计师们在各自展厅里忙碌着,玻璃柜中的每一件珠宝在黑色天鹅绒布的衬托下泛出熠熠光芒。在不同品牌之间溜达一圈,你能看到许多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巴洛克的繁复、Art Deco的几何线条、借鉴桥梁结构的建筑美学、朋克和Hip-hop的粗犷,抑或极简主义风。“中国独立设计”是它们之间唯一的共性。
再没有哪个年代,中国人对珠宝首饰有如此高涨的热情。2015年,中国黄金珠宝首饰的零售总额以5200亿元收官。这个人来自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数据背后,显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新兴珠宝首饰消费市场,消费力位列世界第二。
中国珠宝首饰的发展速度足以让世界惊讶。1985年,央行批准黄金首饰上市流通,才正式开启中国珠宝首饰的新时代。上世纪90年代,内地第一批珠宝企业出现,设计开始萌芽。2000年前后,不同规模的珠宝设计大赛在内地兴起,国际珠宝大赛开始进驻中国,“中国制造”盛名之下的“中国设计”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尽管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一个独立设计师初出茅庐时,仍然四顾茫然。
“很多设计师缺少平台、经验,也不知道怎么与市场和受众人群对接。”坐在Zen D'eau艺术珠宝展区,设计师冯梓丹对第一财经说,要想做成功的中国独立品牌,拥有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和品质只是第一步,“从最初的手稿到珠宝成品,中间是非常严谨的工艺。还要积极地把产品转化成品牌,寻找目标客户,找准定位去宣传、销售、维护,这后面的一切才是重大的系统工程。”
在英国生活了18年的华裔设计师刘斐是整个设计师沙龙上的佼佼者。以他名字命名的珠宝品牌Fei liu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他刚获得被誉为珠宝领域“奥斯卡”奖的英国珠宝大奖(UKJA)年度最佳设计师。尽管Fei liu已是欧美市场上相当成熟的珠宝品牌,刘斐仍将眼光放到遥远的未来:中国独立珠宝设计如何注入奢侈的血液?假如有一天他退休,品牌是否还能像欧美百年品牌那样延续下去?
英籍华裔设计师刘斐
学建筑出身的设计师冯梓丹
Violet从金融转向珠宝设计师
中国设计崛起
这几年,冯梓丹明显感觉到中国珠宝设计势力正在庞大,“就像春天来了,一夜之间长出一大片花海。可能你仔细看,每朵野花都很小,不起眼,但汇聚在一起就很有活力。”
“传统的珠宝设计师大多是科班出身,但现在有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趋势。不同专业背景的人都在进入珠宝设计领域,丰富这个行业的思维,不受传统束缚。”冯梓丹以自己为例,她最早学建筑,留学归来后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也做过金融投资。转行做珠宝设计师的理由很简单,纯粹因为爱好,“小时候见过奶奶的凤冠霞帔,特别美。后来自己也有需求,想找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她做珠宝设计的乐趣在于,常把一件珠宝当做一幢建筑来构思。
第一财经专访的诸位年轻设计师,也是来路各异。
胡文元从医科大学出来的第一份工作是临床医生,做了一年,觉得沉闷,还是脱下了白大褂。她从小看着父亲做翡翠生意,卖的大多是传统观音像,“款式很土”,客户也都是老气横秋的企业家。胡文元买了很多台湾珠宝镶嵌工艺的书,自学入门,“做这行就是想让珠宝变得贴近时代,更年轻化。”
生于1987年的Violet从小到澳洲念书,讲话夹杂着英文。从商学院拿到金融硕士学位后,她决定违背家人意愿,做她喜欢的古董鉴定。收购澳洲珠宝品牌Centauri Lucy后,她担任创意总监,把自己对古董与艺术的研究植入珠宝设计,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巴洛克时代、维多利亚时代的印记,纯手工制作的珠宝刻意留着不规则感,隐含着她对欧洲艺术的热爱。
Centauri Lucy竖琴胸针,底端镂刻Art Deco风格葡萄藤
Centauri Lucy戒指以巴洛克艺术为灵感
刘斐23岁那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珠宝设计学院留学时,是学院历史上第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出国前,他做过室内装修,干过金融,拼搏得还不错,却觉得“世界太大,想出去看看”。但初到英国学设计,刘斐英文不好,“一天打三份工”,最大的焦虑不是生计,而是对自我的怀疑与彷徨,不知道要如何走上珠宝设计这条遥远的路,“但每次总是清醒地意识到,我的后半生只能做珠宝。”
科班出身的刘斐是幸运的。2000年,他设计的耳环“快乐的喷泉”获得英国金匠精工艺与设计大赛大奖。六年后,他已是获奖无数的设计师,在伯明翰建立工作室,三维立体设计风格明艳而夸张,可佩戴性很强。在成熟的英国珠宝首饰市场,刘斐艰难而幸运地站稳脚跟,品牌进驻伦敦Harrods等欧美顶级百货公司。他的设计没有显而易见的中国元素,却擅用古董青花瓷片、清代的砚台等稀有材质设计珠宝,西方媒体评价他的作品“细腻、有女人味”,在西方珠宝设计常见的前卫、粗犷风格中,他的东方意境自然独树一帜。
在中国,独立设计师们面对的是一个新兴的、巨大的、复杂的市场。
胡文元算是国内较早的独立珠宝设计师,拥有20多年从业经验。2003年,她带着自己的作品从云南到北京开店,却遗憾发现,独立设计没有市场,“当时都喜欢国外品牌,就算有人买国内品牌,看的是钻石有多少克拉,不会为设计买单。”2009年,她再回到北京创立珠宝品牌“情有独钟”(QYDZ)时,市场开始改变。
“能明显看到消费者的眼界在打开,他们想要更独特、不重复的东西。”胡文元说,她的品牌最初确立高级定制的方向。今天,她发现90后已经成为珠宝消费的新势力,为了抓住这个市场,她开始设计一些价格相对亲民的轻奢作品,销量不错。
冯梓丹的艺术珠宝依然坚持高级定制。在她风格浓烈的“城市•筑”系列里,有很多复杂多元的气息——以宇宙星体为灵感的珠宝有鸟巢的外形,一枚仿佛宇宙大爆炸的坦桑石胸针,像是微缩版未来建筑。学建筑的烙印深刻在她的作品里,许多珠宝的形态都十分巨大,充满张力,又因借鉴建筑结构,拿起来格外轻盈。
“从过去的‘中国制造’到今天的‘中国设计’,是一种觉醒和必然趋势。”冯梓丹说,现在的消费者在观念上有了很大变化,“相比千篇一律的名牌,他们更注重独立设计的个性。中国珠宝设计比起服装设计晚了很多年,但珠宝高级定制是朝阳产业,我们还有时间,还很年轻。”
Zen D'eau“城市·筑”系列,材质:18K金、坦桑石、钻石、红宝(私人收藏)
Zen D'eau“流动的心事”,材质:18K金、红碧玺、绿碧玺、钻石、红宝、蓝宝(私人收藏)
独立品牌之路
“一个品牌的建立,首先是文化的建立。一个奢侈品品牌的成功,和强大的设计力量密不可分。”品牌营销战略专家李光斗认为,在中国七千多年的玉文化史上,中国人的珠宝预售首饰消费,正由时尚消费转向文化消费。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其中蕴含多少文化,才是品牌根基与灵魂。
高级定制始于18世纪,欧洲贵族不仅定制服装,也定制可搭配的珠宝。
刘斐的代表作都来自于高级定制。他为很多客人重新设计了家里闲置多年的古董珠宝,这些遗忘角落多年的宝石被全新手工艺打造一新,获得新生。与普通珠宝首饰不同的是,高级定制是为发掘、衬托宝石的价值,重塑其生命。一个真正的独立设计品牌,不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批量生产,而是定制出独此一件的珠宝首饰,经典传世。
在一套私人收藏的黄钻套饰中,刘斐拿到客户珍藏多年的总重40克拉黄钻,当时市值300万元人民币。刘斐以四叶梅为灵感重新设计,加配钻石,历经一年纯手工完成,被英国权威机构ASSAY测评为1400万元人民币。另一套客人收藏近十年的巴西玉玺,在刘斐手上重新设计,这件“绿色的羽毛”市值翻了十倍,并获2015年英国IJL最佳视觉冲击力大奖。
Fei liu“绿色的羽毛”,材质:巴西碧玺,沙弗莱石,钻石,18K金(私人收藏)
Fei liu“焰”,材质:红宝碧玺、红宝石、粉色蓝宝石、钻石、18K玫瑰金
经常有欧美顾客告诉刘斐,他的作品里没有很直白的中国符号,但是很东方,设计线条柔美而精细。
身在西方市场,刘斐比谁都更多地考虑什么是中国设计,什么是东方审美,“所谓中国文化并不是把博物馆里的图腾放进现在的作品,那叫抄袭。把中国的龙凤或者甲骨文放进设计里,这样理解的中国文化太狭隘。讲述中国文化不是靠一条具象的中国龙,而是靠讲述龙背后的故事。人们喜欢你的作品,不仅是因为你的视觉,还有你的文化,你的品牌情结和思想。”
中国珠宝品牌缺乏运作奢侈品品牌的意识、观念和思想,往往着眼于短期,追求快速回报,很难为品牌长期的建立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
冯梓丹认为,在图纸上画好一件首饰不难,但做成品牌却很难,“现在做独立设计工作室的人很多,真正做成一个品牌来运作、推向大众的,却很少。这方面中国珠宝设计师还要向西方学习。品牌就是一个设计师的标签,建立起品牌之后,后面的每一步都需要扎实地下功夫。”
但在品牌推广和宣传上,设计师们又举步维艰。胡文元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推广产品,容易被抄袭;不推广,品牌影响力做不大。在并不完善的市场竞争中,设计师必须保护知识产权,否则很快就会被仿品、价格战这类黑洞吞噬。
过去十几年,刘斐一步步走来,很少考虑未来。直到两周前,伦敦苏富比收藏了他的两件定制珠宝,跟苏富比高层会面时,对方问他,“如果哪天你退休,或者你去世了,Fei liu怎么传承?如果市场继续经营这个品牌,你希望人们怎么看它?”这些问题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下一步在哪儿,“一个品牌的价值不是视觉和产品质量所能概括的。如果你没有核心的精髓,没有价值观、故事与诉求,就谈不上品牌。”
对于自己经营了十年的Fei liu,刘斐第一次开始考虑,如何让品牌的生命力更强,今天的努力是否能望到百年之后。就像卡地亚以“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代表创新设计与优越工艺,每一个传世奢侈品牌都需要故事与传奇。
这个看上去很遥远的梦想,事实上正是这一代中国独立设计师最终所要考虑的品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