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国音乐学院发布讣告,原学院院长、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词坛泰斗”乔羽曾说,金铁霖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这样的成就,在我国声乐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金铁霖教过的学生横跨几代歌唱家,包括李谷一、张也、阎维文、戴玉强、李丹阳、吴碧霞、吕继宏、刘斌、郭瓦·加毛吉等,都是中国乐坛的杰出代表。
今年6月19日,95岁的乔羽病逝,人们感叹“中国人的一生都在他笔下的歌词里”。如今金铁霖去世,网友感叹,这意味着民族声乐的一个时代逝去。
从男高音到声乐教育家
1940年,金铁霖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医学世家。父母不懂音乐,他却自小对各种乐器充满兴趣。
幼年时,舅舅常到金铁霖家做客,带来手风琴、笛子和吉他,教他玩各种乐器。无论玩什么乐器,他都靠自学很快上手。他很早就立志要以音乐为生,初中时甚至梦想成为贝多芬那样伟大的作曲家,能被世人铭记。为这个目标,他甚至闷头自学作曲。
1960年,金铁霖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毕业后进入中央乐团,成为一名歌唱演员。
在那个年代,歌唱演员唱得最多的就是“样板戏”。中央乐团邀来几位京剧演员,让团里的美声唱法演员用京剧的方式练嗓。金铁霖第一次接触民族唱法,他开始钻研琢磨,如何开创一种结合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声乐技巧。
他既是男高音,也有合唱队中的男高音声部长,上世纪70年代的一曲《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最早就是由金铁霖领唱的。
作曲家徐沛东说,金铁霖本可做舞台上最受注目的男高音,却在最辉煌的时代退下舞台,心甘情愿做音乐教学,“为中国声乐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金铁霖选择进入声乐系任教。比起一个人在舞台上手捧鲜花获得掌声,他认为,声乐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歌唱家,更有价值。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他创建出民族声乐的“七字标准”,从“声、情、字、味、表、养、象”七个方面,让演唱者注重声音、吐字、抒情、韵味、表演、修养和形象。他认为民族声乐不同于戏曲,要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技巧,做到简单、准确、灵活、有效。
“我很幸运,音乐不仅是我的爱好和职业,也是我愿意为之付出所有的事业。”金铁霖曾说,他坚持要走中国民族声乐的道路,中国人口众多,有那么多听众,民族声乐是艺术,也是属于大众的艺术。他更远的目标是,“让世界各国都喜欢中国的声音”。
学生遍布大半个歌坛
在中国民族声乐界,宋祖英等歌唱家带火的“金氏唱法”,一度成为主流。
曾经有人质疑,“金氏唱法”成为主流,是否会影响国内声乐唱法的多元化。金铁霖坦言,他从不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体系,所谓的“金氏唱法”并不是他提出来,“什么唱法都不重要,观众喜欢才更重要”。
金铁霖很懂得用科学的方式调教不同演唱者。他会根据学生擅长的类型,再让他们接触不同民族的歌曲、西洋歌曲、歌剧咏叹调以及不同的中国戏曲,体会不同的唱腔和传统,最大限度地吸收养料。中国民歌界的诸多大咖,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循序渐进培养出来的。
在中国乐坛,他也是有名的伯乐。1986年,他去湖南上课,朋友带来14岁的女儿张也,在课上唱了首歌。金铁霖发现,张也音量不大,但很有潜力。他给朋友写信,不如鼓励女儿考到中国音乐学院,他负责教导。多年后,张也唱了一首《走进新时代》,如他预测的,成了红遍中国的歌唱家。
金铁霖第一次见到阎维文是在1985年。28岁的阎维文一身军装,腼腆而直接地问,“您能听听我的歌吗,我能不能跟您上课?”金铁霖对部队歌唱家尤其有好感,听下来也觉得年轻人值得培养,很有前途。阎维文多年后曾说,金铁霖收他为徒,从未收取过学费。
“我没有关门弟子,我的门永远不关。”这是金铁霖的承诺。他教过数百名学生,其中有近百位在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奖。在中国,他的学生遍布大半个歌坛。
金铁霖担任过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大部分提案都跟音乐教育相关,呼吁国家重视音乐版权保护、推动中国声乐走向世界,也会为“艺考热”的现象而忧心。他干了一辈子声乐教育,没想过退休这件事。
“只有做好人,才能唱好歌。德艺双馨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没有好的德行,歌唱得再好也没用。”在谈及音乐教育的核心时,金铁霖曾如是说。
(图片来自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