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2023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

来源:互联网

截至1月16日,全国31省均已召开“两会”,通过地方“两会”,我们可以明确2023年各地政策发力方向和特点。本报告从经济目标、各地稳增长的意愿和抓手(地产、基建、消费)、就业、产业政策、制度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以及防风险等方面进行梳理。总体看,各地“两会”都延续了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主基调,即:全力稳信心、稳增长。

具体看,有9大信号:

信号1:2023 年各省将全力稳信心、稳增长、抓落实,也会着力稳民企

各省份普遍将提振信心、稳增长作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与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一致,全国多数省份都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产权、解决民企困难等。此外,各省份也普遍继续强调稳增长,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内需、确保政策落实落地等。

信号2:2023年全国GDP目标的底线应是5%左右,更可能是5%以上

截至1月16日,全部31个省份均已“两会”开幕,并公布了2023年GDP增速目标:>从平均增速看,31省市2023年算数平均的GDP目标增速为6%,较2022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京津之外的其余29省均高于5%,最低为天津4%左右,最高为海南9.5%左右,21省的GDP目标为5%、5.5%或6%,近七成较2022年下调0.5-1个点。>从加权增速看,31省市2023年加权平均的GDP目标增速为5.6%,较2022年下降0.5个百分点。参考我们去年报告《2022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1张详表)》中的分析,近年来,各省加权平均GDP目标普遍高于全国目标,比例稳定在1.1倍左右,则预计2023年全国GDP目标增速的基准为5%左右。>从重点省份看,过往与全国目标一致或较接近的上海为5.5%以上、北京为4.5%以上,辽宁、广东、山东均为5%以上,江苏为5%左右;多地采取“XX以上”的表述,可能与疫情不确定性等有关;预计2023年全国GDP目标增速也可能采取5%以上的表述。

信号3:各地稳增长的抓手主要有三:松地产、扩基建、促消费

1、松地产:整体基调偏积极各地普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防范化解地产风险,整体政策倾向较为积极。

>各省市房地产领域的表述基本延续了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即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

>对比各省表述,2022年各省多数强调“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而2023年各省普遍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防范化解地产风险”,整体政策倾向较为积极。我们继续提示,2023年稳地产政策有望继续加码,叠加疫情影响减退、积压需求释放,地产景气有望底部回升,但受居民预期较弱、人口压力等约束,具体效果需“边走边看”。

2、扩基建:固投目标增速持平,老基建仍是发力重点

2023年各省加权平均的固投目标增速持平,指向地产企稳、基建、制造业投资继续发力。近两年均公布了固投目标增速的共19个省份,2023年加权平均的固投目标增速8.2%左右,与2022年目标基本持平,应是指向地产投资企稳,基建、制造业投资继续发力。老基建仍是发力重点。从各省基建相关表述看,老基建仍是发力重点,主要包括交通(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等),水利(水库、运河、现代水网等),能源(核电、煤炭等),城市更新4大方向;新基建提及较多的是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等领域。我们继续提示:2023年经济压力仍大,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投资仍有望高增。

3、促消费:社零目标增速微降,线下服务消费、大宗消费是主抓手

2023年各省加权平均的社零目标增速小幅下降,指向消费压力可能仍大。近两年均公布了社零目标增速的共有17个省份,其2023年加权平均目标增速7.6%左右,较2022年的7.7%小幅下调,应是指向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储蓄高位的大背景下,消费压力仍大。

线下服务消费(旅游、餐饮、住宿、夜间经济等)、大宗消费(如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是重点方向。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是传统的消费政策抓手,2023年多个省份都继续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具等的促销补贴措施。此外,针对疫情影响减轻后的消费复苏趋势,多省还提出加快旅游、餐饮、住宿、夜间经济等消费恢复。维持此前判断,2023年随着疫情影响减退,消费复苏是大趋势。但我国的储蓄释放效应对消费的支撑可能不宜高估,全年的消费均衡水平可能仍偏低。

信号4:稳就业仍是硬要求,新增就业目标与2022年接近

稳就业仍是重点,突出做好青年就业工作。18个省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控制在5.5%以内或左右,总体情况与2022年相差不大。新增就业方面,16省明确提出了2023年的新增就业人数目标,合计新增就业1078万人,也与2022年接近。具体措施方面,把促进青年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以工代赈、技能培训等。

信号5: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关注粮食与能源安全、科技自立自强、数字经济

1、粮食安全重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能源安全需兼顾传统能源保供和新能源提升

>粮食安全方面,25省提及粮食安全、近20省设粮食产量目标,重点在于耕地保护、新建和改建高标准农田、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科技强农和机械强农。

>能源安全方面,11省提及能源安全,兼顾能源保供和改造、新能源提升。一方面,实现煤炭等传统能源保产,云南、陕西力争煤炭产量达到7100万吨以上和7.5亿吨。另一方面,多数省市关注相关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培育、推进源网荷储发展等。2、产业链安全的关键是科技自立自强生产环节自主可控和实现国产替代是产业链安全的核心,而科技自立自强是根本。总体看,几乎所有省市都继续强调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17个省市在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专新特精”企业数等指标方面明确量化目标。具体手段上,各省重点在于,继续推进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

3、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是重点领域

总体看,几乎各省均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手在于以制造业为主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扩规模、提质量,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各地继续强调基于自身优势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包括河北开展钢铁、装备、石化、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技改专项行动,江西推动高能源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陕西着力优煤、稳油、扩气、增电,巩固能源产业优势地位,广西统筹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400亿元以上支持工业发展。

4、继续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加快提升核心产业规模、数据交易是重点

总体看,几乎所有省市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规划,重点依旧在于“大力推进”和“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政府建设。福建、宁夏、海南等超10省市对数字产业相关规模有明确目标,如福建“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以上”,云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陕西、重庆和海南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10%以上和15%。此外,后续数据交易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将愈加重要,上海将加快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国际数据港等新型基础设施,天津将开展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做大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

信号6:促改革进一步推进,重点关注新一轮国企改革、营商环境优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2023年各地将着重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提振市场信心。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攻坚战已收官,2023年近1/3省市将开展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包括有序开展国企改革重组、支持国有资本做大实体经济、参与战略性产业发展等。近1/3省市强调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鼓励民企发展。此外,各地也将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加快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等。

信号7:区域政策继续强化,关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都市圈城市群”三大方向

2023年,各省基本都将从两大维度继续推进区域政策:

>从城乡看,超16省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包括稳定粮食产量、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主要是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更新以及县域就近城镇化。

>从区域看,区域内以都市圈、城市群促进协同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区域间,深入推进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建设。

信号8:防风险底线不变,重点仍是金融、房地产、地方债务

总体看,防风险仍是底线,重点依旧是房地产、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

具体看,河北、内蒙古等7省市强调“防范政府债务风险”,重点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禁止变相违规举债、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广东、辽宁等12省市强调“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辽宁和山西均提出金融改革化险;四川、山东等8省市强调“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此外,北京、天津等8省市强调“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整治”,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行动以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信号9:其他关注点:防疫侧重“保健康、防重症”,双碳约束性指标有所放松

1、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各地重点保健康、防重症、强储备伴随全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各地防疫重点转向“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重点抓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防控”。具体看,四川、上海、山东等10省市强调加强医疗资源扩容和药品储备,以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四川、上海、河北等7省市强调“加强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其中,宁夏提出疫苗全程接种率提高到95%以上;四川、河北等5省市强调“加强农村地区防疫能力建设”。

2、双碳约束性指标有所放松多省市强调继续“有序;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双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半数省市约束性指标目标为完成国家任务,预计2023年相关政策不会转向收紧。具体看,除了继续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外,近20省强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如上海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食品、绿色供应链,河北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扩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广东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浙江加快绿色电源项目建设。山西将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

(作者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

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