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带来了5份提案,涉及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严惩贩卖医学论文、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等。
在其中一份《关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提案》中,葛均波建议适当缩短医学硕博人才培养学制。这份提案是他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后提出的。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
医学教育改革亟待理顺
葛均波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我国的医学教育在很多方面亟待理顺。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国的医学教育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人民健康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医学教育长期沿用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包括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往往是医学院毕业后分到哪个科就一辈子成为这个科的医生、专家。”
葛均波表示,近年来,教育部连同卫健委通过采用“上海模式”,将我国过去混乱的4年制、5年制、6年制、7年制以及8年制的医学教育统一转化成现在的“5+3模式”,以5年制医学人才培养为主,毕业后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保留了8年制的医学博士培养。
但是他同时指出,各个学校的“四证合一”(即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执业医师执照)、临床型专业硕士、临床型专业博士、科研型硕士、科研型博士等众多体系仍然造成了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混乱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这种混乱的培养模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多年时间。”葛均波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
对临床医生的培养在‘5+3’模式下完成规范化培训后,就可取得医师执照。但是如果培养科研型硕士或者博士,就必须再参加研究生考试,进行一年的基础课学习,第二年进入临床科学研究,再过一年又要面临找工作和考博士研究生,培养科研型博士还要再进行同样的三年循环,相当于学生取得医师执照后,还要再花6年时间学习。
葛均波认为,两次的基础课学习浪费了时间,而且大部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与硕士阶段没有任何联系和连续性。
针对上述问题,葛均波建议,临床型人才“5+3”培养后就应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成为好的临床医生和未来的专科医生,这样也能和国际接轨。“美国医学培养是大学4年+医学院4年授予MD学位。”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葛均波建议,5年医学院毕业后,可以直接考科研型博士,能把硕士和博士打通,设为4年学制,这样为学生节省1-2年时间,而且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潜心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对于希望进行科研工作的临床型博士,可以考上述科研型博士,毕业后具备医学博士和博士双学位(MD, PhD)。”葛均波表示,“如果科研型博士希望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他们也可以参加3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成为双博士(PhD, MD),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使医学教育同质化。”
加大医学论文贩卖打击力度
葛均波长期关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去年两会时他就曾提出:“应从根本上提升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他认为,从供求角度分析,医疗机构每年招收医学本、专科毕业生的人数,输出端与需求端存在严重的失衡。这是因为高校在不断扩招的同时,未能兼顾教育质量。
在另一份涉及论文的提案中,葛均波委员建议,亟需针对医学论文贩卖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将有医学学术研究买卖的主体双方纳入征信体系之中,营造正确严谨的学术环境和人才评价机制,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和医疗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为优秀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正名。
他表示:“由于利益驱使,科研工作者中也滋生了许多学术不端的现象,甚至出现网上公开买卖论文的乱象。这不仅助长了学术腐败之风,造成了国家科研经费的浪费和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公信力,不利于医学人才培养。”
葛均波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问题在于:人才量化评估标准单一,奖惩制度不健全。“在各级医院和研究机构,SCI成为在职称晋升、人才计划和奖金发放的主要衡量指标。”他说道。
针对目前绝大多数的中文期刊在基金经费、科研评价、编辑队伍等方面得不到支持,中文期刊的功能正在被异化的现象,葛均波建议,加强对现有已初步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进行全面支持,包括资金、人员编制、出版政策等方面,重奖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优秀成果,并鼓励科技工作者将优秀文章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促进国内学术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