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百鸟图》的作者钱行健当初几乎成了鸟类专家

来源:互联网

雪梅

荷塘秋色

晨曦

钱行健的写生草图

钱行健的写生草图

钱行健对鸟类的种属、特征有过详细的记录和整理

《百鸟图》中的100多种禽鸟,大至仙鹤,小至麻雀,都配有不同的花木和文字说明,介绍了科学分类、特征和习性。这本出版于1983年的《百鸟图》,是沪上画家钱行健最初享誉画坛的作品,成为当时大专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研习花鸟画的基础教材,前后重印6次,可谓一纸风行。显然,钱行健的创作力求科学和准确,而这多从写生中来。文革刚结束,“钱行健的作品在当时唤醒了青年一代画家的艺术思维,他在艺术教育上的贡献值得铭记。”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乐震文这样评价钱行健作品的影响和贡献。

钱行健曾师从名士袁容舫攻习山水、花卉、文学及诗词。1954年,他师从画家江寒汀专攻花鸟。钱行健创作了大量工笔、写意画。今年12月3日是钱行健诞辰80周年,其书画回顾展日前举办,共有40多件作品现身展览,涵盖各个阶段的创作。与此同时,《近现代中国画名家——钱行健》一书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据钱行健之子钱日央回忆,上世纪60年代,当时还是工人的钱行健每周日都会骑车到西郊公园写生,“骑车来回要两个小时,中午就吃两个馒头充饥。”那段时间期间,钱行健留下1000余张鸟类写生草图,他会标注鸟身体各部分的颜色,比如在用白描勾勒孔雀外形后,写上“足黑灰、睛黑”、“头部冠呈扇状”。“画完之后,他已经俨然是鸟类专家了。”不仅精准把握外形与解剖结构,对于鸟类的生活习性他也力求了解清楚。钱日央告诉第一财经,钱行健在那段日子里频繁前往上海图书馆抄写鸟类材料,力求了解每一种属鸟类的特点。

在工厂上班时,钱行健利用业余时间画画,常常创作到凌晨2点。1983年受聘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研室之后,“他每天上午画2小时,下午和晚上一般是休息。”钱日央说,“他常说,连续画画时间太长,效果也不会好。”

2009年,身患癌症的钱行健完成了另一部重要书籍《中华名花谱》,36种中国花卉图谱集合了画家一生对花卉的理解以及深厚的传统水墨功力。“对于父亲来说,写生仅仅是记录而已,真正的创作又是跳脱出具体的物象的。在意境表达与形象准确之间,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当然,写实对他而言依旧是创作的基础。”钱日央说。

百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