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生命·鲁甸】紧紧握住你的手

来源:互联网

云南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从鲁甸震中到昆明的道路上展开了一场不惜代价的生死救援行动: 223余位医疗专家连夜驰援鲁甸, 44台救护车辆火速赶往现场,11支救援小分队展开搜救,专机运送伤员……

目前,2373伤者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22名重伤员已送抵昆明治疗,对伤员的救治仍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大地天崩地裂。

这是一个被黑暗笼罩的时刻,强大的地震波从鲁甸迅速向四周扩散。

瞬间,房屋倒塌、公路摧毁、通讯中断,大地震摧毁了无数美好的家园,也吞噬了无数鲜活的生命。

山川为之失色,天地为之动容……

“赶快救人!”一场紧张的医疗大救援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国家卫生计生委从重庆、四川派出2支医疗救援队伍共计67人,17台车辆,医疗救援专家19人。

223名白衣天使、44辆急救车迅速集结,组成了一支来自昆明的医疗救援“铁军”。

国家在行动!云南在行动!

“出发!带着重托与祝福,向着最需要的地方!”很快,他们忙碌的身影就出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冒着余震,跋涉震区,他们在帐篷中拯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生命接力,永不言弃,他们完成了17名重伤员的千里大转运。

“天使本色,拯救生命”

争分夺秒,打好生命抢救战

震后的一分一秒都非常宝贵,他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地震灾害发生后,省卫生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卫生厅厅长张笑春连夜率队赶赴昭通市巧家县地震灾区,副厅长徐和平随省级工作组赶往鲁甸地震灾区,厅应急办等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协调救援工作,并已安排省级各医院和临近地震灾区的昆明市、曲靖市卫生部门做好接收救治伤员准备,及省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准备,随时待命。

……

与此同时,定点医疗机构、野战医院、医疗点、巡回医疗队有机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迅速构建。

8月4日,省级医疗卫生救援队已陆续到达地震现场。

4时30分,省级6支医疗救援队83人和四川医疗队28人首先在龙头山镇沿河村完成集结,分9个组向龙头山镇受灾最严重,交通阻断伤员无法运出的9个自然村进发;省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救援队13人到达鲁甸县疾控中心,帮助指导进行灾后风险评估和灾后防病防疫工作,省中医院14人安排在昭通市中医院和鲁甸县医院指导伤员救治;重庆市医疗队在昭通市人民医院帮助指导伤员救治。

灾情的严重程度难以想象。眼前的情景让人惊呆了:高山还不停地向下滚落巨石;所有的房屋都被摧毁,剩下的也是摇摇欲坠;耳边传来撕心裂肺的呻吟……这一切强烈地震撼着救援队员的心灵。

时间就是生命。

救援队化整为零,各自为战,立即投入到与地震灾害争夺生命的艰苦战斗中。

【镜头一】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迅速组建医疗急救队赶赴灾区。第一批22名队员于当晚赶赴灾区。并配备了野战手术车、床旁X光机、手术器械等必备物资,以确保灾区急救手术、危急重伤员抢救及转移等工作。

8月4日早上6点15分,急救队赶至巧家县医院。早上九点完成了县医院所有收治的17名伤员的伤情评估及专家会诊确定了治疗方案。之后,医疗队又赶往仁安医院,对收治的13名伤员进行会诊,指导该院专家完成了治疗方案及伤情评估。

截至到8月5日8时,省一院治疗队对巧家县医院及巧家仁安医院共救治伤员88人,并进行了11例手术,待手术7例。

【镜头二】

8月3日下午,昆医附二院派出了一行7人的首批医疗队,,全力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在进入震中龙头山镇最偏远的八宝村后,昆医附二院医疗队所有队员忘我工作。截至8月5日中午12时,医疗队共前期治疗、转诊伤员23人,其中重伤员8人、危重伤员1人。

目前,医疗队全体成员仍在持续奋战。

距离鲁甸“8.03”地震黄金救援72小时已经越来越近了,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武警消防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正在争分夺秒地为寻找幸存人员、救治伤员而努力。

【镜头三】

8月3日下午4时35分许,驻扎在某训练基地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野战医疗所正在进行战创伤技术训练,突然获悉云南昭通发生6.5级地震,医疗所立即停止训练,全员全装紧急集合,等待上级命令,随时准备出发。

6时10分,医疗所接到上级命令,抽组50人的医疗队赶往灾区。命令一下达,124名医疗所队员纷纷请战,所属组、排争先递交请战书,坚决请战。50分钟后,医疗所所长、医院副院长陈瑛带领25名医疗队员携带清创急救包、急救止血药品等急救器材及一辆救护车先行出发。

7时30分,医疗所接到军区第二道命令:前往灾区的医疗队人员增至100人,全力救治受灾群众。医院迅速增加抽组队员奔赴灾区一线。

9时11分,昆明总医院接到上级第三道命令,除从马龙训练基地出发的队员外,院本部再抽组60人的医疗队。接到命令后,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前往灾区

8月4日1时30分,昆明总医院野战医疗所第一梯队抵达昭通市鲁甸县,是第一支到达地震灾区的救援医疗队,应当地县委、县政府要求,迅疾开赴距县城约15公里处的临时救治点展开紧急救治工作。

【镜头四】

8月4日上午9时许,曾参加过汶川、玉树、舟曲、盈江等抢险救灾的云南边防救援部队在距离震中龙头乡25公里时,受暴雨及山体塌方影响,道路交通中断,部队行军受阻。为第一时间救治伤员,指挥长张琪果断下达命令,部队步行向灾区挺进。

“老乡麻烦你,我搭乘你的摩托车进去吧,里面还有好多人等着救治呢。”边防总队医院院长陈本善将军向一骑摩托车小伙打招呼。

“没问题,上来吧,你们都是来为我们服务的。” 陈本善二话不说带上一名医务人员,冒着余震及塌方向龙头乡挺进。其余官兵也跑步向灾区挺进。并最终与陈本善院长在龙头乡光明村汇合。

部队徒步行进中,陈本善院长路遇受灾群众求援,称光明村附近受灾严重,道路垮塌,大量伤员无法运出,陈本善果断变更行进路线,指挥医疗救援队队员向光明村跑步行进,抢救转送伤员22人。

前往光明村的道路现仍在垮塌,龙泉村被山体滑坡全部掩埋,医疗救援队现在龙泉村抢救转移伤员,现因山体滑坡,车辆无法进入,伤员全部通过救援队员肩扛手抬运出。

伴着不断的余震,在不停晃动的帐篷里,白衣天使们夜以继日,忘我施救,拯救者一个又一个生命。

“医生的天职,为了救人,一切都值得”,用医疗救援队员们自己的话说,这是在尽自己医生的天职。

“生命救援,争分夺秒”

首部救灾专列托起灾区人民生命的彩虹

缺水、缺人、缺设备,面对大量需要救治、安置的伤员,自身受灾严重的昭通市、鲁甸县各级医疗机构难以应对。

卫生部门决定将舟曲所有重伤员转运到兰州、天水等城市进行集中救治。

“呜呜呜……”随着汽笛长鸣,8月5日21时,云南首趟运送17名鲁甸地震伤员的“救001”次救灾专列停靠在昆明火车站一号站台。

早就在一旁守候的数十名医务人员纷纷迎上前去,检视、护送,抬进救护车……一切都有条不紊。

最好的设备、最好的病房、最强的救治力量均准备就绪,一条条医疗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30分钟后,这17名伤员被分别送入昆医附一院、昆医附二院以及红会医院。

这是云南首次为地震受伤人员开通的救灾专列。

这趟救灾专列于当日15时32分从昭通火车站始发,历经5个多小时才到达昆明火车站。

与时间赛跑,早一分钟到达就可能多救一个生命。

为了让伤员提早获得治疗,昆明铁路局特事特办,加强运输调度组织,一路开“绿灯”,以最快的速度转运伤员,使列车提前了一个多小时抵达车站。

由于此次转运的17名伤员大都是骨折等外伤,需要通过担架才能上下列车。

为了病人着想,铁路部门将火车车窗卸下,将伤员从车窗口抬上列车。此外,为方便转运伤员,列车员还将卧铺车厢的中铺掀起,为伤员创造更大的空间。

同时,铁路局还提前对列车进行消毒,对食品、饮用水、水果等进行安全检测,为伤员准备病号饭,让伤员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能得到安全、周到、温馨的护理。

负责此次转运工作的云南省副省长高峰表示,由于此次地震强度大、烈度大,给灾区造成的损失较大,导致伤员较多。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救人放在了第一位。

“为了让重伤员得到更好的救治,云南对在此次地震中受伤的伤病员高度重视,首次以救灾专列的形式运送伤员,突出了以人为本,显示了我们对伤员的关怀。”

省卫生厅副厅长杜克琳介绍,第二批转运至昆明的伤员为17名,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年仅8个月。

“这次转运较为特殊,毕竟要在列车上呆上5个多小时,为了伤员的健康着想,所有伤员要经过我们的专家风险评估之后,认为无风险才能转运。而且为了方便衔接,我们下面的医院已经将伤员的基本诊断发送给了各家医院,以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为病人诊治。”

为了将这17名伤员转运至昆明,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做了大量工作。

该院副书记钟红萍表示,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医务人员跟车站义工、武警官兵以及志愿者一起,共同将伤员送上专列。

“考虑到路上将近5个多小时的时间,我院5名医护人员在列车上进行专门护理,让他们顺利抵达昆明。”

“生命接力,永不言弃”

伤员千里空地联运大转运

时间就是生命。

与此同时,一场考验默契与速度的空地联运也在昭通与昆明上演。

16时20分,安装有专用医护担架的MU7691航班从昆明起飞前往昭通,此趟航班还搭载了中国紧急救援安阳救援基地的救援队伍40余人奔赴灾区。

16时56分,飞机安全降落在昭通机场。飞机落地后,东航机组人员协助将3名伤员抬上飞机,并安全固定在已安装好的医护担架上。

17时42分,东航MU7692搭载3名震区伤员从昭通机场起飞,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于18时13分安全抵达昆明,这也是昭通地震后首个运送伤员的航班。

5日18时25分,载有3名伤员的民航客机刚降落至昆明长水机场,等候多时的43医院的医务人员便从“绿色通道”开进救护车,火速将3名伤员送入车内驶往医院。

在机组人员的协助下,医护人员依次抬下3名伤者,转移到早已等候在机场的救护车上,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地震发生后,云南机场集团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云南民航成立了以云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为指挥长,东航、民航西南管理局、民航云南监管局、昆明机场等单位负责人及昭通机场各保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合应急指挥中心,对救灾飞行工作实行统一指挥,有效确保空中救援通道安全畅通,应急救援工作高效。

昆明机场以及昭通机场也全面部署航班保障、伤员及救援物资输送、医疗急救等工作。并建立了抗震救灾绿色通道,保障救护车辆直接进入机坪到达飞机舱门口。

而东航云南则为伤员运输准备工作,迅速确定调配一架昆明停场的波音737飞机,机务人员于13时开始对飞机座椅进行改装。为发挥飞机的最大运能,机务人员选择对飞机的46排左侧至51排左侧座椅靠背及右侧49排至51排座椅靠背进行改装。

正是这一救援绿色通道为三名伤员获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这是一场空地生命救援的接力赛,我们是最后一棒,不容有失。” 43医院政委黄国林表示。

19时45分,载有3名病人的救护车抵达医院住院部,5分钟后,3名伤员迅速被安置到位,实现了空地救援无缝对接,急需救治的伤员零等待。

为了伤员尽早得到妥善救治,骨科副主任李军和汤逊顾不上饥肠辘辘就迅速组织骨科、麻醉科、ICU重症监护病房和肾脏科等科室专家会诊,对3名伤员伤情进行进一步诊断。包括政委在内的医务人员则在旁安慰病人。

“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会给您做最好的治疗。”

“谢谢,谢谢解放军医生。”这让81岁的王康芬老人热泪盈眶。

“生存保卫、再创奇迹”

用爱铺垫 爱心送到心里面

24岁的刘运仙在这次地震中遭遇了不幸:她6岁的大女儿不幸身亡。但另一方面,她又是幸运的:被埋了一个多小时的她跟8个月大的小女儿在此次地震中获救。

由于左腿骨折,加上小女儿肺部感染,她跟女儿被转送至昆明接受诊治。5日下午,刘运仙带着女儿坐上了开往昆明的救灾专列。21时40分,包括刘运仙及其女儿在内的5名伤员顺利转运至昆医附二院。

在医院的CT室外,护工何清芬手里捧着一束粉红色的康乃馨。

“这束花是给伤员的。”

何清芬微笑着说,“伤员现在进去做检查,我帮她拿着,看起来伤员的精神状况还可以。”

院长马林昆表示,这是为了能让伤员安心治疗,医院特意为每位伤员都安排了一名护工。为了解决伤员和家属的实际困难,医院还专门为他们准备了食宿。“我们专门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宿舍腾出来给伤员家属住宿。”

晚上10点,昆医附二院的专家聚集在会议室里,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工作安排。

“目前专家已经做了一个初步的会诊,8个月的小孩是肺部感染,另外四个是骨伤。刚才经过专家的初步会诊,骨科的四位伤者要作进一步检查。”马林昆说,专家组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等检查情况出来以后,还将为伤员制定一个更加详细的治疗方案。

昆医附一院是目前接受地震伤员最多的省内医院,达到7人。

在火车站的接诊,附一院就给每位伤员配备了至少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

该院党委书记王平告诉记者,对于此次接受的地震伤员,该院采取科室主任与专家两级负责制,具体按照不同伤者病情,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要求全院包括后勤在内的全院要行动起来,对伤员家属进行妥善安排。精神科还将组织成立精神心理辅导小组,对七位伤员进行全面的心理辅导。

王平介绍,目前医院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都已投入工作,各科室也增派人手为伤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晚上十一点,在骨科病房门口,一位医院工作人员前来向伤者家属联系住宿安排。“医院为所有伤者家属提供了住宿,让他们能够安心睡个好觉。”

红会医院则在床位拥挤的情况下给伤员腾出了3间病房共计15个床位。此外,各科室也预留了一定床位。党委书记田树明介绍,院方除了为伤员准备专门病房外,还给家属提供了病床方便便陪护。

这次地震中,为了更好地救治伤员,包括红会医院、昆医附一院、省一院、43医院等省内数家医院都接收到了转运来的重伤员,少则2人,多的有7人。

对于这些重伤员,各家医院都开通了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放射科、检验科、ICU随时待命,院方在床位拥挤的情况下还给伤员腾出了30至40个不等的床位。

就是这样,医护人员联动作战,为每位伤员进行会诊,确定病情,并成立治疗小组,制定救治方案,为每位伤员配备医生、护士;

后勤保障部门一一安置好了伤员及陪员的饮食和住宿;

一条标语,一束鲜花,一个微笑,一句暖话……

用爱铺垫营造温馨氛围,都让伤转运过来的地震伤员与家属倍感温暖。

大灾面前方显天使本色。

一次攀越高山的生死救援,让人深深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炽热情怀,心手相连、血脉相通的民族骨肉亲情,又一次在云岭高原生动上演。

生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