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冬至食俗考

来源:互联网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时自然成岁,转眼已是旧岁近暮的冬至节气。眼下太阳行至最南,昼最短,天十分寒冷。

尽管不如春节、端午、中秋那般热闹,但安静肃穆的冬至也有不少重要的食俗。南京人要在这天吃上一碗小葱拌豆腐,而常州人相信“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块热豆腐”的说法。另外,苏州的冬至节里,亲眷之间要互送点心盘,以豇豆、赤豆沙和萝卜丝为主料制作的小小糯米面团充作供品,大江南地区的“供冬至团”说法也源于此间。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俗语“冬至如大年”就来自传统的姑苏人家口中,他们在冬至夜会备好冬酿酒,桂花酿造的这种米酒香气宜人,可与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一起配饮。而杭州人却是煮一碗赤豆饭蒸上几块新米糕,并将冬至那天吃剩下的鱼头鱼尾放在米缸里过一夜,翌日再拿出来品尝,这样的传统被称为“冬至尝安乐菜”。来到了金华城村,我们还会看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摆出酒肴来欢庆,而贵州的情况却也相近,只是席间普遍吃狗肉。说起来,冬至食俗大相径庭,但南北各地饮米酒、吃长线面的习惯几乎都差不多。

耳边经常听到的“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大概是自《燕京岁时记》记载而来:“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还有另一种冬至吃馄饨之俗是来自道教,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至日昏蒙,阴阳两气交替,意象上十分混沌。现在的寻常百姓家里,冬至也已不再是只尝馄饨一味,有心的主妇会特地买来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来制作一道“祛寒娇耳汤”,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而得名。而传说中,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穷乡亲眷,所以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一碗小饺暖尽心头寒,而“娇耳”就是现在的饺子。在大江南地区,除了馄饨与饺子之外,冬至的必备食物还有汤圆。“圆”一贯都意味着团圆、圆满,但不同于元宵节品尝的汤圆,冬至吃的汤圆被称为“冬至团”,这也能在古人的诗句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中找到食俗渊源。

家里的老人总会说“气始于冬至”,意思是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的养生最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思邈老先生提倡在这一节气要增苦绝咸,以补肾未上。因此,家常补气的食方,可以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抑或尝试小火慢炖一大锅莲藕猪脊髓汤、牛肉红枣汤与家人一起分享,都是这个节气里补中益气的汤品。

冬至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