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文史哲榜】年代戏

来源:互联网

?

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是高晓松《如丧》一书的副标题,这是诗人、音乐才子、电影导演、脱口秀主持人,“跨界王”高晓松日前推出了时隔12年之后的第二本作品集。对于颇具哲学和宗教意味的书名《如丧》,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解答:“年轻时一切都如来,现在一切都如丧”。

他说:“迄今为止,我把所有喜欢做的事情都做了,并且除了恋爱和旅行,都已换成了钱,虽不多,够生活。所有人都老了,再没有人死于心碎。我数着日子和钱,等着永逝降临。”

不知为什么,人一旦过了青春期,就苍老得特别快。时光如梭这些词,在这之上就如同一道措手不及的闪电,一忽儿间,我们已经在祭奠曾经的年轻岁月。我们终于已经老了。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小说:以高晓松成长的青春时代为背景,展现高晓松、老狼、郑钧等一代人的文艺青春及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氛围;而第二部分收录了高晓松多年来创作的电影剧本原型故事;第三部分是随笔散文,前后时间跨度颇大,记录成长、变老是件琐屑的事。第四部分收录了高晓松最袒露心声的两篇专访。

“多年以后,你会有一家开在深林湖畔的书店。苔痕上阶,鲜花盛开,孩子们在秋千上玩耍,你朝着远山发呆半晌。有旅人走来,清茶墨香,诉说一路传奇与城市忧伤。斜阳一抹,斑驳横陈,女人忙碌于主楼,炊烟涂抹上弯月。陈酿微醺,红烛残卷,与张岱讲微博涂炭、聊明末过往。一夜梦醒,落地成尘。”?

“许多年以后,你会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晨起,日出,妻儿玩沙戏水,追逐拾贝,有海鸥低飞耳语。垂钓浩瀚,深潜入水,对话神奇世界。午后温暖,读书,神游,仰卧细沙,小憩片刻。暮色,一页扁舟,数柄残烛,三五好友,对酒放歌,今夕何夕。” ?

沈宁先生是以为旅美作家,他于1983年夏自费赴美留学,86年获硕士学位。西迁旧金山任教,后在多家美国公司任职,曾在美国之音做新闻主播,亦于美国联邦空军军官学院任文职教官。?

《唢呐烟尘》,是作者纪念外公和母亲的传记,也是陶氏家族的传奇故事,更是中国现代历史的缩影。

湖北黄岗官宦世家公子陶希圣,是作者的外祖父,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时参加五卅运动,北伐战争时投身北伐军,三十年代主导“中国社会史”论战,七七事变时在北京大学做法学院系主任,抗战时期先是汪精卫亲信后为蒋介石文胆,《中国之命运》的实际作者,又曾一度为蒋经国授课解惑,文史法经集于一身,在学术风云与政治旋涡中荣辱浮沉的一生。

而其长女陶琴薰,作者的母亲,虽贵为大小姐,却历经困苦童年,九死一生,在北伐军校度过少年时光,风雨残存。青春岁月,她跟随父母,于战乱岁月中颠沛流离,几度生离死别,历尽世间苦难。在?她斑驳陆离的生命中,曾见过胡适、陈独秀、汪精卫、杜月笙、周恩来等等传奇人物。?

近年来“旅行”这个词,这项行动,被冠上了许多标签,其中就有“梦想”。

在都市里一年,不过是大同小异的365天,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吴非知道这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偶然的机会,他知道有一种旅行,方法很贫穷,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打工旅行。2010年4月,他辞职,带着200美元前往新西兰,开始了这段冒险的旅程。

在新西兰,吴非干了十几份不同的工作:猎人的助手,监狱临时演员,日本餐厅厨师,猕猴桃果园摘果,葡萄园剪枝,大学清洁工……他在当地人家换宿,喂猪、劈材、除草,自由自在做农民。打工攒了钱,便去旅行。

基督城、皇后镇、米尔福德峡湾、奥克兰、罗托鲁瓦……在这个天堂的国度里,人生是如此不同,生命还有无数种可能。他一个人去汤加丽罗国家公园徒步探险,还差点被大风吹走了。在苹果包装厂,他邂逅了现在的台湾女友。和爱人的环岛旅程,让他拥有了一段成人以后最无忧无虑的回忆。

这些都在他所著的《打工旅行》之中,因为他知道,有些事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去干,如果不去做,永远也不知道能超越自己。   ?

《哲学的慰藉》一书是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可以找到慰藉。?

他认为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德波顿用他美妙华丽但不影响阅读乐趣的文字带领我们进入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大师们的精神和生活世界。?

提到“文革”,着实是个敏感的词,当今中国各个阶级、各个层面都在反思其对中国的影响,它的破坏力完全强于内战,而关于它的思考也会影响所有的后来人。

正如雪屏写的《大串联:红色年代激情泛滥的侵略性青春》。

作者自己称:假如没有那次大串联,我现在可能也跟很多人一样,娶妻生子,买房置地,赶上黄金周什么的还去什么地方旅旅游。老了,就打打太极拳,跳跳交际舞,或开车到水库钓钓鱼。恰恰是我十七岁的那次出行,叫我知道了人的内心深处蕴含着那么多深不可测的黑暗层面,几乎想都想不到……这一发现,居然影响了我的一生。

不敢正视过去,自然无法直面现在。那整整一代人的,心痛,哀凉,我们无从感知,因为我们生活的年代已经完全不同。

我们终于老了,可以静下心来谈一谈过去和未来,而这过去和未来,就是一场年代戏。

年代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