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长江证券刘元瑞: 第一位分析师出身的券商总裁在新时代重塑证券研究内核

来源:互联网

唐辉俊

2007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完成硕士学业的刘元瑞,因为对经济学颇感兴趣,想要从事一份证券类工作,而长江证券(000783)是当时唯一一家总部在武汉的券商,他与长江证券的交集从此展开。

凭借着勤奋与专注,入行第三年,刘元瑞便跻身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钢铁行业前三名。此后更是一路获奖,2011年至2017年蝉联七届第一名,获得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荣誉。专业上的出色表现,使得刘元瑞获得充分认可,10年时间里,完成了从分析师到长江证券总裁的跃升。

如今,执掌长江证券近5年,刘元瑞感触颇深:“管理不是上位者的作威作福,也不是替别人拍板做决策,更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位置稳不稳,而在于激励他人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其核心在于是否具备牺牲精神。”

近年来,面对券商行业愈发激烈的竞争,如何从传统同质化业务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是各家券商不断摸索探寻的方向。对此,刘元瑞的答案,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投研驱动、科技赋能”两大战略。

“自驱力”是成功的关键

1982年出生的刘元瑞,如今刚步入不惑之年。执掌长江证券近5年的他,喜欢用“一学校、一行业、一公司”来概括自己的履历。刘元瑞出生于湖北,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财务金融硕士学位。

初入职场时,刘元瑞经历过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实施自我管理”。不同于学生时代,工作之后,外在的约束消失,刘元瑞时常不知道下班之后要干什么,这种目标感的缺失让他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刘元瑞不断提醒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很小,但就是这一点点小小的差距,造成了日后每个人巨大的不同。在他看来,个人的禀赋其实相差不大,在职场跟学校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主动型学习与被动型学习。“没人逼你的时候,自己也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刘元瑞说。

刘元瑞好学的特质很快在职业中显现,2010年,入行仅3年的他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钢铁行业第三名,并于2011年首次拿下第一名,成为了长江证券研究所历史上第一位登顶新财富第一名的分析师。此后6年时间,刘元瑞皆保持着这一名次。2017年,在完成七连冠后,他获得了“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荣誉。

“年轻人应当志存高远,尽管当下也许看似普通,但一旦你拥有远大的目标,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收获成功。”他表示,自己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保持着“自驱力”。

如今在职场奋战十余载,刘元瑞愈发感受到自驱力的重要。他认为,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白哪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失去的,这是自驱力形成的关键。

传承研究价值

迎接研究新使命

分析师作为一个独立职群在中国出现,已有约30年的发展历史。在刘元瑞看来,证券研究行业初级入门相对容易,做好做精却较难。他表示,“证券研究行业进入门槛不算太高,看似没有护城河,实则护城河很深,因为这个行业会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研究能力上的积淀。”慢工出细活,研究上形成的壁垒几乎无法轻易攻破。

不过,通过扎实研究建立壁垒,并不容易。“新晋分析师一开始想要纯粹依靠研究立足是很难的,因此,部分分析师的着力点更多体现在如何将自己的研究销售出去,这样的行为难度相对较低。证券研究本来是一个追求客观与冷静的职业,可是也会偶有短视行为发生。”

“但是,对于证券研究行业而言,要想在长期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依然需要回归研究本源。”刘元瑞强调。

“证券公司的转型,核心在于提升市场定价能力。一家券商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摆脱低水平的竞争关系,就得拥有跟别家不一样的定价能力,而定价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自己的研发部门,券商研究所本质上就是证券公司的研发部门。”刘元瑞表示。

“在资本市场改革的引导下,券商研究的价值也再度提升。尤其是注册制推出后,科创板跟投收入逐渐给券商利润表带来可观的贡献,研究的价值发现功能逐步显现。研究在对券商核心业务的潜在驱动上彰显价值。经纪业务、资产管理、自营、投行,未来都需要研究的直接或间接介入。”与此同时,券商研究也处于新一轮转型中,从前,研究所更多在对外服务,未来,其将全方位地赋能整个证券公司,打造服务券商整体业务的研究能力,成为其格局和使命。

坚持内生培养,塑造团队精神

2015年,年仅33岁的刘元瑞被任命为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一年后,刘元瑞通过内部竞聘选拔的方式升任长江证券副总裁。2017年12月29日,刘元瑞正式接任长江证券总裁一职。

这种大胆启用新人、坚持内生培养模式,是长江证券一贯坚持的风格,目前,公司90%以上的人员都来自校园招聘。研究所内更是以年轻人为主,新人培养的文化特征尤为鲜明。刘元瑞介绍,长江证券本质上属于团队文化,“最好的青春,我们在一起”,是刘元瑞在担任长江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时写下的一句文化宣言,希望营造“正直、阳光、活力、勤勉、拼搏”为核心的长江文化。

什么是团队?他解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团队跟个人是对立的两面,维护团队利益,首先要懂得牺牲,这种牺牲不是指个人单纯的付出和奉献,也不是仅靠情怀去牺牲或者换取什么,而是一种理念。刘元瑞希望,在团队内部打造一种价值观,即当你懂得奉献、学会牺牲后,最终反而会收获更多。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之所以如此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刘元瑞给出了自己的原因:一方面,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个人的能力往往并不能满足公司整体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长江从不希望也无法依靠高薪来找到最好的人才。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只能依靠团队的力量,用我们的实际经验来证明,依靠整体的力量,是可以比个体的力量强的。”

长江证券研究所的团队式内生发展之路,也在市场中不断被验证。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长江证券自2010首次步入“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十,至今已连续10年保持第一梯队,并于2020年、2021年两次获得“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一名,成为当之无愧的“研究天团”。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他人

从研究转战管理,刘元瑞却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至今依然保持着分析师时期两点一线的工作节奏。刘元瑞坦言,自己没什么其他的兴趣爱好,除了必要的锻炼和休息,剩余的时间基本都在工作。

同时,作为管理者,在业务上应当争做表率。“如果你想带领一批优秀的人去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你自己本身要是优秀的,需要在专业能力上有过硬的表现,不然很难服众。”

转战管理岗位后的刘元瑞,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表示,“职位的上升,意味着承担的管理职责就会更多。所谓领导,本身就是承担管理职责的,而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励他人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而不是替别人拍板做决策。”

在他看来,团队管理者首先应该懂得“牺牲”。“管理不是上位者的作威作福,如果说团队需要有牺牲精神,那管理者是最需要‘牺牲’的。管理者不能只在乎自己的位置稳不稳,其核心应该是所管理的团队怎么样。”

升任总裁后,他更将过去在研究所推行的“青年文化、平台文化、内生增长”的管理模式推及全公司。“希望集团在未来发展中,同样可以秉承这一文化,让青年在这个平台上,用最基本最朴实的劳作沉淀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最终在正面战场赢得属于自己的尊重。”

两手抓:科技赋能+投研驱动

作为一家老牌券商,长江证券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立足中部,辐射全国,如今的长江证券已从最初的区域性券商发展成全国性综合金融服务商。面对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行业创新发展的新机遇,长江证券近年致力于财富管理转型,并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赋能”与“投研驱动”两大战略。

入行至今,刘元瑞一路见证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行业生态变化。在他看来,金融科技是证券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变量,是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未来券商之间的竞争体现在两个维度,在产品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券商之间的顶尖竞争更多体现在科技层面。”

刘元瑞介绍,长江证券目前正在着手智能平台的打造,其目的主要是为产品端以及投研端赋能。“金融科技将对券商整体业务全方位赋能。”刘元瑞说。在向财富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创新与金融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而基于数智财富管理的综合能力,利用新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客户感受,提供科学、智能、高效的金融服务,将成为财富管理机构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作为第一位分析师出身的券商总裁,刘元瑞通过十余年的努力,为分析师探明了一条满载正能量的发展路径。刘元瑞是第一位,但不会是唯一的一位。中国证券研究行业,紧跟着金融改革步伐,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创新等方面,已承担起重要的新使命。在新的征程中,将有更广更远的空间,等待分析师们发挥更多的价值。

刘元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