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15亿自购资金驰援入场,公募为何“真金白银投自己”?

来源:互联网

公募巨头们的自购接力仍在继续。

11月6日,嘉实基金宣布出资1亿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这也是此轮自购潮中“接棒”的第7家公司。在此之前,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等6家公募“每日一购”,陆续发布自购公告。至此,此轮自购金额已增至12亿元。若将目光拉至10月初,这一累计金额已接近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7家公司曾在今年8月的自购潮中分别公告用5000万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时隔两月力度进一步加大,无疑在以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信心。据记者多方了解,此轮“自购潮”或将继续扩散,有部分机构表示目前对自购处于评估阶段,后续将陆续公告。

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自购高峰期通常发生在行情低迷时期。而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真金白银投自己”的行为有明显增加,刷新纪录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减少。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市场企稳之际,市场格外关注增量资金来源。基金公司自购行为通过真金白银和投资者利益深度捆绑,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但不能代表其投管能力的好坏。

四季度自购金额增至15亿元

11月6日,嘉实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1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这也是今年8月以来嘉实基金第二次官宣自购。

从10月29日至今,已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轮番下场。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等公司各自购2亿元,招商基金、嘉实基金则分别为1亿元,截至目前,此轮自购潮涉及的金额已经增至12亿元。

除了用真金白银呵护资本市场信心,与此轮自购公告伴随而来的还有各家掌门人的发声表态。11月6日,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表示,曙光已现,多维度指标已显示本轮A股“市场底”或已筑成。

“当前,伴随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和估值调整,A股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凡也表示,积极因素正在汇聚,为资本市场稳定向好提供有利条件。

“投资者一直期盼的市场拐点正在来临。”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认为,经济底、政策底、盈利底、估值底、情绪底,A股“五重底”已经相继出现。回顾过去两年上证指数三次跌破3000点,主要出现在市场情绪最为悲观的时期,往往也意味着市场进入底部区间,是良好的逆向布局机会。展望未来,无论是国内经济还是A股,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联席)兼总经理刘晓艳则指出,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信心,践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用长期配置思维克服短期波动,去获得穿越周期的长期稳健回报。

记者注意到,在本轮自购潮掀起之前,已有多家机构陆续公告自购。除了基金公司以固有资金申购旗下产品,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自掏腰包”宣布增持所管产品。整体而言,自购对象多为旗下权益类产品或者在售新基金。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10月至今自购金额已累计近15亿元。

例如,10月26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称,景顺长城基金及全资子公司景顺长城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将出资1000万元认购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基金。10月25日,华西基金公告称,华西优选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李健伟10月24日出资570万元认购自己管理的基金。

一般而言,在市场面临较低迷行情、基金大幅回撤时,往往能看到基金公司自购旗下产品,背后大多是出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产品顺利募资等考量。例如在去年的强预期与弱现实背景下,市场行情一波三折,18家公募基金公司或资管在当年10月17日至18日两天内密集宣布自购,涉及金额超过15亿元。

为何“自掏腰包”

事实上,基金公司的自购举动并不罕见。Wind数据显示,自2002年首次开启自购以来,基金行业每年自购数量和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一年自购超过上百次,55家机构合计净申购规模超过21亿元。

而2018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市场加速扩容,在市场进入熊市、权益投资情绪低迷的背景下,基金公司自购行为有明显提速。据第一财经统计,2018年至2021年,基金业每年自购次数超过5500次,实施这一行为的基金公司均超百家。2022年这一纪录迅速破万,145家机构累计实施了10340次自购,合计净申购超过600亿元。

如今,这一纪录再度被刷新。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有142家公募基金公司或证券资管公司今年以来自购次数达1.3万次,区间累计净申购1645.46亿元,远超过去四年的净申购总和,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

为何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自购速度增快?华宝证券认为,随着资管新规打破刚兑、A 股市场结构性行情促进基金“赚钱效应”等影响下,公募吸引了更多个人投资者的目光。加上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及规模攀升,带动自购增量。

另一方面,近年来,投资者结构变化,个人投资者资金增量显著,而国内市场行情呈现剧烈波动,此时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更需要基金管理方的正向反馈与积极信号,基金公司自购行为是较为直接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589亿元是申购货币市场型基金,这通常是基金公司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因此自购权益类产品或许更有参考性。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11月6日,今年以来申购旗下权益产品的共有119家机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净申购金额分别为11.81亿元、28.66亿元,合计超过40亿元。

若将类型进一步细分,今年以来有342只计算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获得基金公司“加血”,如前海开源中国成长分别在今年4月和6月获得2次申购,年内合计获得净申购2.79亿元;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则获得超过1亿元的净申购。

积极因素正在汇聚

从近期来看,部分基金公司此前公告的自购资金正陆续投入市场。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共有20家基金公司10月以来进行了自购,合计申购基金29只,累计自购金额约3.71亿元。

其中,获得自购的基金类型主要为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区间净申购分别为9002万元、1.55亿元。从基金产品名称来看,行业偏成长方向更为踊跃,如偏医药、消费电子、新能源方向ETF的规模增量较多。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记者表示,在市场企稳之际,市场格外关注增量资金来源,公募基金自购可为市场注入增量流动性和市场信心,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

“从历史上来看,上市公司回购和公募基金自购的出现是市场建立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市场酝酿上涨行情的重要特征。”华东某权益类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市场情绪低迷时,通过自购缓解负面情绪,还可以防止大规模赎回带来的踩踏以及规模快速缩减,同时也可以低位加仓。

站在当前时点,他认为,近期而言,市场情绪也受到明显提振,此前超跌的成长性板块获得了仓位回补。总体而言,在增量资金加速入场,人气板块集体爆发的背景下,市场后续或仍具进一步上攻之动能。

“我们依然维持反弹行情开启的基本判断。”金鹰基金权益基金经理助理策略研究员金达莱对记者表示,前期外资持续流出的不利局面已有缓和,投资者此前普遍较悲观的负面情绪有望改善,A股市场或有望开启一波反弹行情,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正在实质性发生。

基于这一判断,他在行业配置上建议均衡配置应对较快轮动,短期成长风格偏强,四季度加大对低估值、低筹码的关注。中期维度以高股息为代表的稳健型配置策略或也仍然会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当然短期超额收益或仍将落后。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偏谨慎观点。沪上一位投研人士也提醒投资者:在前期市场快速大幅调整从而情绪释放后,市场可能已经触及中期底部区间,但由于市场情绪修复需要时间,对A股边际变化的感知可能有些缓慢,因此在市场见底后整体估值修复速度可能偏慢。

1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