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复杂的普京“大帝”!

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他当过克格勃、俄罗斯总理、俄罗斯总统,然后又当了一遍俄罗斯总理、俄罗斯总统。政治之外,他让男人惊呼“到底有没有普京不会的项目”,女人唱着“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政治上,普京对内对外表现出来的多面性,更是让多方难以捉摸。

普京这个人有多复杂?复杂得让人看不懂。

最近乌克兰局势急转直下,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已经下令,俄罗斯军队入侵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俄罗斯否认),而且西方各类媒体,几乎一致把局势的糟糕归咎于普京;但这两天又有新闻说,普京获得一些组织提名,竞逐2014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理由是因为普京努力,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答应在国际机构监督下,交出化学武器销毁,避免了美国轰炸叙利亚,也就是避免了一场战争。

媒体在报道普京诺奖提名时,一般都不会忘记点一句:乌克兰的局势,可能会影响普京的竞争力。

实际上,一面被指责是紧张局势的制造者,一面又获得诺贝尔和平进提名,这一强烈反差,正是普京复杂性的最佳体现。普京为什么这么复杂?简单地说,是因为俄罗斯目前所处的复杂时代所决定的。

基辛格曾说过,自从彼得大帝(1682年即位)以来,俄罗斯以“每年一个比利时”的节奏,扩张自己的领土。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俄罗斯经历了1917年和1991年两次大解体,中间是苏联时期的恐怖内政和对外霸权,发展之路可谓起伏跌宕。但解体后俄罗斯衰落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而在叶利钦之后登上俄罗斯权力巅峰的普京,却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复兴俄罗斯的强人。他要成为强人,在内政外交上就得采取相应措施。分析普京内政比较容易一些,事实证明,他大大加强集权,议会严重弱化,地方权力大大削弱,普京统治时期,昔日的克格勃势力据说借尸还魂,重新获得极大的政治权力,而且他还用各种手段打击潜在的对手,所以在历次选举中战无不胜。一句话,从分权制衡、司法独立的角度看,普京让俄罗斯的民主制度大大倒退。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从长远看对俄罗斯有害无益,但他却得到很多选民的支持。

国际舞台上,普京的所做作为则比内政上复杂。比如他和美国的关系到底如何,他对欧洲究竟有什么看法,他是否想恢复苏联帝国或俄罗斯帝国,这一系列问题,都难有大家都认可的答案。

不过,如果梳理普京统治时期对外关系,还是可以看出普京固俄罗斯势力范围、尽量在欧亚地区施加影响的思路。

先说俄罗斯势力范围。1991年的解体,余波至今仍未平息。一些解体后独立的前苏联成员国,努力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和试图维系与俄罗斯的关系的势力一直成为这些国家内斗的主要特征。车臣战争、2003年格鲁吉亚、2004年乌克兰和2005年的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最近的乌克兰危机,都是苏联解体这个大地震的余震,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余震不断。这些动荡,让西方看到可乘之机,以为借此可以在地缘政治上削弱俄罗斯。

但是这些地方,无论从地缘还是从政治上,恰恰是俄罗斯认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所在地,也是心目认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这里是普京心中的“红线”,在这些地区,普京大帝是绝不会妥协让步的。这不是说俄罗斯想吞并这些国家,而是绝不会让这些国家轻易倒向西方、加入北约的。

普京:你了解我吗? 奥巴马:……

这次乌克兰事件甚为典型。去年十一月份示威者开始机会时,欧洲声援,美国资深参议员约翰?麦凯恩还现身基辅给示威者打气,好像这里是五十年前的柏林一样。但对普京来说,这里比柏林更加重要,更加核心。乌克兰局势急剧恶化之后,奥巴马说,普京应该明白“加剧紧张局势是要付出代价的”,但问题时,普京的一贯立场是,俄罗斯在这些核心地带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而且正如纽约大学俄罗斯问题专家斯蒂芬?科恩所说,奥巴马除了口头示威,其实没有什么牌可打:派兵?不可能;经济制裁?恐怕首先伤害的是欧洲大国如德国和乌克兰,因此很难协调立场。

总之,这里是俄罗斯认为的核心地带。就普京发动车臣战争,不顾欧洲的人权方面指责,也如2008年他敢“悍然入侵”格鲁吉亚。在这些地区,普京根本不会有让步的。

离开这些地区,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在叙利亚问题上,普京与西方尤其是美国,则是既有较量也有合作。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普京是要尽量发挥俄罗斯的影响,但绝不会不惜一切代价。普京能够调停叙利亚危机,实际上也是因为阿萨德和奥巴马都不想看到一场战争。

至于欧洲,虽然欧洲一直有指责俄罗斯有人权问题,对俄罗斯有戒心,但俄罗斯和欧洲的大国关系相处其实都还不错。

从这些迹象也不难看出,为什么普京既能是一个和平制造者,也是一个危机制造者。他的复杂性的背后,是有他自己的逻辑。

普京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