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东集团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财报,多项核心财务指标超出市场预期。具体来看,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达到2477亿元,同比保持正增长,服务收入达到524亿元,占整体收入的比例达21.2%,再创历史新高。三季度,京东集团净利润为79.36亿元,同比增长33.09%,Non-GAAP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6%。
在财报电话会上,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京东在价格竞争力和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的努力及供应链优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商家数量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用户数量的增加也证明了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的优化。“价格竞争力是京东以消费者为中心这一理念的最重要支柱之一,消费者的低价也要有品质和服务的支撑。长期来看,京东会坚定地去追求用户的极致体验,来维持核心竞争优势。”
实际上,京东的价格竞争力并不会影响其利润的增长。虽然三季度营收增速放缓,但净利润增长率达到33%,显示了京东降本增效效果显现,这背后是其供应链效率的持续优化。例如,京东库存周转率降至30.8天,保持全球领先,这不仅优化了成本,也提升了运营效率。
可以说,京东在过去一年中持续保持稳健的财务表现,进一步证明了其在供应链里“挤水分”,实现消费者获得实惠、品牌和商家获得收益、京东提质增效——三方受益的模式。
收入增速放缓背后
拆解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京东集团录得收入247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7%。2023年第三季度,商品收入1953亿元,同比减少0.9%,服务收入52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2.7%。
尽管营收增速放缓,但三季度净利润表现远超市场预期。数据显示,三季度实现经营利润为9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87亿元增长6.9%。Non-GAAP下经营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12.12%。第三季度京东集团净利润为79.36亿元,同比增长33.09%,Non-GAAP下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6%。
值得指出的是,京东本季度整体收入增速放缓与多个因素有关。一方面,从行业角度而言,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家电零售额规模呈现“N”型走势,即一季度位于低谷,同比下滑3.4%;二季度复苏,同比大增10.7%;三季度回落,同比下降4.8%,而家电占京东商品销售比重较高,事实上,总营收保持正增长的京东已经明显跑赢全行业。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京东持续加码低价策略,在刚刚过去的京东11.11,以“无坑位费、无达人佣金,无套路”为特色的京东采销直播异军突起,成为京东在低价举措方面的又一突破。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平台,京东自营模式下的商品降价会直接影响财报中的收入表现。对比来看,其他平台模式的降价大部分为商家降价,并不会影响平台的直接收入。
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京东的履约开支较上个季度有所扩大。履约开支主要包括采购、仓储、配送、客户服务及支付处理开支,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144亿元增加6.1%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152亿元。京东直言,该部分支出增加主要与采用了更低的免邮门槛相关,这是京东今年8月宣布低价策略的又一举措。
此外,今年以来,京东大力推动对第三方商家的扶持政策,也对收入增速产生一定压力。“近一年来,京东在商家入驻方面大幅下调了多项费用,自营也要给第三方商家让出一些流量空间,比如广告费、佣金的下降均对收入产生一定影响。”一位接近京东人士坦言。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京东本季度收入增速放缓说明其对消费者的真让利、对商家的真补贴。
今年第三季度,京东“春晓计划”升级了20项商家扶持举措,升级后的“春晓计划”为商家带来更多的费用减免。一方面,京东取消了此前90天的“0元试运营”期限,部分商家“0元试运营”时间无限延长,期间无需缴纳保证金;另一方面,京东针对个人及个体户商家,技术服务费率低至零的类目扩展至98%。
这也带动新商家入驻数量再创新高,三季度京东整体商家数量同比保持三位数增长。财报会上,京东高管层表示,公司简化了商家进驻的流程,带动了商家的数量和活跃商家数量,三季度商家数量达到最高水平,越来越多的新商家找到了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壮大。公司预计未来第三方商家的GMV在营收中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超过自营GMV占比。
实际上,三季度,京东商家数量再创新高和第三方商家GMV持续提升,这背后无不得益于京东所坚持的“三毛五理论”。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京东能够让合作伙伴有赚头、让员工有奔头、让股东有甜头。
供应链指标持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京东经营利润率持续提升的背后,是其供应链降能力的持续优化,带来降本增效的直接体现。
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京东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1486亿元、同比增长17%;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600个仓库,管理的仓储总面积(含云仓)超过了3200万平方米。基于扎实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京东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运筹学等前沿的数智化技术,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在供应链里“挤水分”降低全链路成本。
供应链效率的再度提升,一方面体现在相关成本和费用呈现稳定或下降态势。财报显示,三季度,京东营收成本为2089亿元,与2022年同期的2073亿元相比增长0.8%。总务与行政开支为25亿元,与2022年同期的26亿元相比下滑5.6%。总务与行政开支所占净营收比例为1.0%,而2022年同期为1.1%。
另一方面,核心指标库存周转天数持续优化,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京东在自营商品SKU数量达千万级的基础上,三季度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至30.8天,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9天。
这得益于京东在行业内创造性提出、应用的“端到端库存管理”技术,减少了由于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预测误差,从而显著提升了补货决策的精准度,并且缩短了库存管理决策过程的链条,从而不断优化、加快库存周转速度。
更快的库存周转,意味着京东能帮品牌和商家在更短的时间内卖出商品、回笼资金;更高效的智能供应链决策和协同,意味着合作伙伴与京东相互更深入地协作、共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带来的产业效能,这比一个企业单独运作能够减少重复,省下不少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京东C2M(Consumer-to-Manufacturer)反向定制在供应链里“挤水分”,也让品牌商在上游开发制造环节获益匪浅。截至目前,京东C2M已服务超过4000个品牌,节省了80%的产品需求调研时间,新品上市周期比以往缩短70%。
此外,京东在供应链里“挤水分”也覆盖了线上线下全渠道。京东到家依托“海博+宏图”双核数字化系统,助力超过40万家线下实体门店优化供应链运营,在超过2200个县区市构筑“幸福三公里”即时零售生态圈,为消费者提供“全品类小时达”服务。
整体来看,京东在供应链里 “挤水分”,把省下来的钱让利给消费者、品牌和商家,以“真低价”助力激发市场活力,带动自身企业经营和产业生态良性发展。
财报会上,京东高管表示,展望未来,整个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核心优势将不断发挥,且今年调整的正面的影响也会不断释放,包括平台生态的战略等等,预计明年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长期来看,利润的改善还是来自于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平台生态的逐步完善,长期并且稳固提升利润率的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京东在人力资源方面(包括自有员工和外部员工)的总支出就达到259亿元,前三季度人力资源总支出更是高达763亿,是前三季度净利润的3.7倍。众所周知,京东自有员工超过了56万人,其中包含快递小哥、采销等数十万基层员工,京东也是行业内唯一与一线快递小哥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
随着近日京东采销的火爆出圈,关于京东采销与超级主播对比的讨论颇为热烈,除了“没有坑位费、没有达人佣金”、“解读更专业”等标签之外,公众对这批京东采销的一个流传颇广的评价是,“不同于短期就能攫取暴利的超级主播,这是一群深耕行业多年的普通员工,不同于超级主播们买豪宅、买豪车,这群普通员工踏实工作、供孩子读书,因为在他们身后是56万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家庭。”
责编:王璐璐
校对: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