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新的安排,执掌万亿国资逾两年多的国资委主任王勇将重回国务院并上调为国务委员。
王勇来自企业基层,其后转入政府任职。既有企业管理经营经历,也有党口组织管理履历,更有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经验。
个人简历显示,王勇1955年12月生,辽宁盖州人,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他曾担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二三〇厂厂长、党委副书记,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他还曾担任过中央组织部企业干部办公室主任、干部五局局长。人事工作常常被认为是政府管理中比较有挑战的部分,要能娴熟应对各种关系。
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王勇就担任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继而成为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也是国资委的元老之一。在当时的国资委,王勇协助分管企业领导人员工作。分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党建工作局(党委组织部)、机关服务管理局、培训中心。
其后,王勇升至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2008年9月,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后,王勇接替引咎辞职的李长江,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2010年8月重新回到国资委,接替李荣融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是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外界曾评价王勇的领导风格严谨稳健,亦很有原则性。而在接任李荣融之后,他带领了中央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后所面临的经营困境,提出“做强做优”的战略,引导企业从看重发展速度转向重视发展质量,从国资改革大局着手订立国资战略、优化企业生存环境,做事大处着眼、充满魄力。
带领央企扭亏利润负增长
2006-2010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10万亿元,并购重组各类企业达2200多家。2010年王勇上台同时,央企正好站在十字路口上,经营形势已不容许中央企业继续盲目扩张、粗放经营。
在2011年上半年,形势急转,国资委所监管中央企业销售收入增速下滑、企业实现利润持续负增长,不少中央企业面临资金紧缺、成本上升、订单下降、应收账款和存款增加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勇战略性的提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不再是做大做强。
王勇适时要求企业加快销售去库存,“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到了2011年年末,王勇再次要求企业“中央企业要做好3~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应对准备”。
转入2012年,企业调整仍在继续。记者遇到的一位中央企业老总感叹,十年来都没有感受到2012年一般的经营压力,而且是每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压力。
宏观经济的疲软,以及粗放经营的痼疾,令央企“血流不止”。王勇在2012年上半年中,两个月内两次召集全体央企开会,要求强化管理,尽早“止血”。 大力压缩企业投资冲动,优化债务结构,力促降本增效。
“一些企业管理粗放,存在着大量的跑冒滴漏,损失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这些年大家效益好了一些,一些企业过紧日子的思想没有了。”王勇当时在严肃告诫中央企业领导人说,:“不管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上取得多大成效,节约和降本是永恒的话题!”
到了2012年年末,中央企业止血有成效,利润增速转正。但王勇对企业降本增效的要求并未放松。在看得见的生产成本大力压缩后,王勇的目光转向那些不容易被压缩的非生产成本问题上。他在2012年年末提出,严格实行薪酬与企业效益紧密挂钩,切实采取措施控制人工成本,规范职务消费,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希望明年中央企业职务消费做到“零增长”。
在王勇为中央企业定下了“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新战略目标下,也包含了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将中央企业的规范发展推向了制度层面,并在这两年推动央企在中国企业出海有利时机下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参与国际竞争。
到了2012年年末,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7%;累计上交税金总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王勇在国资委任内也交上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大国资”统筹全国
王勇所提出的“大国资”理念也在国资系统内部深入人心。大国资”是指国资委实现监督全覆盖,即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扩大至整个国资领域——不仅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也包括一直被视为国资监管难点的金融国资和文化国资。
王勇上台后,国资委实现了两个第一。召开了国资委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有关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的专题会议,第一次将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与央企负责人齐聚一堂,将全国国资下作“一盘棋“。在王勇任内,国资委出台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5号)》,理顺了上下级国资委交流指导的通道。
更引人瞩目的是,王勇还亲自率队带领当时120家中央企业管理者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省份,这样组团访问在央企以往的发展历史上并不多见。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与新疆、天津、山东、湖北、广东、四川、宁夏、重庆、浙江等地签署了央企和地方的战略合作协议,每个省的协议合作金额都在千亿以上。
这样央地合作的“大手笔”既为中央企业开拓了市场、融通了地方联系,也帮助地方填补全球金融危机中因外资企业撤离、外向型企业萎缩所带来的经济缺口,同时保障地方建设“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的完成。“大国资”指引下的战略合作让中央企业与地方国资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引入地方民营企业参与。
在浙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王勇就坦言,央企要向浙江的私营企业、非公经济崛起学习,学习活力、打拼市场的勇气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共同合作发展符合浙江发展重大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共同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虽然舆论对于“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争议颇多,但实际经济发展中,央企和民企交叉持股已经成为当前市场发展的规律,王勇对此也是大力支持。他也曾提出,继续支持鼓励引导央企与地方国企、地方国企之间、国企与民企等相互持股、联合重组,“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步伐,提高国资证券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