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重组接近尾声,在手新单充沛。3 月30 日,公司发布公告,2022 年全年实现营收497.93 亿元,同比+9.0%;实现归母净利润3.94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7.53 亿元。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40.50 亿元,同比+21.5%;实现归母净利润2.63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7.71 亿元。公司持续推进汽车安全业务整合,全年发生重组整合费用2.41 亿元,其中4Q22 整合费用为0.34 亿元,业务重组接近尾声。公司在手订单充沛,2022 年新获订单总额约76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获订单金额超过460 亿元,占比超过60%。随着公司在手订单的逐步释放,以及安全业务订单结构的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料将不断提升。
毛利率同环比提升,费用管控效果持续显现。4Q22 公司毛利率为11.8%,同比+4.9pcts,环比-2.1pcts,主要系因公司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体系、提升生产效率。4Q22 公司费用率为11.5%,同比-10.0pcts,环比+0.2pct。公司持续优化人员及管理结构、严格控制成本与费用支出、优化全球研发费用结构,费用管控效果持续显现。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3%,同比-2.8pcts,环比+0.9pct;管理费用率为4.2%,同比-2.9pcts,环比-0.2pct;研发费用率为3.5%,同比-2.1pcts,环比-1.1pcts,主要系因公司通过研发中心向低成本地区转移、采取短时工作制等措施降低人工费用;财务费用率为1.5%,同比-2.2pcts,环比+0.6pct。
汽车电子业务全面布局智能电动,持续斩获客户定点。公司汽车电子业务22Q4实现营收44 亿元,同比增长25%。智能驾驶方面,公司持续推进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产品的研发工作,目前在此领域已获批及在批专利超过50 项。公司部分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项目已完成A 样开发和POC。智能座舱方面,公司相关产品实现营收127 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公司与华为继续扩大智能座舱的合作范围,新增为华为合作客户的相关车型提供智能座舱产品,公司预计相关产品于今年下半年开始量产。新能源方面,公司高压快充产品获得多家国际知名整车品牌和国内自主整车品牌定点。公司也在积极推动电控模块多合一的开发,以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汽车安全业务2022 年下半年扭亏为盈,不断拓展国内业务。公司汽车安全业务22Q4 实现营收95 亿元,同比增长24%。公司持续优化人员及管理结构,向墨西哥、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进行结构性转移,推进成本管控,提升盈利能力。2022 年,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提升至9.1%,并于下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致力于推进产品创新,陆续开发量产DMS、MSB、SHS 等集成安全解决方案,在保障车辆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产品单车价值量。2022 年,公司安全业务新获订单约481 亿元,其中国内订单金额占比接近40%。产能建设方面,均胜安全合肥新产业基地第一期项目计划今年投产。公司预计合肥新产业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生产乘用车方向盘系统 400 万件、安全气囊系统1000 万件。
风险因素:汽车行业销量下滑风险;汽车安全业务整合不及预期;公司智能驾 驶业务进展风险;公司智能驾驶域控和ADAS 产品开发风险;新冠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全球汽车智能、安全系统龙头供应商。公司汽车安全业务全球市占领先,整合不断推进,已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全球拓展,在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展开合作,全面布局智能电动,在手订单充沛。我们维持2023/24 年EPS 预测0.69/0.95 元,新增2025 年EPS预测1.14 元。根据我们对公司2023-25 年CAGR=29%的预测,参考可比公司德赛西威PEG=1.2,考虑到公司偏传统的安全业务占比较高,保守给予PEG=1,给予2023 年30 倍PE,对应目标价21 元(原目标价为25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