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迪安诊断(300244.SZ)的走势不可谓不牛。从年初到8月9日收盘,公司股价(后复权)累计上涨了128.08%,基本没有经历大的调整扶摇直上。按照其最新股价和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公司的市盈率(TTM)已经达到97倍。
迪安诊断最初以生化试剂、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起家,代理销售世界最大的诊断产品生产商罗氏的产品。其2011年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上海罗氏在浙江地区多年的代理商。
2004年,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主营业务医学检验,此后又相继设立主营业务类似的南京迪安、上海迪安、北京迪安、济南迪安、武汉迪安等14家控股子公司。截至2012年底,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医学诊断服务占58.6%,毛利率46.53%;体外诊断产品代理占41.4%,毛利率20.37%。相比2011年,公司医学诊断服务占比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明显向医学诊断倾斜。
公司自上市以来,净利润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根据其201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35万元,同比增长47.71%,基本每股收益0.38元。
独立医学诊断服务前景看好
无论是从国外的经验还是国内的需求来看,独立医学诊断服务都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接触过医学诊断,小到做个血常规、大到做个PCR检测(可用于艾滋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都属于这一服务的范畴。
在一般经验里,这些项目都是在医院内部完成的。但在发达国家,独立医学诊断室实际上要占到这块业务1/3的市场份额。
独立医学诊断可以理解为,患者在医院接受取样,医院把标本送往独立医学诊断实验室,后者出具双方能够互相认可的报告,完成诊断。
国海证券援引彭博社的数据显示,美国独立医学诊断的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其中,龙头公司之一Quest,根据其年报,2012年公司净收入73.8亿美元,比2011年下降0.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56亿美元,比2011年上升18.1%;毛利率约为40.9%。1996年,公司收入是16.2亿美元。
另一龙头公司LabCorp,2012年净收入56.7亿美元,同比上涨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3.1亿元,同比增长9.4%,毛利率39.7%。
这些都是存在了数十年的大公司,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和较高的毛利率。
美国独立医学诊断市场的爆发主要与费用控制有关。1984年,美国推行按病种付费制度,大大增加了医院控制成本的压力,促使医院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外包给第三方。
而在中国,独立医学诊断的需求也正逐步兴起。“99%的医院都有检验科,特别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设施、技术先进,为什么要外包给第三方?”对此,一位迪安诊断子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时表示,从医院来看,主要有三个动力来源:一是控制成本,“如果外包给第三方诊断的成本更低,为什么医院不这样做?”
二是对于三甲医院的业务,公司的定位是“拾漏补缺”。目前迪安的独立诊断实验室可开展的项目约为1000多项,一般即使大医院也很难达到这一标准。此外,公司在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和三甲医院的合作除了外送一些高成本项目外,还就高端项目,如肿瘤个体化医学项目开展合作。基本上走的是深度路线。
三是基层医疗机构,本身检验设备缺乏,检验项目也没有规模优势,倾向于将这块业务外包。
国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邓周宇也表示,迪安作为罗氏较大的代理商,相比单个医院,有较大的议价权。新医改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正呈现医保控费趋势,使得医院要更多地考虑成本,参考美国经验,是一支重要的催化剂。
同质化竞争,靠商业模式胜出?
不过,独立诊断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物流成本高。由于临床样本运输的专业性、安全性、运输时间等要求极高,目前包括迪安在内的国内主营独立医学诊断公司都自建物流体系,费用投入较大。
又比如竞争同质化。目前国内从事这一领域的公司除迪安外还有广州金域、杭州艾迪康、达安基因(002030.SZ)。但从迪安诊断的年报看,公司独立诊断业务的试剂和设备基本都来自罗氏等其他外资公司,让人质疑公司和竞争对手的区别在哪里。
邓周宇表示,国内独立医学诊断的市场竞争其实是“非常同质化”的。这几家公司从设施、技术、服务看,基本没有太大差异。
从分公司来看,达安属于后进入者。但同样做医学检验业务,达安基因旗下的独立实验室几乎处于全线亏损的状态中。
2012年报显示,公司旗下的上海达安、合肥达安、武汉达安等主营医学/临床检验的公司无一例外亏损,其中亏损最严重的是上海达安,亏损达651万元。
公司在2011年年报中提出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在网点布局、建设及运营上存在周期较长、市场准备工作较多”等问题,影响了业绩的释放。可以看到,其较早建立的合肥达安(2009年)至今仍在亏损。迪安的新建立实验室也免不了亏损,济南、武汉等地业务仍处于培育期。
此外,邓周宇还指出,达安基因是中山大学的校办企业,经营效率偏低。
那么,迪安诊断和金域、艾迪康相比的优势在哪里?
上述子公司负责人表示,迪安的优势主要来自于“服务+产品”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公司从事试剂、设备代理业务,向医院提供产品时可以进一步洽谈检验外包业务;另一方面,即使有的医院不再和公司做检验外包业务,公司还可以继续卖产品。
邓周宇把这一模式解读为渠道优势:通过强大的销售队伍建立客户资源,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不同进行服务+产品的组合营销。在这一模式下,客户黏性也得到增强。
记者咨询金域和艾迪康了解到,两家公司目前均只从事检验服务,不存在代理销售业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迪安在上海地区的进入策略。上海是达安基因新成立实验室中亏损最大的一个区域。邓周宇表示这主要和两个原因有关,首先是达安上海采取了自买物业的形式,支出较大;其次上海的医学圈有“相对比较封闭”的特性,在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而大医院在选择合作伙伴上比较排斥“圈外人”,导致外来者难以开拓市场。
而迪安在进入上海时则采取了与政府合作的方式,作为某个区的示范工程,与社区医院先开展业务。目前迪安在上海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均有合作。
试水高端体检项目
今年5月30日,迪安诊断与韩国财团法人首尔医科学研究所(简称“SCL”)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中高端健康管理、医学诊断技术与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紧密合作。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以高端体检为主。不过,邓周宇认为,高端体检领域竞争激烈,目前商业模式也尚未明确,公司在品牌建立上也需要一定时间,暂时还无法判断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