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不仅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考验。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充分发挥了举国体制优势,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社会生产生活最早恢复正常,二季度GDP增速成功由负转正,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疫情期间,实体企业资金紧缺问题更为显著,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实体经济解决资金难题,由于票据业务天然与供应链产业链关系密切,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微企业,可以实现资金对特定行业的精准滴灌,因此也被监管部门积极运用,再加上基于科技的票据创新不断推出,使得票据支付、融资体验进一步提升,应该说票据业务为合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疫情后经济恢复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做出了应有贡献,票据业务发展与我们年初预测的总体目标基本一致。
1、票据市场总体稳健发展,商票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2020年票据业务继续稳健发展,各项业务指标均保持正增长,回购规模增长显著。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市场商业汇票承兑量为1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49%;贴现量为11.94万亿元,同比增长7.37%;转贴现量为3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3%;质押式回购规模为17.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85%;买断式回购规模为3696.47亿元,同比增长427.46%。截至2020年11月末,票据承兑未到期余额为1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1%;票据贴现未到期余额为8.67万亿元,同比增长7.30%。同时,2020年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也持续扩容,目前,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接入会员超过3000家,系统参与者超过10万家,市场交易投资活跃度稳步提升。
商业承兑汇票在2020年发展相比银票更为显著,在市场中占比稳步提升。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市场商票承兑发生额为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9%,承兑量占比由14.09%增加到15.54%;全市场商票贴现发生额为9004.48亿元,同比增长9.02%,贴现量占比由7.43%增加到7.54%。截至2020年11月末,未到期商票承兑余额为2.10万亿元,同比增长24.26%;未到期商票贴现余额为7201.38亿元,同比增长14.73%。商票规模的快速增长表明商票满足企业支付与融资需求的能力正逐步加强,商票发展将有力促进我国商业信用的提升。
2、票据服务经济实体和中小微企业效能进一步增强。
2020年前三季度,票据承兑及贴现规模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两者占GDP比重稳步提升,票据累计承兑量占GDP比例为22.84%,票据累计贴现量占比为19.24%,相比2019年分别增加2.27%、6.67%。2020年1月以来,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人民银行先后三次共计增加了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其中,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于6月末顺利收官,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截至9月末已落实超过80%。截至2020年6月末,再贴现余额为4335.70亿元,同比增长6.60%,其中,小微企业票据2738.76亿元,涉农企业票据1046.58亿元,绿色票据459.48亿元,民营企业票据3600.76亿元,再贴现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强了政策引导,实现了资金的精准滴灌,对疫情期间保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及中小微企业稳健运行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3、票据市场创新加快步伐,票债市场通道实现贯通。
2020年,票据创新取得新突破。标准化票据推出,供应链票据实现了等分化,票据支付融资有了新渠道。为更大程度上释放央企商业信用,“企票通”平台通过聚合央企信用有效提升商票信用等级,促进了央企应收应付双降,并与十多家银行合作,保证了商票贴现融资的加快推进。为规范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6月29日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自2020年7月28日起实施。以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代表的存托机构积极尝试发行各类标准化票据,有力支持了复工复产,拓宽了除票据贴现之外的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同时也更好地契合了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特点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实现了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的互为贯通。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7月28日至9月30日,共有15家金融机构创设了53只标准化票据,共计49.07亿元。2020年4月24日,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间接地实现了票据的等分化,提高了票据的支付流通能力,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有益尝试,上海清算所推出了标准化票据指数。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机构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其中第八条明确提出要提升应收账款标准化和透明度,支持供应链票据发展和标准化票据融资。
4、票据利率先降后升,利率中枢总体下移。
2020年1-11月,票据利率在5月份达到最低点后触底回升,在10月份达到最高点,11月份略有下降。从贴现加权平均利率来看,1-5月利率持续下行,5月份达到最低2.44%,此后开始上升,10月份达到最高3.25%;从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来看,两者走势与贴现利率变化完全一致,其中,转贴现利率在5月份达到最低2.29%,10月份达到最高2.91%,质押式回购利率在5月份达到最低1.29%,10月份达到最高2.31%。2020年,利率中枢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有效帮助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9月份,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24%,较同期LPR(一年期)低61BP,贴现相比一般贷款的价格优势仍然明显存在。
5、金融科技服务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的科技含量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科技引领以及商业银行、民间票据服务机构的共同参与下不断提高,参与主体积极发挥科技作用服务实体经济。上海票交所加大科技投入,其子公司中票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科技人才研发队伍不断扩大。贴现通、票付通产品从科技角度看研发很成功,为商业银行利用票据深化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供应链票据平台正在初期的探索阶段,后期将不断有核心企业成为合作伙伴。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成功推出,为研发跨境票据等创新产品提供了技术储备及应用平台。流通和快速变现均是票据的生命力所在,针对企业票据贴现流程长、手续繁杂的痛点,不少商业银行继续优化完善票据“秒贴”的IT系统,不断扩大可以秒贴的票据承兑行范围,实现资金和票据的实时交互,大大提高了企业票据变现的效率,提升了票据服务于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能力;尚未开发“秒贴”服务的商业银行也陆续投入人力财力研究开发更好的票据系统。国有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新业务落地,工商银行推动创新的“工银e贴子产品-付款票据通”覆盖了汽车等30条供应链,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部分商业银行开始探索票据业务手机端实时操作,例如招行实现了手机端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落地了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九江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票据业务成功上线移动端等,极大地提升了票据业务操作的便利程度。联通等财务公司今年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开展票据签发业务并大力开展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有力的支持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12月21日,中企云链配合央行、票交所实现了首批供应链票据在连云港、苏州、无锡多地实现了再贴现。大浪淘沙,经受市场考验的市场票据信息中介平台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头部平台发挥科技作用,在提升票据流通性和票据变现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市场上利用金融科技搭建的票据信息中介平台如京东数科、普兰、同城票据网、深度票据网、果藤科技等等公司为票据的背书流转、衔接中小微企业与银行的票据信息做了积极探索,提高了票据服务经济实体的力度。
6、票据市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为加强票据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总行及上海票据交易所及时推出“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平台按日披露承兑人承兑票据的信用情况,包括承兑发生额、承兑余额、累计逾期发生额、逾期余额,平台的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对降低商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意义重大,预计票交所未来在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平台功能的同时,会继续加强机制设计,提高承兑机构信息披露的动力,实现优质承兑企业信息披露与降低其商票融资利率的良性互动。在前些年各方努力下,票据市场制度日臻完善,2020年票据市场运行平稳,票交所发布了自2021年1月11日起规范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提示付款应答规则等通知。以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为代表的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加强其内部合规文化建设和体制机制搭建,内控、运营水平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向稳向好。
7、票据风险管理水平提高。
2020年,随着电子票据的多年普及推广,纸质票据时代的假票、一票多卖等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大幅降低,票据风险事件明显减少。对于“假商票”,主要分为不法分子伪造高信用等级企业开户材料冒开银行账户并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以及冒用大型高信用等级企业名义注册子公司并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诈骗。对于前者,各商业银行对公开户部门应该仔细做好审核工作,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开户流程落实尽职调查,严防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对于后者,除了工商企业注册管理部门严格把关之外,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公司签收非商务惯例支付的商业承兑汇票时需要严格审核承兑人和出票人信息,跟母公司核实确认,防止上当受骗。另外,2020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票据专委会印发《票据市场典型风险案例汇编》,供市场参与主体学习。2020年11月,票交所发布《关于开通票据账户主动管理服务的通知》,企业可以委托某家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为主办机构,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相关系统登记该企业所有可办理电票业务的结算账户信息,可以杜绝不法分子冒开结算账户签发商票的行为发生。
作者:肖小和,现任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副理事长、执行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一财号】是什么?——实践第一财经内容平台化战略,开放旗下全媒体平台的资源,依托多年来在财经领域积累的专家资源,与专业意见领袖共同致力打造一个财经领域高质量的思想交流、价值传播、能力成长的生态。
第一财经一财号获作者授权首发
版权及入驻合作请联系陈老师:
13761712038/或邮件1000V@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