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做饭的宋爱玲
1971年5月,宋村镇周格村22岁的宋爱玲经人介绍,嫁给了同村青年李文良。在婆家,她是大儿媳,上有年近花甲的公公、婆婆,下有五个年幼的 小叔子、小姑子,俨然成了大家庭的顶梁柱。她不但和男劳力一样种地,锄草,挑粮食,还要洗衣,做饭,喂猪,安顿好老人,就连小姑子、小叔子上学读书她都要 操心。
婚后第十五年,身患肺癌的公公突然撒手人寰,而此时的婆婆已患脑血栓有五年之久,两年后的1988年,婆婆也黯然离世。孩子们哭了,但她不能 哭。“老人走了,但这个家不能散,以后家里的大小事嫂子为你们做主!”面对失去母亲而同样悲痛的小姑子、小叔子,宋爱玲感到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她决心以一 个嫂子的责任抚养大小姑子、小叔子,帮助他们成家立业。
家里没钱,宋爱玲就靠养猪、种地、磨豆腐过活,一毛钱一毛钱地为弟弟们攒钱盖房娶妻。日子就这样紧巴巴地过着,宋爱玲就这样没黑没白地干着。眼见着大弟、三弟盖了房娶了妻,五妹也风风光光地出了嫁,宋爱玲终于松了口气,开始专心照顾因病未娶的二弟和四弟。
1996年,一向健康开朗的大弟媳突发脑溢血,留下一双儿女嗷嗷待哺。在中年丧妻的打击下,2003年,白血病又缠上了大弟的身,仅靠呼吸机维 持生命。丈夫李文良带上馍馍和咸菜,在医院一守就是一个月。洗衣做饭,上山下地,宋爱玲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大弟和四弟的房子与宋爱玲家紧挨着,三家的 地也都连着,因此无论是种麦子,还是收苞米,宋爱玲一干就是12亩的连片地。
那一年,二弟的羊癫疯发作得更加厉害,每天都要有人守着。此时,四弟的身体也在日渐虚弱,先天性心脏病把他折磨得不成人样,也花光了家里所有的 积蓄。为了能给弟弟们补充点营养,宋爱玲把家里仅有的一头大母猪给卖了,这才买回点营养品。想到厢房还有留给外孙女的几个鸡蛋,她赶紧给弟弟们做了荷包 蛋,一口一口喂下去。
为了能多挣点钱,丈夫李文良除了种地,平时还要到工地做瓦工挣点钱给兄弟们买些药。宋爱玲也不闲着,一早起来做好饭,给患病的三个弟弟收拾妥 当,赶紧跑到厢房磨起了豆腐。为给弟弟补充营养,她还专门养了3只羊,这样每天就能让弟弟们喝上几口 奶。
2009年,患有羊癫疯的二弟离开了人世,这是李姓家族里离世的第四位病人。二弟走时没有痛楚,没有哀伤,因为在生前,他已经得到嫂子最好的照料。
几十年前,宋爱玲拉扯起了四个小叔、一个小姑子。几十年后,她又继续抚养起他们的儿女,甚至外甥女。
那时候,大弟的女儿正在做月子。宋爱玲送走了二弟,抹干了眼泪,又接着伺候起这位新妈妈。寒冬腊月里,即便是北风吹得再冷,河水冰得再刺骨,宋爱玲每天都要到河边给孩子洗尿布。几个月下来,左腿就在那冰冷的河水里浸成了老寒腿,走一步疼一路。
抱起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宋爱玲笑着说:“这就是大侄女的闺女美美,今年7岁了,一直住在我这。几十年前,我姐姐的双胞胎都在我这养活。想当年,五妹在我这坐月子,我也是这么伺候的。我闺女也随我,心善。美美从小到大、里里外外的衣服全都是我闺女给买的。”
现在,常年卧床不起的大弟在宋爱玲的悉心照料下已经能下地走路,白血病也控制得非常好。为减轻嫂子的负担,大弟与四弟相继外出打工,自己给自己挣点医药费。但即便离家再远,他们每隔几天都要回来看看嫂子。
由于家里人口太多,母亲实在没有精力照料自己的女儿,女儿李波自读书时候起自理能力就非常强,啥事都是自己扛着,就连结婚这样的大事都是自己一手操办,没让母亲操劳过一回。坐月子期间,远在烟台的女儿打电话回来说,母亲太累了,她自己带孩子,让老人歇一歇。
宋爱玲是个热心肠,见不得别人有困难。她房前的一个老头儿没了老伴,儿女又不在身边,她就让老人家一天三顿都在自家吃。宋爱玲心实诚,她做的豆腐用的是老石磨,加的是纯豆子,做的是地道的卤水豆腐。不用出村,豆腐就卖光了,还有城里人专门上她家来买。
由于过度操劳,宋爱玲患上了抑郁症,常年靠吃药维持。看着宋爱玲一天天消瘦,邻居们经常上门帮她料理家务。说起邻居们,宋爱玲告诉记者:“没有邻居们的帮忙,我们家也走不到今天。生活苦点不算什么,只要家在、人在就好,我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