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谁来当?
美联储现任主席鲍威尔的四年任期将于明年2月结束,而总统拜登对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迟迟未能做出决定。美联储主席人选确定要经过怎样的流程?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谁又是现任主席的有力竞争者?本文对此进行展开分析。
总统尚未提名,时间明显延后。美联储主席人选的确定首先要由总统提名,之后经历参议院的投票环节。从美联储主席提名时间上来看,最近几次总统提名集中在10-11月初,如特朗普在2017年11月初提名鲍威尔,奥巴马2013年10月上旬提名耶伦,小布什2005年10月底提名伯南克,更早如奥巴马2009年8月底提名伯南克连任。但还没有出现11月下旬仍未提名的情况。近日,拜登透露消息,将于感恩节前(11月25日)进行提名。在总统提名之后,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并进行简单多数表决,表决通过则由参议院进行简单多数表决,中间若有环节未通过,则由总统重新提名。任命的主席于第二年2月宣誓就职。
在任总统选择“合拍”的联储主席。回顾美联储历史,二战后未成功连任的美联储主席共有三位,分别为托马斯·麦克凯、威廉·米勒和珍妮特·耶伦。其中,麦克凯退位原因为主动请辞,米勒则因为职位变动被调任财政部长,而耶伦因在金融监管等方面与特朗普不合,未被特朗普提名。连任两届及以上的主席中,仅艾伦·格林斯潘与本·伯南克“和平”退休,其他主席均因与在任总统意见不合而未受到提名。由此可知,在任总统更倾向选择乐意“配合”的美联储主席。Bauer(2020)等人的研究结论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美联储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政治因素对美联储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民主党对非本党美联储主席的容忍度更高。我们对自1914年以来的历届美联储主席、总统党派异同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同一时期美联储主席和总统党派相异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相比较而言,在民主党执政时期,对于来自共和党的美联储主席容忍程度更高,民主党执政期间有超过55%的年份美联储主席曾来自共和党。
较以往相比,本次美联储主席提名背景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提名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特朗普并未连任总统。而拜登目前民众支持率持续走低,从任期开始的53%降到目前的43%左右,反对率也从任期开始的36%持续上升到目前的52%左右。与二战来历任总统相比,其支持率仅仅好于上任总统特朗普,面临较大压力。
另一方面,2022年是拜登任期内的中期选举。纵观历次美国中期选举,其结果通常对总统所在的执政党不利。自1934年开始的历次中期选举,总统所在政党平均在众议院中失去29席,在参议院中失去4席。考虑到拜登支持率持续走低,目前面临较大压力,为了稳住明年中期选举,使得民主党政府获得选民的支持,可能会选择货币政策观点更为鸽派,与政府配合度较高的候选人。
目前鲍威尔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布雷纳德。根据美国1935年银行法第203条,美联储主席由总统于现任委员会成员中提名选出,在现有的候选人中,鲍威尔和布雷纳德呼声最高。11月初,布雷纳德与鲍威尔一道接受了美国白宫美联储主席面试。与法学出身,投行、私募为工作背景的鲍威尔不同,布雷纳德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麻省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副教授,具备丰富的经济学学术背景,并曾于2010年-2013年担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布雷纳德更为关注就业问题。布雷纳德曾表示,在实现充分就业前应不急于加息。她也更加关注少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在今年9月全国商业经济学协会的年会上,她在发言中提到“新冠疫情对许多母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造成了重大损害,特别是黑人和西班牙裔母亲、有年幼子女的母亲和收入较低的母亲”。鲍威尔和布雷纳德都对通胀都有较高的容忍度。2020年8月,鲍威尔引入了“平均通胀目标的概念”,即允许通胀率暂时高于原来2%的通胀目标,而不是加息来应对,布雷纳德更早提出了这一观点并参与制定。
在货币政策方面,二者皆为鸽派。但相较于鲍威尔,布雷纳德鸽派程度更深。布雷纳德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最为鸽派的成员,若她能接任,或将保持更长时间的货币宽松环境,加息时点或许也会相应推迟。正如前文所说,她更为关注就业问题,在少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尚未恢复前,她可能对于加息相对谨慎。鲍威尔同样关注就业,但在最近,他也流露出明年加息的信号。近期,多名美联储官员表态为明年加息预热,若鲍威尔连任,货币政策或许将更为中性,在通胀不断走高的情况下,不排除提前加息的可能。若布雷纳德接任,在劳动力市场完全恢复前,美联储可能会容忍通胀一定程度的上行,加息的概率相对会有所降低。
二者在金融监管、气候和数字货币等方面看法有所不同。首先,金融监管方面,鲍威尔任期中,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回滚”法案,放宽美联储“压力测试”,以降低数千家中小银行的监管压力,使银行无需持有更多的资产来防止现金短缺。而布雷纳德则强调金融监管,曾公开反对上述“回滚”法案。她希望能加强对银行的“压力测试”,并限制其投资范围,来对银行进行强硬监管。其次,气候问题方面,布雷纳德更积极于处理气候问题,她认为美联储应建立情景分析模型,来评估气候问题对银行业的影响。而鲍威尔对气候问题表现得较为犹豫,他表示,气候问题不是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直接考虑的问题,气候问题是政府应该应对的,而不是美联储。最后,数字货币方面,布雷纳德表示,美国不应落后于其他国家发行数字货币,而数字货币不应由私人部门发行,这将会破坏美国金融稳定。而鲍威尔则更为谨慎,仅在11月2日支持呼吁建立稳定币的监管框架,暂未考虑政府发行问题。
虽然作为挑战者,但布雷纳德也很有优势。首先,布雷纳德是民主党人。虽然历史数据表明党派不同不是提名的主要考虑因素,但其民主党人身份更容易获得拜登政府的信任。其次,布雷纳德较鲍威尔更为鸽派。若接任联储主席,将维持一段时间货币宽松的环境,符合拜登中期选举的需要。最后,布雷纳德作为女性在政策上更加关注少数群体。提名布雷纳德将更好地体现民主党的包容性,其政策主张与民主党的立场也更为一致。
参议院或不会对美联储主席任命造成阻碍。目前,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布朗表示,无论是提名鲍威尔,还是布雷纳德,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都会批准。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批准是参议院确认程序的第一步。截至目前,共有三位民主党参议员公开表示反对提名鲍威尔连任,分别为默克利,怀特豪斯和沃伦,而美国财长耶伦此前则公开支持鲍威尔连任。回顾历次美联储主席提名流程,几乎没有参议院否决总统提名的情况,因此本次美联储主席任命主要取决于美国总统拜登的决定。
任命终有代价,配合稳定经济。根据Saeki(2008)的研究,由民主党总统(重新)任命的主席更有可能保持较低的联邦基金利率,但当通胀上升时,宽松政策将有所收紧;此外,若美联储主席由现任总统任命,随着总统支持率的下降,联邦基准利率可能会大幅降低,以刺激经济和提高总统支持率,这表明任命权恐怕是总统影响美联储的一个重要机制。所以最终无论谁获得任命,可能都会面临在中期选举前配合政府运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压力。
不过,若美国的通胀压力在明年难以得到有效缓解,美国真正需要的是货币政策的加速收紧,而不应当为配合选举来拖延Taper乃至加息进程。由于通胀具有自我预期实现的机制,应对时间越晚,治理通胀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里根时期的经验已经表明,“滞胀”最为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减税和加息的政策组合,但在政府的政策选项里,往往更倾向于加税和降息。所以,一旦政策应对不当,美国经济有持续处于滞胀泥潭的风险。
疫情
欧洲疫情急剧恶化,多国重启防疫管制
欧洲单日新增创疫情爆发以来新高。最近一周,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与死亡病例录得约356.2万与5.1万,相较于前一周,新增确诊上升7.1%,新增死亡上升2.2%。数据显示,美国(9.8万)、德国(6.8万)、英国(3.7万)是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三个国家。过去一周,欧洲新增病例增加12.2%,死亡病例增加3.0%。欧洲单日新增37.8万例,德国单日新增6.8万例,二者均创疫情爆发以来新高。美国疫情开始反弹,新增确诊较上周上升14.2%。中国新一轮疫情逐渐好转,单日新增跌至个位数。
欧洲多国重启防疫管制。德国慕尼黑取消圣诞集市,柏林进入餐厅、酒吧、健身房和理发店等场所,必须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或感染痊愈证明。奥地利对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民众进行管制,只有在购买生活必需品、工作和进行必须的运动时才允许出门。荷兰恢复宵禁措施,克罗地亚、挪威恢复了健康通行证的使用。韩国延长全球旅游特别预警期至12月13日,限制出国旅游。柬埔寨允许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国民和外国人在入境后无须隔离。
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本周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7日均值较上周提升6.9%。其中印度、巴西疫苗接种量大幅提升,7日均值较上周分别提升92.6、336.8%。全球加强针已累计接种约1.8亿剂,较上周提升18.5%。其中欧美接种比重为40.6%,较上周略微上升1.1%。辉瑞宣布已向FDA提交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用于治疗轻至中度新冠患者,临床数据显示,此药物可使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9%。辉瑞还允许仿制药生产商向95个中低收入国家供应该药物,同时不收取特许权使用费。
发达国家疫苗覆盖率上升减缓。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最新数据,全球已注射了75.9亿剂疫苗,52.4%的世界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低收入国家中只有4.7%的人注射了至少一剂。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覆盖率较上周仅提升不到0.2%。阿根廷、印度、印尼等国疫苗覆盖率上升较快,较上周均上升超过1%,但后两者仍处于50%左右。
海外
美国基建法案正式签署,欧央行官员暗示明年不加息
拜登正式签署1.2万亿美元基建法案。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1.2万亿(新增支出550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法案,并列出了六个优先事项,包括有效投资公共事项,避免资金浪费,公平使用公共资金,建设能够有效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设施等。美国财长耶伦表示,应当将美国通胀飙升归咎于新冠肺炎疫情,如果疫情消退,通胀到2022年下半年应当回落。美联储戴利继续坚持通胀是暂时的,需要保持耐心,卡什卡里也表示不应对通胀反应过度。美联储布拉德表示,核心PCE“相当高”,支持2022年上调两次利率。美国财政部非常规措施获取的资金预计将于12月15日用尽,耶伦再次呼吁国会尽快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美国现在不会加入亚洲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有途径进一步开展《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外的亚洲贸易。欧洲央行多名官员暗示明年不会加息,日本央行将继续放宽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副行长金多斯表示,不认为工资-物价会螺旋上升,目前的通胀只是暂时性的,2022年加息的条件不太可能得到满足。执委施纳贝尔也表示,没有根据担忧滞涨,明年不太可能实现加息的条件。管委雷恩表示,通货膨胀还没有在欧元区工资中体现出来,将在明年缓解。管委埃尔南德斯德科斯表示,中期通胀仍低于我们2023年目标。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他对通胀形势非常不安,但正在等待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更多信息。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曼恩表示,能源价格上涨是导致通胀的最大因素。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日本央行将继续放宽货币政策,即使CPI升至1%,也不会缩减或放弃。日本政府计划实施规模超40万亿日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远超此前预期。美国初领、续领失业金人数继续下降。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6.8万人,再创20年3月14日以来新低,较上周减少1000人。美国11月6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为208万人,同样创20年3月14日以来新低,较上周减少12.9万人。美国11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30.9,较前值提升11.1。欧元区三季度就业人数增长0.9%,这是自走出双底衰退以来的第二个季度增长。英国10月失业率录得5.1%,前值为5.2%,10月失业金申请人数减少1.49万人。
欧元区10月CPI同比创新高。欧元区10月CPI同比上升4.1%,创2008年7月以来新高。法国CPI同比上升2.6%,创2007年12月以来新高。德国10月CPI同比上升4.5%,创1993年10月以来新高。英国10月CPI同比上升4.2%,创2011年11月以来新高,同时英国10月零售价格指数也不断上升,达到6%,创1991年4月以来新高。日本10月CPI同比上涨0.1%,为连续两个月上涨。日本三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8%,按年率计算则下降3%,降幅均远超市场预期。占日本经济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环比下降1.1%。
物价
农产品批发价格下降,国际油价回落
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本周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环比下降0.2%,而上周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较前值环比上涨1.8%。11月以来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和食用农产品价格均有所上涨,分别上行7.3%和7.5%。
本周牛肉价格均值环比上行0.3%,7种重点监测水果价格均值环比上行1.7%,羊肉、鸡蛋和28种重点监测蔬菜环比均下行,分别回落0.1%、1.7%和0.7%。11月牛肉、羊肉、蔬菜、水果和鸡蛋平均价格均有所回升。
国际油价下降。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均值和WTI原油价格均值环比均下降,分别下行2.4%和3.6%。11月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均价较上月分别下跌0.9%和0.4%。
国内钢价和动力煤价格下行。本周螺纹钢价格均值环比下跌3.3%,动力煤价格均值环比下降0.3%。11月螺纹钢均价较上月下降3.3%。
流动性
资金利率走势回升,美元指数上行
利率有所回升。DR001周度均值环比上行4.2bp,DR007周度均值环比上行0.5bp,R001周度均值环比回升4.7bp,R007周度均值环比回升1.5bp。R007-R001和DR007-DR001周度均值分别环比下降3.2bp和3.7bp。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900亿元。本周央行开展2100亿元逆回购操作,50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央行开展10000亿元MLF操作;8000亿元MLF到期。上周央行开展5000亿元逆回购操作,2200亿元逆回购到期。
美元指数上升,人民币略降。本周美元指数均值上升至95.8;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均值较上周上升1.2%。在岸人民币周均值维持在6.4,与上周持平;离岸人民币周均值略降至6.4,较上周均值下降0.1%。
大类资产表现
上证指数走高,国债利率上行
美股涨跌互现,港股弱势震荡。本周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纳斯达克、标普500分别上涨1.2、0.3%,而道琼斯下跌1.4%。本周港股维持弱势震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下跌1.1%、1.6%。
国内权益方面,食品饮料领涨。本周国内股票涨幅前三的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钢铁,涨幅分别为3.2%、3%和2.8%。农林牧渔回落1.9%,领跌A股。
国外商品期货方面,天然气领涨。本周国外商品期货方面,天然气领涨,大涨16.8%,农产品中燕麦、豆粕、大豆分别上涨4.1%、2.8%、2.5%,原油、铅显著回落,分别下跌5%、5.9%。
国内商品期货方面,橡胶领涨。本周国内商品期货方面,橡胶领涨,上涨5%,生猪、豆油紧随其后,分别上涨2.6%、2.2%。焦煤、焦炭显著回落,分别下跌17.6%、6.5%。
债券收益率分化,利差均有走扩。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度均值上行0.7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周度均值下行0.3bp。10Y-1Y国债上行2.1bp,10Y-1Y国开债期限利差上行3.1bp。
(作者为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