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双千亿”梦碎,曾经的百强房企三盛控股明起退市

来源:互联网

曾经的行业百强、老牌闽系房企三盛控股退市在即。根据三盛控股(02183.HK)公告,香港联交所决定自2023年12月27日起取消该公司的上市地位。

在此之前,三盛控股已经停牌满18个月,其于2022年5月16日起暂停买卖后就未再复牌。根据香港联交所相关规定,港股上市公司连续18个月停牌后,如未能按期完成复牌指引,将面临退市风险。

三盛控股由林荣东和林荣滨两兄弟在福州创立。三盛创始人最初靠制造业起家,其曾是亚洲前三的橡塑发泡专业生产厂商,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后开始涉足地产。在福州,三盛以打造豪宅而知名,比如福州的百督府项目,曾入选2017年亚洲十大超级豪宅。

2017年4月,三盛集团(三盛控股母公司)通过收购利福地产59.56%股权实现港股借壳上市,此后三盛集团逐步向上市平台注入地产资产,开启了香港资本市场征程,此外,三盛系旗下还有A股上市平台三盛教育(300282.SZ)。

从港股借壳上市开始,三盛的地产板块走上全国化扩张之路。

2019年,三盛集团将总部搬迁到上海虹桥,并对地产板块提出“双千亿”目标——未来三年内,年销售规模和公司资产双双突破1000亿。

从2016年到2019年,三盛的地产板块实现了销售额从138亿元到403亿元的飞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60%,从这时候的增长速度来看,千亿目标有望实现。

2020年是三盛的高光时刻,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的销售榜单,当年该公司地产板块实现销售额439.5亿元,位列全国房企第74名。同一年,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在《2020胡润百富榜》上以身家58亿元位列第992位,在福州排名第13位。

不过从2021年下半年起,地产行业环境骤然生变,三盛不仅未能如期完成千亿梦,反而走进了资金链危局。2022年7月,因无法兑付一笔一亿美元的境外美元债,三盛正式宣告公开市场实质性违约。这一年,三盛撤离上海大虹桥。

地产板块跌落后,三盛系其他板块也陆续出现问题。2022年,三盛创始人之一林荣滨因三盛教育信披违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3年4月,因会计师事务所对A股公司三盛教育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按照深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三盛”。

2022年9月,让林氏起家的主业公司——从事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的福建三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盛实业”)登报声明公章作废,并称公司高管掏空资产,企业资产亦被法院强制执行。2022年11月初,三盛实业决议解散,拟向闽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注销登记。曾在福州鼎鼎大名、是亚洲第三大橡塑发泡生产厂商的三盛实业结局如此,令人唏嘘。

2019年,与三盛一起把总部迁入上海虹桥的,还有另外7家规模房企,那时候它们都雄心勃勃。

而今年,与三盛一样迎来退市命运的房企也有不少,其中不乏曾有数百亿年营收的大型房企。

据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中,阳光城、蓝光发展、中天金融、嘉凯城、宋都股份、泰禾、美好置业、粤泰等房企被退市,它们均为“交易类”退市,即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规则,而目前*ST泛海也已锁定面值退市。港股市场中,新力控股、南海控股、嘉年华国际今年已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综合A股与港股的情况,今年合计已有12家房企被退市,这是房地产行业第一次出现大面积退市的情况。

开源证券研究所认为,2023年房地产行业出现大面积退市,是应退尽退的市场化退市机制正在持续发挥作用,未来处于衰退行业的、欠缺战略性眼光和可持续竞争力的上市公司都会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

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2020年年底沪深两市发布“退市新规”,意味着优胜劣汰的常态化退市机制已经形成,“保壳”“炒壳”变得很难,在这一背景下,不少激进经营的房企正好遭遇流动性危机,业绩持续恶化,导致资本市场危机,面值跌破1元后触发强制退市条款。在这波退市潮以后,随着房地产政策面的改善以及市场恢复,房地产行业有望重新构建一种健康生态。

三盛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