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中南海批阅文件照片
最近,卸任总理后的温家宝出版了首部著作——《温家宝谈教育》,他多次讲话中提到和推荐的书就有二十多本,其中多为中国古代经典,比如《尚书》、《论语》等,也有不少外国著作,比如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国富论》,温家宝还把《沉思录》选作了他天天都会读的枕边书,读了不下百遍。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这是温家宝2003年初任总理后对外媒说的话,而在他十年总理生涯结束前夕,外界通过照片也“看”到了他中南海办公室的大概:有一面墙都是两米高的书柜,透过玻璃,还能隐约看到藏书的痕迹。根据一般书籍的大小,藏书估计有七八百册,而这些书最后都捐给了他的母校南开中学。
在南开中学的时候,温家宝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意以外,还广泛阅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书籍。所以,在温家宝担任总理期间,每次两会后的新闻发布会,几乎都能掀起一股“名句”热,公众能从那些旁征博引中感受到领导人的文化功底。温家宝说,他引用的诗文都是自学的,引用主要是因势因时而用。当然,领导人的这些发言准备过程也有团队的身影。
比如2007年,温家宝在同济大学100周年校庆前夕准备了一篇讲话稿,但由于使用了部分经典语句,为了使译文准确,特别是中国经典英语的译文与原意更为贴切。温家宝就请著名的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资中筠先生做了修改。实际上,在每次新闻发布会前,也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寻章摘句,准备一些素材备用。
当然,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经常找的是什么书,也不知道那些被捐赠的书是什么,不过从这本谈教育的书以及其他相关公开信息里面,我们大致也可以梳理出几本他比较看重的书籍。
第一本就是《道德情操论》。这书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温家宝在公开场合对这本书的推荐不止5次,而且每次都有所指。比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温家宝强调“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2009年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他更是引用该书的论断,并指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后来,他在与湖南大学师生谈话时又说:“我之所以多次让大家读一读《道德情操论》,是因为亚当?斯密在这部书中谈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007年,温家宝在跟文学艺术家的一次“谈心”中,有提到《道德情操论》一书里所说的话,即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温总理就此发挥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关心群众的利益,让每个人都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第二本书是《国富论》,同样是亚当?斯密的巨著,这本专著的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它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翻译家严复的《原富》。这书被誉为西方经济界的圣经,书中许多观点为马克思批判吸收。实际上这本书比上一本书更加众所周知,所以,温家宝多次将它与《道德情操论》相提并论。2005年3月,温家宝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先后多次说过,“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第三本书就是《沉思录》,这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访问的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对外提及《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2008年,温家宝在纽约回答提问时,他引用《沉思录》里的一句话:“请看看那些所谓的伟大的人物,他们现在都到哪里去?都烟消云散了。有的成为故事,有的甚至连半个故事都算不上”。
除了温家宝总理之外,很多国际领导人包括丘吉尔和克林顿在内都将《沉思录》作为床头书,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可以帮助他们在处理天下忧的同时,保持自己心情的平和;在面对繁华的尘世时,不忘记对自身的把持。
第四本就是《左传》,此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温家宝曾经很多次提到“多难兴邦”的话,这话就出自《左传?昭公四年》。2008年5月23日,在汶川地震后,温家宝来到设于四川长虹集团培训中心院子里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走进高三的临时教室,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一侧一笔一画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2009年,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也重提此事此语。2010年,温家宝在希腊议会上也说:“与希腊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屡经曲折磨难,但多难兴邦,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征服,而是越挫越奋,5000年来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中国东方。”
当然,温家宝与《左传》的缘分不止于此。2009年,温家宝在会见新当选并获任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时,引用《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勉励崔世安开始就把工作做好。2010年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有关两岸经济合作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就引用古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话也出自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2011年“两会”后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的开场白里有“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句话也出自《左传?纪事本末》。
第五本书就是《尚书》,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它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2006年11月,温家宝和文艺界、作协代表谈心时,引用《尚书?大禹谟》里的“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来阐述道理:我们讲“善”,就是要在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2009年,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说道: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2011年的记者会,温家宝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到“转变发展方式知易行难”时,他也引用了“知易行难”,该词最早出自《尚书?说命中》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此后孔传有:“言知之易,行之难。”意思是认识事情道理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
第六本书就是《孟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孟子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温家宝的总理生涯中也反复引用过孟子的名言警句。2003年,温家宝提到了这样的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前半句选自《孟子?告子下》,后半句出自《左传》。3年后,他又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2008年,温家宝答记者问再次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孟子?梁惠王下》)
2012年的记者会,温家宝就新华社记者提问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引用林则徐的诗和化用《孟子》中古语以明志、自况:“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这上面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意思是:不管世人如何评说,自己都去做了。知我罪我,任由天下人评说。
2010年,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曾经多次引用《孟子》语录,包括:“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孟子《仁者爱人》)“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告子上》)“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笔者还了解到,某次总理记者会前夕,有国务院信息中心人士找人协助分析《孟子》,寻找适合的话备用。
第七本书就是《论语》,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温家宝在公开场合反复引用过《论语》的论断,用来勉励和鼓励他人。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时借用《论语》中的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曾荫权就职表示勉励。2007年,温家宝又向以《论语》之中曾子的说话,“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勉励曾荫权,为香港市民的福祉谋利益。2012年,温家宝为梁振英颁发任命令后,也引用《论语》中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勉励梁振英要有良好的作风。
温家宝不仅对于高级官员如此勉励,对普通人也如此。2009年,温家宝在湖南考察,与湖南大学的学生讲起了孔子虽几经挫折却毫不气馁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故事。他说:“孔子在《论语》中讲了一句我以为是伟大而震撼人心的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学们,作为天下人,应该以天下事为己任,勇敢地承担起来。”
在海外出访时,温家宝也多次提及《论语》的句子,2006年,温家宝到澳大利亚访问,他和华侨华人座谈提到:“‘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我们有很多很好的邻邦,远处也有很多朋友。”
第八本书就是《诗经》,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2007年,温家宝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山东潍县年画传人张殿英的展台前,温家宝驻足停留,拿起刻刀仔细端详:“这是您的工具?”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温家宝说,《诗经》中有句话:“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意思是说,我们做斧柄时,只要按照先人传下来的斧柄的样子去做,大体能像。做出来的虽然不是同一把斧柄,但是同根同源。即观斧造斧,斧砍斧削,互为其根,互为其本,这就叫一脉相承。
温家宝能够随口说出《诗经》的句子,这可谓熟悉。或许是巧合,几个月前,温家宝到访日本,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景山举行欢迎晚宴,就引用《诗经》中的名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形容迎接温家宝到访的心情,这恐怕也让他欣喜吧。
2008年的记者会上,在答新华社记者关于解放思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现实针对性问题时,温家宝也说过:“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了。
第九本书就是《周易》,它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的主要意思是变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2008年8月,温家宝在中南海会见前来出席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及相关活动的时任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身在海外的赵家时刻不忘根在华夏。1984年,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携夫人一起在中国创立“木兰奖学金”,有超过2400名大学生获奖。2007年,赵锡成捐赠100万美元在上海海事大学设立了“木兰航运仿真纪念中心”。就在会见赵小兰后不久,温家宝手书取自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八个大字赠与赵锡成。
2009年初,温家宝和新聘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提到金融危机,他就提到《周易》上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认为,这是中国人做人的信条,也是中国人于危难之际不畏惧、不退缩的文化源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会对未来抱乐观态度,坚定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念,我们会永不言败,坚韧前行。这句话,温家宝在海外也多次提及,鼓励华人华侨在世界各地立足。
2012年,温家宝到访清华发表演讲,他首先从清华的校训讲起。1914年11月梁启超先生第一次来清华作演讲时引用《易经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勉励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梁先生的这次演讲,对清华优良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实际上,温家宝旧事重提,也是再次借经典来勉励清华学子。
第十本书就是《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它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温家宝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孙子兵法》,2009年,温家宝会见了来访的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温家宝说,“现在世界上正面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非常赞赏你说的一句话,各国要‘同舟共济’。这句话来自《孙子兵法》,是讲中国古代吴国和越国原来处于交战状态,后来变为同舟共济,后面还有一句叫‘如左右手’,携手共进。”
2005年,温家宝答记者问时说:“人民币汇改正在研究之中,何时出台,采取什么方案,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出其不意”四字看似平常,其实也是一种谋略。这个词最早出自《孙子兵法》:“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个“其”某种意义上有“敌人,对手”的意思。
在2007年,温家宝在纪念同济大学100周年的时候也曾引用《孙子兵法》,因为“同济”这个词就是同舟共济,而在古籍中最早见于《孙子兵法》。其中讲:“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他强调,无论在困难的时候,还是在顺利的时候,都要与国家和民族同舟共济,都要为国家和民族学习和工作。
除了温家宝对《孙子兵法》的推崇外,胡锦涛也曾将国家外文局出版的孙子兵法赠给布什总统;贾庆林也阐述过孙子兵法;习近平论述过孙子兵法。所以,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