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振华重工创始人管彤贤:花甲创业成“港机之王” 创新领跑中国制造业丨40年40人

来源:互联网

驰骋蓝天的飞机、传统运输的轮渡,远眺这些货物港口,你会发现岸边树立的近十米高的桥吊大多都打上了“振华重工”的标志,从鹿特丹到汉堡港,从旧金山到釜山港,莫不如此。而在这些“钢铁巨人”的背后,显示的是改革开放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管彤贤总会放声笑说:“它们是不花钱的中国广告。”

敢为人先的魄力 花甲之年下海创业

1992年,管彤贤还默默无闻的坐在交通部水运司副处长的位置上。那一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浩荡神州、鼓舞人心。当时的管彤贤萌生出创立一家港机制造企业的想法,而当时的他已经59岁。一个本可以退休颐养天年的老人,却偏偏选择了花甲创业。他想让中国的海港重型机械称霸全球,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制造。

同年,他带着100万资金由京来沪,在浦东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公司取名“振华”,寓意着“振兴中华”。创业之初,困难重重,上世纪80年代末,港口机械的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和重大订单,也皆被美欧日韩等国掌握。作为这块市场的“最后来者”,管彤贤却有着对于行业未来的敏锐观察力,始终坚定地认为创一家同类中国制造企业很有必要。

企业开篇困难不断 百万重奖激励人才

当时的港口设备全部是进口,国人也不相信国货。管彤贤坦言,直到2000年之前,振华产品基本模仿国外,“既无钱、又无人、更无声誉”,公司在国内外默默无闻,到处“乞求”订单。“振华的名字就代表了我们企业的抱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正如管彤贤所言,虽面对着困难重重的创业初期,但他从没有过退缩的念头,始终带领着员工历经千辛万苦,挺过难关。

1992年底,振华将成立后的第一份竞标书递进加拿大温哥华港,在强大的各国对手面前,振华以绝对的低价破天荒的把“第一单”抢到了手,从此 振华以创新为核心优势,踏上了进军海外之路。

人才始终是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为了能让振华飞速发展,这位让“中国制造”蜚声世界的老人,用不拘一格的人才战略和激励机制来实行管理,增设了“振华功臣”,发百万大奖,获奖者只看贡献,不问职务、学历、身份。这种奖励机制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学习热情,更是让振华涌现出一大批英语纯熟、技术精湛的电焊工,使振华在进军海外的路上占据了语言上的绝对优势,获得各国企业一致好评。直到今天,振华近万名的焊工依然是企业重要的竞争力,全世界找不着第二家。

以实力站稳国际市场 创中国制造之榜样

人才激励机制的日益完善,使员工在不同的奖励机制下,工作热情居高不下。创新让振华拥有了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尖技术,在产品创新上管彤贤也定下了“每年至少诞生一项世界第一”的目标,逐渐开始占据港机技术的全球制高点。

1998年,美国发起6次港机国际招标,振华独中五元;2000年,振华凭借全自动港机,首次“攻破”世界起重机之乡德国的大门;2004年,全球最大航运公司与振华签下跨年大单;2008年,振华已然掌控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无可争议的“港机之王”。

伴随着美国的旧金山大桥、挪威、丹麦、荷兰等钢桥、中国港珠澳大桥等众多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短短数十年间,管彤贤拼下了地球上76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让振华在囯际市场竞争中所向披靡、屡战屡胜, 为中国机械制造业重返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榜样。管彤贤也终于实现了当年立下的豪言壮志:“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港口的地方,就一定有上海振华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在作业。”

59岁创立振华重工,任总裁17载,管彤贤将振华重工带到行业最高峰,一手握有自主品牌,一手攥着核心技术,占领了全球80%以上的港口机械市场份额,真正成为港口机械制造的巨无霸。

管彤贤说:“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时代造就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这个企业是被时代造就的,企业得有创新,老在原地踏步,百年老店都不行。”

管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