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旦期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通报了2014年国内电影票房情况。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相比2013年217.69亿的票房总收入,今年内地票房的增长幅度高达35.89%,这也是2011年以来票房涨幅最高的一年。不过由于12月贺岁档混战的火力还是不够旺盛,没能助力今年的票房收成冲破300亿的门槛。(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总票房距300亿“一步之遥”
艺恩咨询研究副总裁侯涛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整个增速来说,去年电影票房增速比2013年快了很多,此前很多人预期2014年全年票房280亿元,最终结果应该已经出乎多数人的预料,除了12月份贺岁档的表现有限差强人意,全年电影票房表现均很抢眼。12月国产大片连番上映,却缺乏惊喜。灾难爱情题材大制作《太平轮(上)》不幸触礁,被寄予厚望的《一步之遥》与《智取威虎山》也都未能在年底之前成功突破5亿。
2014年全年票房过亿影片共计66部,其中国产影片36部;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8.3亿,同比增长34.52%。纵览年度票房排行,虽然进口片《变形金刚:绝迹重生》毫无悬念以19.79亿元的创纪录票房拿下冠军宝座,不过国产电影凭借《心花路放》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惊喜表现也牢牢占据了“10亿元俱乐部”的另外两席。年度票房榜单的第二集团则被4部进口科幻大片承包,而登上银幕的综艺题材电影《爸爸去哪儿》、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与邓超主演的喜剧片《分手大师》三部类型迥异的电影作品则构成了年度票房的“6亿”梯队。业内人士分析,总体来看,即使与各种节日档擦肩而过,进口片在2014年内地影市的表现依然坚挺,国产片在爱情喜剧的爆发之余还需寻找更多的突破口才能有望与之抗衡。
预计国内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现在还将持续至少三年。侯涛告诉记者,未来至少三年内电影票房的增速将超过GDP增速的2~3倍。在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电影作为轻娱乐产品,以较低的消费成本,获得了消费者的亲睐,也获得了高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增速。
对于我国电影高速增长的原因,侯涛认为大致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银幕数还在快速增长,新建影院、银幕的增长带动了电影消费群体的扩大 。2014年,影院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15块银幕。目前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万块。其次,近几年中国电影票价稳中有降,特别好似2014年网上售票、团购、预售等售票形式的火爆,带来电影票价的进一步下降,同时也带动了观影人次的上升。最后,电影类型更多元化。特别是2014年春节,类似《爸爸去哪儿》这样类型片的火爆,表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用户对于内容需求也更趋多元化,随着中国电影类型的丰富,会进一步带动了市场发展,带动了大众观影的热情。
国产片“出海”依旧艰难
尽管中国电影票房快速增长、电影市场急剧膨胀,但依旧难掩国产片输出困难的尴尬局面。相比国内近300亿元的总票房,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仅18.7亿元,同比增长32.25%。
侯涛指出:“目前,中国电影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电影,走出去慢一些,虽然有一些影片在欧洲获奖,但是2014年在海外票房收入才十多亿人民币。跟好莱坞相比差距还很大。”
而正因为海外票房较低,因此中国电影走出去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跟机会。后涛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以及中外电影交流加强,像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日益重视中国电影市场,希望中国电影参加该国电影节,与中国电影人交流,这给中国电影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除了海外市场依旧惨淡外。中国电影产业营收模式依旧需要改变。侯涛指出,目前国内电影产业仅仅是票房的繁荣,通过电影的一次消费带动市场增长,但是电影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电影票房一次消费,更多的变现渠道诸如电视院线、付费点播等基于电视互联网的二次消费市场还存在很多机会跟发展空间,除此之外电影产业的衍生品市场、广告版权收入等营收模式的开发还处在初期阶段,下一步要继续深入发展这些营收模式。
此外,国内电影产业的浮夸风也令业内担忧。侯涛指出,现在电影市场热度很高,非常多的外部企业或基金关注并投资电影市场,然而,电影市场在投资领域还不是特别透明,市场存在一些浮夸的作风,很多电影为了为了取得关注度等目的,夸大电影的投资额。目前电影票房产出已经很透明,但是很多片方会虚构投资额,这类现象还比较多。对于电影投资领域的市场空间净化,仍需要企业自律,以及加强政府指导,共同将投资成本投入透明化,让市场跟投资人能够理性看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