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蜻蜓.fm:让你与全球电台无缝对接

来源:互联网

“飞”来一只红蜻蜓,把你的耳朵叫醒,让你能和全球的电台无缝对接——这样的电台“大篷车”,你用过吗?作为中国最大的音频聚合平台,驻扎在陆家嘴软件园里的蜻蜓.fm今年还不到3岁,员工算上实习生也没超过百人,但用户量却迅速突破8000万,先后坐上了iOS、Android、WP等各大应用商店的音频APP头牌交椅。用声音影响世界,拿世界做大声音,“蜻蜓”走红的秘密在哪?

私人定制听世界

打开收音机,锁定主持人,定点定时听电台,这似乎是20年前国人听电台的老习惯。然而,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网络正让电台这种传统的收听平台“脱胎换骨”。比如:这周气温蹿升过30℃,出行路上不妨来点消夏的歌清凉一下;《新闻联播》的李瑞英、张宏民要退居幕后了,午饭时分可重温一下这对“黄金国嘴”经典节目;想了解旧上海,有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些昔日上海大亨的发迹史可听……“用‘蜻蜓’最大的好处,就是再也不用漫无目的地被动听广播了,现在我可以定制自己的收听菜单”,“蜻蜓粉”卢开思说。

如今,在蜻蜓.fm上300多万小时的有声内容,这背后有来自100家唱片影视公司、10000名电台主播、1000所高校(包括复旦、交大、同济等校园电台),以及60多个国家的3000多个电台。从内容上看,涉及音乐、新闻、综艺、小说、健康、儿童、教育、公开课、主播秀、军事历史、都市情感、相声曲艺、校园之声、懒人英语等17大类;从地域上看,除了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外,更有日本、法国、美国、新加坡等60多个国际频率。

技术为王省流量

来自赛立信的《2013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年鉴》显示:中国网络音频市场现正呈现出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移动设备收听率从2010年的18.1%增长到了2013年的60.5%,用户日均收听时长已达30-70分钟;与传统电台相比,网络电台因为让听众自选的余地大,所以大大激发了用户对后者在社交性、互动性和多元性上的需求。“坐地铁、乘公交、排队、午休、睡前……移动互联网让碎片化时间也能用,用户现在想随时随地听电台,但最担心的就是网络广播的流量和收听稳定性”。蜻蜓.fm副总裁赵捷忻告诉记者,省流量、听得畅,正是让“蜻蜓”领先于对手的“杀手锏”。

实际上,从“蜻蜓”的团队构成上也可见一斑:40个人做技术、22个人做内容、16个人忙市场、12人管运营,“技术派”还是这家音频内容服务公司里的主力。赵捷忻说,团队成员大都是来自于百度、思科、盛大、清华、北大、交大、复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和高校的优秀工程师,他们自主研发了编码、云存储分发和音频识别等技术,让用户听“蜻蜓”能比听其他网络电台省下80%的流量。

同时,正是因为有了技术作保障,蜻蜓.fm在玩法上也能玩得更转。比如: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蜻蜓.fm还专门打造了多种收听模式,如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和预告的互动模式;单手轻按线控、马上就可换台的车载模式;如果想让广播伴你入眠或让广播在清晨叫醒你,还有定时睡眠和闹钟功能模式。

【采访札记】

FM1.0时代是收音机时代,在收听时间和内容上都有限制;FM2.0时代是PC互联网收听时代,收听内容终于可以自选,但收听地点上还只能固定在电脑前;到了FM3.0是移动互联网收听时代,只要你想听就能随时随地听到全世界的好声音;而在不久的FM4.0时代则是车载和可穿戴设备收听时代,比如你边听着“蜻蜓”,你手腕上的健康手环就能实时测出你的心率和血压……台湾大学的高材生杨廷皓自己也是技术出身,曾担任过微软开发工程师、美国HULU技术总监及中国团队负责人,但最后还是选定了“为声音”在沪自主创业。

关于商业模式,蜻蜓.fm的CEO杨廷皓说主要还是在节目中插播品牌广告、向广告主收费,为的就是让绝大部分用户能免费听“蜻蜓”。

蜻蜓电台在线收听